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成琳,徐增光,郑 亮,汤红明
转化医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浅谈上海市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实践
钱成琳,徐增光,郑 亮,汤红明
转化医学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新理念和科研管理新模式,如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转化医学发展是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作者浅析转化医学概念、内涵以及发展现状,探讨在转化医学模式下的科研管理新思路;并以上海市东方医院为例,阐述近几年医院在探索转化医学背景下科研管理创新模式的实践及成效,展望转化医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转化医学;模式探索;管理创新;上海市东方医院
转化医学是指导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根本方针,探讨转化医学模式是医学研究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转化医学得到了蓬勃发展,以上海市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探索在转化医学背景下科研管理创新模式的实践以及成效。
1966年,Mckinney和Stavely[1]首次在药物研发领域提出加强“从实验台到病床(from bench to bedside)”研究的理念。1992年Choi[2]在美国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转化医学概念,即“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B to B)”。1996年英国The Lance杂志第 1次出现了“转化医学”这一新名词[3]。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转化医学定义为:实验室体外发现和动物体内实验;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人体内试验,加强临床研究,证实其效果及安全性,并在实践中推广。转化医学就是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的连续过程[4]。
转化医学的内涵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较为直接地应用到临床及预防实践,并转化为医药产品或者诊疗技术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临床与预防实践的观察分析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的过程。转化医学研究旨在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使基础研究成果和实验室发现、发明迅速转化为临床急需的诊疗技术和产品,缩短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过程,使患者更快受益于医学科技[5]。
2003年美国制定了国立卫生研究院线路图,核心是转化研究;并在2006年设立临床与转化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建立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贯彻线路图策略实践。目前美国已建立60余家以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为主体,整合其他交叉科学研究机构的立体化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机构。2006年英国卫生部发起“卓越科研为优质健康服务(best research for besthealth)”的政策号召。2008年至今,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建立了16个由国民健康保险信托机构与综合性大学合作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根据高负担病种和临床需要确定了8个优先研究的领域,致力于推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上的研究创新,将医学研究的进展转化为患者的效益[6]。国际上,转化医学正从一个概念演变为新的医学科研模式。
国内转化医学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2009年至今我国约有70余家转化医学中心相继宣布成立,使这一国外生物医学变革理念付诸于国内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实践,探索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模式。如2010年9月,依靠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转化医学中心成立,50多位院士应聘其中,意在打造高端转化医学研究平台;2010年8月,上海市东方医院获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专项经费资助7 000万元,建设国内首家由政府资助的浦东新区转化医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转化医学平台”)。中国医学与国外医学之间的差距巨大,而转化医学却为我国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国转化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缺乏总体规划,转化医学平台大多为原来重点学科或优势领域的拓展性或膨胀性建设,建设思路上带有较大盲目性,转化医学平台虚设情况普遍;加之我国纵向单一性的科技管理体制制约,目前并未能在建设中显现出很好的发展效益[7]。
发达国家医学科研成果平均转化率为80%,中国不足15%、实现产业化不足5%[8]。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为大多数科研项目未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缺乏从事转化医学的研究者,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缺少沟通与合作,经费支持不足,以及解决上述矛盾的机制不健全[9]。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转化医学模式,以转化医学科研新模式推进医院学科人才建设是实现科教兴医的必由之路。
3.1 上海市东方医院发展历程 转化医学是指导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根本方针,探讨转化医学模式是医学研究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海东方医院建院之初,医院品牌差、人才队伍差、研究基础差、科研意识差。近年来,医院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转变工作理念,设立工作目标,注重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积极搭建转化医学平台,坚持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培养引进高新技术人才。目前,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国际化公立医院。
3.2 转化医学模式初步探索与实践 现代医学科研管理是学科、人才、项目、成果四位一体联动发展的模式。学科是基础和平台,人才是根本和关键,项目是载体和抓手,成果是标志和品牌。通过树立转化医学理念,培养引进创新型学术人才,营造“临床带动科研,科研促进临床”的氛围,推进转化医学稳步和健康地发展。
3.2.1 转化医学平台的搭建 上海市东方医院2009年11月提出搭建转化医学平台设想,2010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2010年8月获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专项经费资助7 000万元。2011年12月平台整体验收并运行,占地1 150 m2。2012年10月平台二期工程建成,增加1 150 m2使用面积,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8 000余万元,具有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所必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激光流式细胞仪、小动物CT、小动物超声仪、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仪、核酸定量仪、DNA测序仪及基因分析仪、蛋白电泳/印迹系统设备。上海市东方医院把握变革契机,率先试点建设,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驱动,东方医院医疗资源为依托,背靠同济大学高校资源,受助于浦东新区改革新政策,借力于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建成国内首家由政府资助的转化医学平台。转化医学平台以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研究方向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并以肿瘤、急救与创伤、心身疾病等为重点。相较于传统的中心实验室,转化医学平台更注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在从事基础医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临床医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桥梁,为实现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打下基础。转化医学平台的搭建,必将大大缩短基础科研成果向临床与预防工作实践转化的路径与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将有限的经费用于临床工作与预防实践最急需的领域。
3.2.2 人才的引进 随着转化医学模式的推进,实现转化医学的硬件条件重要,但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人才队伍更为关键,随着医学学科建设发展,所需人才队伍构建由原来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与需求日趋提高[10]。转化医学平台高起点的定位及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文化氛围吸引了16名在业内具有极高学术地位的海外学者及中青年留学回国人员加盟。目前转化医学平台拥有47名人员,其中全职人员40名,博士学位人员占66%,40岁以下人员占64%。
