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研究进展
王志娟
科技期刊国际化,即期刊面向国际发展,能够参与世界科技成果的交流和传播,期刊也可以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科技期刊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出版界的反映,是期刊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期刊国际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期刊内容的国际化,国际化一流期刊所刊载的论文内容要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并得到全世界广大读者、作者、编者的认可,被权威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的相关指标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和期刊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1],但被SCI收录只是期刊对外宣传、推动国际化的途径,并不能作为其实现国际化的依据[2]。另一方面是期刊形式的国际化,无论是稿源、编审、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还是出版发行、网络化方面都表现出先进的国际化水平。我国科技期刊由于办刊语言、编者水平以及科研工作者水平的限制,国际化程度较低,现就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道路及对策综述如下。
自2000年10月中国期刊协会加入国际期刊联盟以来,中国科技期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学科和专业齐全、满足科技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需要的科技期刊体系。就医学期刊为例,“中华系列”“学报系列”“中国系列”“国际系列”等已形成较好的品牌。一些优秀期刊实现了稿源、审稿、编委会、网站、出版发行等不同程度的国际化,其中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英文版海外论文比达74%,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的海外编委有138名,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拥有550人的国际审稿专家队伍,多种期刊拥有自己的独立网站,并通过国外出版机构代理发行和合作办刊。但总体来说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很不平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很弱,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SCI收录的期刊比例很小,总体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小、被引频次低,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少、影响力小,稿源、编委、审稿的国际化不足和优秀稿源的大量流失、发行量小,更缺少像NEJM、JAMA、BMJ、Lancet等一流的英文名刊。被SCI收录的期刊也没有广泛地参与国际交流中去,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很有限。
2.我国科技期刊的编委会国际化程度不高,以医药类期刊为例,有国际编委的期刊仅占医药期刊总数的9%[3]。虽然有些期刊聘请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担任编委,但大部分期刊的国外编委很少,有的期刊的国际编委仅仅是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3.我国科技期刊因为语言障碍影响国际的交流、稿源国际化程度低、刊期长等问题外,期刊的发行量小、海外订户少,期刊的市场化、产业化、出版发行等方面远远没有实现国际化。
4.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编排、审稿、编辑管理、印刷等数字化编辑出版流程发展落后,论文发表时滞较长,优秀的稿源大量流失,致使刊出论文质量较低。
5.我国部分科技期刊目前还维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刊模式,现有的小型期刊出版集团机构单一,非常分散,而且规模偏小,大的期刊出版集团尚未完全形成,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
6.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不足,由于资金及人力限制,我国拥有独立型网站的期刊较少,或者有的期刊网站更新速度较慢,出版时效性不高,提供的专业化、规模化服务也很少。
1.科技期刊管理部门
(1)针对国际前沿领域办刊。随着科学的发展,其分科越来越细,专科化和专业化愈加突出,科技期刊的内容更加倾向于向相关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如发达国家医学类三级学科期刊非常普遍,很多期刊是针对一个器官、一种组织、一种细胞、一种蛋白等创办的[4],Nature虽是综合类期刊,但近年来大幅度刊载生命科学类论文,表现出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明显偏向。而我国一级学科的综合性期刊占多数,二、三级学科较少,因此我国应避免相同学科的重复办刊,而在具有优势的新兴分支学科基础上办刊,加强期刊出版内容的前沿化、专业化。
(2)优化科技期刊的管理模式。良好的管理体制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保障。建议我国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对科技期刊采取分层管理,做好监管与服务工作,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商解决科技期刊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切实落实并履行科技期刊管理部门的职责。并通过组件报刊集团等措施促进期刊的优化和组合,提倡公平竞争,为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营造“公平、合理”的环境。
(3)对科技期刊的政策倾斜。完善科技期刊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尽快适应现代科技期刊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科技期刊国际化,英文期刊先行[5],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支持和资助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发行和发展。
(4)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国外科技期刊出版正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出版趋势,中国科技期刊应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向市场化、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发展,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使科技期刊的出版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建立透明有序的出版业市场经济秩序,尽早实现我国科技期刊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2.科技期刊自身
