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雁灵
卷首语
不通则痛
■文/张雁灵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是中医提出的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在气、血、经络等阻滞不通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其实,推而广之,世界万物皆是如此。
黄河本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然而由于壅塞,多次改道,曾形成地上悬河夺去生命无数。大禹治水深得其要领,以疏导为主的治理方式几千年来为人称赞。李冰父子用分流、泄洪和疏沙的理念修建的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的考验,平安富饶了天府平原百姓。烛之武不畏强秦,与秦伯的有效沟通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亦使他的事迹载入《左传》,彪炳千古。1962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前苏联两个大国站在核弹按钮旁,使人类空前处于毁灭边缘。高参们给元首提出建议,开战前要想办法沟通一次。当时沟通的渠道只保留了书信形式,于是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两天内来往书信,结果是核弹下架了,加勒比海恢复了平静。丁毅和妻子办好了离婚手续走出法院,女人说:“我请你吃顿散伙饭吧。”席间,意外情况发生了,丁毅扑上前去,把女人压在身下。地震砸碎了丁毅的筋骨和离婚证书。他平时忙于公司事务,不顾及妻子感情,此时姿势的交流付出的成本太大了。
医患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互理解的前提是沟通。医生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说,希望医生给点时间,从医生那里得到准确信息,而不是夸大的风险和对疾病的无奈。医患之间的知识是不对等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加强沟通。中国医师协会对近3年来的医患纠纷事件进行剖析,90%以上存在着沟通不畅和缺乏沟通,有的因为少几句耐心解释,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现在有的医生把第一件最重要的法宝丢掉了。郎景和大夫讲:要把复杂的病情给病人说明白,讲清楚,这是医生的职责。白剑锋说得更犀利:医生,请学会说话。
我工作过的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乔登洪,因为名气大,找他看病的人很多,病人想住他的科需要等上4-5个月。他当主任时科室从来没发生过一起医患纠纷。他把办公室设在进入病区门口的第一间房,而且从不锁门。他解释说这样方便医务人员和病人找他交流。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与病人沟通交流是艺术,也是技术,这是王忠诚老师教导我的。一天晚上,我有事去找他,走到他办公室门口看见站着两位病人,他们小声对我说:“乔主任刚下手术,在沙发上睡着了,你别打扰他。”这句话,让我感动的不仅是乔主任,还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