3.2.3 机制的创新 正如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的“转化医学不是一个口号,也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需要行动,需要战略规划,需要路线图,更需要一些创新,特别是机制上的创新”。在转化医学平台建设上,上海市东方医院在机制创新中进行了很多探索。
首先,在人才使用上进行引智创新。东方医院与同济大学实行科研人员双聘制。学校要求所有科研人员都要与临床结合,以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此外,医院也与中国科学院高等研究院等机构,实行人才共用,并借助原有国外平台培养人才。
其次,医院还进行了管理创新。医院整合全院优势资源,设立专项基金启动了科技创新联合工作室项目。联合工作室既包括基础医学的研究专家,还包括临床医学专家。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临床问题,自由组合成联合工作室。医院目前共设立了11个联合工作室;医院配套专项经费进行扶持,并优先推荐这些专业成为上海市的重点学科。
此外,转化医学平台秉承开放共享理念,实现资源开放,接轨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服务于社会。医院还在合作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为了争取政府的支持、实现社会参与合作共赢,医院利用合资方式,以混合所有制为抓手,创造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形成“政用产学研”这一创新合作模式。因此,人才的引进无疑为上海市东方医院的转化医学提供了智力支持与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并且通过高端人才所组建的团队,为单位培养了大批青年才俊,为上海市东方医院今后转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转化医学模式实践成效 依托高起点的转化医学平台和优秀的科研人才团队,上海市东方医院在医学科研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2014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共获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9项,其中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7项,而在此之前医院3年获得国家级项目总数仅为14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自然科学奖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相较于之前实现了零的突破。
此外,医院2014年共发表科学引文索引论文246篇,其中基础论文占 32%、临床研究论文占68%。5年来,转化医学平台相关人员发表了14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优秀论文,包括英国Nature杂志。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彰显了医院的科研实力的提升,如果这些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不能应用于临床,无疑是浪费资源。
在上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已实现了部分科研成果转化。2014年,转化医学平台专家成功研制国产人工心脏第3代样机——可植入式自悬浮轴流泵心室辅助装置产品,与相关企业专利转让金额千万元。此外,东方医院1项发明“一种免气腹单通道装置”成功运用于微创单孔腹腔镜手术。该项发明技术被认为将克服需向腹腔灌注二氧化碳、增加部分患者风险,或采用物理“提拉”方式可能造成腹壁牵拉伤等腹腔镜技术“瓶颈”,业内专家认为该技术发明乃国际创新之举。
为推进转化医学研究在国内发展,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转化医学理念,提高科技成果管理转化意识,利用国内丰富的临床资源[11],积极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构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通过平台及相关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加快基础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步伐。
二是制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计划,促进更高水平的转化研究,推动构建新药临床和转化研究全方位服务平台。未来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要建成公益性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器,让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其中,形成汇智、创智的研发基地及互补共赢的创新集群。
三是建立转化医学学术联络网,如建立转化医学学会,为转化医学在中国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建立转化医学专业网站,促进转化医学的交流与传播,为转化医学提供学术平台[12]。
[1]Mckinney GR,Stavely HE.From bench to bedside:the biologist in drug development[J].Bioscience,1966,16(10): 683-687.
[2]Choi DW.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 Science,1992,258(5080):241-243.
[3]Gerag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
[4]孙玉荣.转化医学在临床实验室发展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152-154.
[5]陈发明,金岩,施松涛,等.转化医学:十年回顾与展望[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1):5-11.
[6]姜宝娜,赵耀,肖晶,等.科技管理创新推进转化医学发展[J].医学与哲学,2013,34(1A):32-33.
[7]周来新.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构建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19-20.
[8]徐国兴.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6):27-33.
[9]Pober JS,Neuhauser CS,Pober JM.Obstacles facing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J].FASEB J,2001,15(13):2303-2313.
[10]徐懿萍,徐勤毅,赵列宾,等.基于转化医学模式的医院学科发展策略[J].中国医院,2013(1):20-22.
[11]王辰.临床研究是医生的天职天命[J].转化医学杂志,2015,4(2):65-68.
[12]王乐,王晓英,姜小明.某综合医院转化医学的探索与实践[J].医疗管理,2013,30(5):31-3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of th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n Shanghai East Hospital
QIAN Chenglin,XU Zengguang,ZHENG Liang,TANG Hongming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Shanghai East Hospital(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120,China]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new ideas and new model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odern biomedical research,how to organiz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object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transforming.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cept,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al medicine,and discussed the new idea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that mode.For instance with Shanghai East Hospital,we expound the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form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ackground,and looking to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ranslational medicine;Mode explor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Shanghai East Hospital
R-01
A
2095-3097(2015)04-0202-03
10.3969/j.issn.2095-3097.2015.04.003
2015-05-22 本文编辑:徐海琴)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领先人才培养基金(PWRl 2014-01)
200120上海,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科研部(钱成琳,徐增光,郑 亮,汤红明)
徐增光,E-mail:xuzg1998@163.com;汤红明,E-mail: 189645389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