(1)期刊出版内容的专业化。“内容为王”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不二法门,科技期刊应该紧密联系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注重科研成果的创新,做足“权威”“独家”内容,重视“深度”“专业”“区域化”内容,提高内容公信力,以内容赢得更多的读者群,正确处理稿件的冷热点问题和实用性,注重文章内容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满足不同读者和作者的需求。另外要缩短发表周期,注重研究成果的时效性。提高可读性,方便读者阅读。
(2)期刊栏目的多样化。注重期刊栏目的多样化,细化栏目,在固定栏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所收文章量大、面向读者群较广的专科内容栏目。或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针对已发表的文章开设通信类、评论类栏目,以扩大受众群体范围,与国际期刊接轨。
(3)期刊编委的国际化。高端、国际化的编委会可以为期刊撰写有分量的稿件、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杂志、扩大刊物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优秀稿件,使期刊始终站在该学科的最前沿。
(4)发行推广的国际化。目前国外期刊的发行是委托专门的发行公司或各级经销商,而且世界著名的出版集团均已突破国家属地,发行周期越来越短,已逐渐向半周演化,其理念是全球化的运作和市场竞争,发行方式包括免费赠送、订阅、单本销售等。我国的科技期刊发行经历了单纯依靠邮局发行、期刊社自办发行至第三方发行机构逐渐形成3个时期[6],发行渠道比较单一,应借鉴国外多版本、多定价、多方式的发行模式。
(5)编辑出版流程的国际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提高科学研究人员和编辑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学习新的出版政策、法规,编辑加工、排版规范,认真执行国际化标准组织制定的科技期刊出版业相关的国际标准,实现出版内容的结构化;另一方面国外名刊均有自己独立的网站,供期刊订购、投稿、文献检索等,网上信息服务功能非常齐全。我国科技期刊要着眼于国际化和网络化,实现出版流程的数字化。近年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网站建设较突出,于2009年启用中华医学会信息管理平台,作者可以及时了解论文的发表状况,实现作者、编辑、专家相互交流,大大地提高了编辑部的工作效率。
(6)稿源的国际化。稿源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关键,一方面科技期刊应加强国际合作,组织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境外科技期刊同行来交流、主办学术会议或参加国际会议,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国外的读者群。另一方面科技期刊鼓励作者投稿并刊登全英文文章,使用世界通用的语种,才能从世界各地吸收优秀的稿件。《中国药理学报》就是典型的实例,其在创刊时为中文期刊,为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国内首次尝试每期中增加几篇高质量的全英文文章,后来于1999年正式转变为全英文期刊,2000年起正式注册为全英文出版的国际性刊物(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使该刊的国际论文大大增加。
(7)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是衡量期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实现期刊国际化、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期刊整体水平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转为英文期刊后,《中国药理学报》不但进入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还被Current Contents/Life SciencesBA、CA、Index Medicus等十余种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扩大了期刊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使该刊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促进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8)期刊出版形式的多元化。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专业出版社与学会之间的合作出版,能够满足读者的多重需求,有利于推动期刊国际化,对实现科技期刊国际化有重大促进作用。我国科技期刊应通过与国外合作,引进外资、合作出版,实现出版形式的多元化。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全部论文使用数字对象唯一标示符(DOI),统一使用网上稿件处理系统,还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合作,出版方式更具特色、更加互动。《中国药理学报》2005年起与英国Blackwell出版公司合作出版,扩大了该刊的海外发行量,大大提高了期刊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促进了期刊稳定健康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特色学科、英文版期刊在国际化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加强国际合作是主要发展方向,另外期刊专业内容、品牌和国际化期刊操作平台的建设尤为迫切,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应优化管理模式,经济上、政策上资助和扶持期刊的发展,努力扩大规模,实现产业化经营,使我国科技期刊实现持续发展、走向国际。
[1] 赵铁汉, 黄颖. 开放获取期刊现状及其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J]. 情报科学, 2011, 29(6): 874-877.
[2] 余党会, 沈志超, 石进英, 邓晓群, 尹茶. 我国英文版生物医药类期刊现状的调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2): 227-233.
[3] 郑佳之, 徐瑞亚. SCI收录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实质性影响初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21(4): 508-510.
[4]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类期刊发展研究报告[R]. 北京, 2008.
[5] 余党会. 中国英文生物医药期刊的现状及其国际化发展的思考[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06: 50-56.
[6] 石朝云, 游苏宁, 杨文志, 张建国. 路在何方:中国科协赴荷兰科技期刊考察团有感[J]. 编辑学报, 2009, 21(4): 371-374.
(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本文摘自《出版与印刷》)
国际期刊出版参考
Information on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