秦九凤
在1988年1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的第303页,刊登了周恩来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园新村写给他“铁仙四哥”的一封信。 “铁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独生子,在周家“恩”字辈大排行四,所以行七的周恩来称他为四哥。
周恩夔于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初十(公元1894年1月16日)生于江苏淮安。据周嵩尧1943年手录的《周氏渊源考》记载,周恩夔是“国学生”“江苏州同分苏县知事”。显然,这些学位、职衔都是他父亲为他捐买来的,是期望儿子日后在仕途上有所发展。
周恩夔为何取字“铁仙”?据现在旅居美国夏威夷的周恩夔五子周华璋对笔者说,在我小时记忆里,父亲走路就是一瘸一拐的。我就问他腿是怎么搞的,他说是他小时候爬树跌的。待我长大后,我就不相信他的说法,因为我们周家是个书香门第,遵照周家祖训,男童长到5岁时就得入家塾读书,同时取字。我爷爷是光绪丁酉科举人,所以我父亲一上学,爷爷就要给他取字,而这个字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铁仙”。这说明,我父亲的瘸腿不是胎里就有的就是很小时患小儿麻痹症留下来的。
周恩来幼时和周恩夔同住淮安城内驸马巷周家大院。由于周嵩尧中过举人,周恩夔又是独生子,难免娇生惯养,加之“恩”字辈中排行老大的恩涛大他们十多岁,而排行二和三的又早夭,所以比周恩来大5岁的周恩夔自然成了周家院内的孩子王。这也导致童年时期的周恩来对这“铁仙四哥”的印象不是太好。
1964年8月2日下午,周恩来利用星期天,把当时所有在京亲属召集到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向大家讲周家的家史。在说到他六伯父周嵩尧父子时,周恩来说:
我们上一代,还都去拜绍兴师爷,给人家做徒弟,但没学好。只有二伯、六伯学得较好。六伯中了举人,做了师爷,后来曾给袁世凯做过秘书,在中南海办过公。他赚了不少钱,娶了两个妾。他儿子恩夔,从小不念书,不学好……欺侮人。
笔者根据周恩来的讲述,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驸马巷周围走访周家邻居,并和周恩夔的众多儿女们进行过交流和探讨。大家认为,周恩来说的是恩夔还处于孩子时代的事。据说他年纪很小时就很顽皮。比如,他曾爬到树上去掏鸟窝。当他在树上一手抱着树,另一手扯下自己裤子喊:“你们快来看啊,这窝里小鸟都长这么大了!”比他年龄更小的孩子们听了立刻向树下围拢,都睁大眼睛朝树上看。这时,周恩夔却从树上撒下一泡尿来,淋得树下孩子一头一脸。而他自己却在树上哈哈大笑。因此,幼年时的周恩来是否受过周恩夔的欺侮也未可知。
周恩夔长大后,因为读书不多,加之又有腿疾,很难找到谋生之职,以致他娶妻生子等均靠父亲供养。因为周嵩尧在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是周恩来出生的前一年)考中丁酉科第三十五名举人,后到淮安漕督部院(相当于今国家交通部,但比交通部管辖的范围还要大得多)任总文案(类似于今秘书长),后又经江北提督王士珍保荐赴京,在颐和园仁寿殿受到慈禧和光绪的召见面试,被委任为邮传部侍郎掌路政司。民国时期,他又当过袁世凯大帅府的秘书、江苏督军李纯(字秀山,天津人)的秘书长等职,收入很优厚。但李纯在1920年军阀之间的你争我夺中不明不白地死去后,周嵩尧即辞官归隐于扬州,坐吃老本。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占扬州后,出于对周嵩尧才干和声望的器重,数次请其出山为“大东亚共荣”效力,具有民族气节的周嵩尧坚持不就。他与江石溪(江泽民的祖父)、凌鸿寿以及散文大家朱自清等人组织“冶春后社”,互相酬唱,打发时光。周恩夔也坚决支持父亲这么做。后来他们又携全家避居去了乡间,与外界隔绝。
日本侵略者在扬州一占就是整整8年。在那坐吃山空的岁月里,周恩夔因为子女多,常常无米为炊,顾此失彼。有一次,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他只好与父亲商量,将父亲收藏多年的清朝画家王云的十幅山水画册页悄悄拿到扬州古玩市场上变卖,然后籴米下锅。当王云的这本山水画册后来又在上海古玩市场上出现时,偏又被周嵩尧的一位好友见到。这位友人知道这是峋芝(周嵩尧字)公的心爱之物,如今被卖掉肯定是他经济上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位仗义的朋友二话没说,就将王云的这本册页买下,并且一直送到扬州周嵩尧手中,还另外给了不少钱让周恩夔一家人度日。笔者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工作期间,曾于1995年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征集到这本王云的山水画册页,上边这段故事被周嵩尧用工整的毛笔小楷记录在这本册页的空页上。册页现收藏于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在日占期间,由于周家已无分文收入,亲人贫病交加,周恩夔先后失去了母亲、姐姐和儿媳。他曾办过私塾馆、变卖自己和父亲的书画作品,还专门往返于扬州、上海之间跑过“单帮”。但他本钱少,也只是给别人带带货,自己从中拿点跑腿钱,那时人们称为“脚力钱”。这才维持着一家半饥半饱的生活。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一片欢腾。那时,国人识字的不多,经人介绍,周恩夔到国民党在扬州办的《苏北日报》当校对。1948年年底,扬州即将解放前夕,周恩夔受党的外围组织影响,奉命保护报社。他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使《苏北日报》的机器设备等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并继续出版。但周恩夔没有留在报社,而是被人民政府安排到人民教育馆,即后来的文化馆工作。
周恩夔受父亲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自幼酷爱绘画和书法,并粗通英语。在他喜爱的这两件事上,他悟性较高,加之他父亲藏画非常多,使他见多识广,因此,他的绘画技艺比较好,属无师自通。山水画、人物画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过,因他为人正派,平日里洁身自好,不追求功名利禄,加之他去世较早,所以留下的传世精品并不多。
周恩来与周恩夔兄弟俩成年后的唯一一次交往是1946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从重庆还都南京。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也随之于1946年5月3日来到南京,住进梅园新村继续主持中共代表团与蒋介石的谈判。周恩来到南京的消息在《苏北日报》上刊登了出来,作为该报校对的周恩夔因此很快得到了七弟周恩来到南京的消息。他当时生活很窘迫,期望能得到周恩来的提携,好谋一份相对清闲而报酬优裕的工作。于是,周恩夔就给南京的周恩来写信。周恩来收到信后便托人带信请他们到南京相见。
当时,虽然表面上国共双方仍进行着和谈,但诚如周恩来自己判断的:国民党蒋介石迟早是要打内战的。中共中央为了应付各种可能的情况,3天前的6月7日曾让周恩来回了一趟延安。当时周恩来已得到消息,国民党方面准备在15天后发动大规模的内战,形势已经很紧张。所以当周恩夔夫妇到梅园后,周恩来发觉“铁仙四哥”和他谈的都是生活上的困难,并期待他这个弟弟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他和他的儿子们找个工作,好有口饭吃。周恩来感到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而且,周恩来那天又刚刚收到了上海文化界、实业界知名人士马叙伦、陶行知等164人呼吁停止内战、和平建国致蒋介石的请愿书(这份请愿书他们除了用电报发给蒋介石之外,还同时发给了南京的周恩来及有关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周恩来也急于要处理这件事。于是他让四哥夫妇返回自己的宾馆住地。并随即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他们。
铁仙四哥嫂:
相别几近三十年,一朝晤对,幸何如之。旧社会日趋没落,吾家亦同此命运,理有固然,宁庸回恋。惟人生赖奋斗而存。兄嫂此来,弟处他人檐下,实无可为助。倘在苏北,或可引兄嫂入生产之途,今则只能以弟应得之公家补助金五万元,送兄嫂作归途费用,敢希收纳。目前局势,正在变化万端,兄嫂宜即返扬,俾免六伯父悬念。弟正值万忙之中,无法再谋一面。设大局能转危为安,或有机缘再见,届时亦当劝兄嫂作生产计也。
匆匆函告,恕不一一。顺颂旅安,并祈代向六伯父问候安好为恳。
七弟 拜启
弟妹附笔 六月十一日
周恩来的这封信写得言词恳切,亲情融融。其“人生赖奋斗而存”道出了人生真谛,周恩夔的子子孙孙们都没有忘记。信中“弟处他人檐下”是说自己在南京还处在他人屋檐下,不是主人,无法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而“倘在苏北,或可引兄嫂入生产之途”,是因为当时的淮安、淮阴都是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和苏皖边区政府分别设于淮安和淮阴,他是能介绍他们加入生产劳动行列的。至于“公家补助金五万元”则是指国民党政权发行的货币,也被当时人们称为“法币”,以与共产党政权范围内发行的“边币”相区别。法币五万元到1946年已经贬值得很厉害,仅够两人从南京到扬州的轮船票而已。其“目前局势,正在变化万端”就是指蒋介石即将发动内战的事,周恩来在信中是没法明说的。待在旅馆的周恩夔收到周恩来的信后只好返回扬州家中,但他一直保存了七弟周恩来的这封信。后来这封信才得以收入《周恩来书信选集》中。
周恩夔先娶妻王碧英,继娶陆淑珍。两任妻子共生育了10位子女:周华(女)、周华禹、周华宝(以上为王碧英所生,以下为陆淑珍所生)、周华田、周华东(以上均在淮安出生,以下在扬州出生)、周华璋、周华琪、周华瑞、周华凯、周华绂(女)。周恩夔因病于1951年在扬州去世,终年59岁。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时,尽管邓颖超让秘书向他们发电报要他们不去北京,但陆淑珍仍坚持赴京,参加了周恩来的追悼会。
(责任编辑: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