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铁
马铃薯主粮化迈出的第一步
——记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30%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诞生
◇郭铁
6月初,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首批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30%马铃薯全粉馒头在北京少数超市悄然露面。看似简单的马铃薯馒头,实则大有学问。吃个马铃薯馒头有多难?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农科院马铃薯研发团队负责人木泰华,为大家解答马铃薯馒头背后的奥秘。
在北京市通州物美大卖场2楼的食品区,一个堆满馒头的柜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别小看这些馒头,它们可并不普通,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之一的马铃薯馒头。
与小麦馒头相比,这种马铃薯馒头色泽略微发黄,仔细观察还有粗纤维构成的暗纹;吃起来口感略干,不像小麦馒头绵软。一位品尝过马铃薯馒头的顾客觉得,马铃薯馒头的“味道还可以”,没有明显的马铃薯味道。
生产方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称,考虑到消费者接受还需要过程,近期计划每天生产马铃薯馒头1 t左右,主要投放在北京物美、京客隆、超市发系统的100家超市内。后期根据销售市场反馈增加产量,2015年9—10月将产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500个销售网点。
早在2013年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开始,中国农科院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木泰华就带领团队十余位成员兵分几路研发马铃薯发酵产品,在对我国消费主食进行调研后,最终将重点锁定在马铃薯馒头及面包产品上。
尝“鲜”的消费者并不知道,一个马铃薯馒头的研制历时两年之久,做坏了12 000个馒头样品。木泰华说,攻克的最大问题就是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发酵难、成型难、整形难、易开裂、口感差。
不过,目前使用的是普通酵母及老面,不同酵母携带的不同菌种会对马铃薯中的淀粉、纤维、蛋白质等产生不同作用。究竟什么样的菌种更适合,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这一领域还有待探明,“做个馒头看似容易,里面的学问很深。”
他透露,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调研,计划针对部分地区试点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施行补贴,具体政策措施还在商讨中。
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表示,将加大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的合作,逐渐把马铃薯占比更高的馒头推向市场。
同时,还会逐步增加马铃薯系列主食的花色品种,比如马铃薯花卷、马铃薯豆包、马铃薯枣糕、马铃薯蛋糕等。预计未来5年内,开发马铃薯系列主食产品达8~10种,马铃薯休闲焙烤类食品10~15种。
第一步,馒头防裂得先保持“气”。
别看这些马铃薯馒头用的就是普通马铃薯熟粉和干酵母,可同样的材料买回家,老百姓却蒸不出这样又大又香的馒头来。木泰华介绍,制作马铃薯馒头通常使用的是熟粉,即加热到170℃从滚筒干燥机中加工出来的产品,淀粉已糊化过一次,做馒头时熟粉需二次加热,这就容易造成马铃薯全粉黏度大。所以首先要做的是“通过降温来降黏度”,否则馒头很容易与器皿发生粘连而无法成型。仅这项试验,“我们就做了50多次,每次300个馒头,成功率仅20%,失败后还要将黏在机器上的几百个馒头一一抠下来。”
此外,降温也是为了减慢发酵速度,发酵时间长短又与促使馒头膨起的“气”有很大关联。此前马铃薯全粉不能很好地“持气”,致使早期试验做出的馒头都有裂口,不好看,影响美观。
面粉能否恰到好处地产出适量的气体并将其保持住,决定了馒头是否优美。木泰华说,“馒头表面应形成类似膜的东西将气保持在里面,使馒头既有弹性又有韧性,才能平衡。”
第二步,30%的比例有讲究。
细心的消费者会注意到,这次上市的马铃薯馒头配比为30%马铃薯全粉,其余为小麦粉。30%配比有何讲究?
木泰华说,这与生产工艺、营养成分、生产成本都有关系。如果马铃薯全粉比例过高,将面临成型难、整形难、口感差、开裂、产气难等问题。而20%以下的配比又没科技含量可言。
另外,配比超过30%,以马铃薯粉价格来算,生产成本过高。目前,马铃薯粉的价格约为1.2万元/t,是小麦粉的3倍。如果继续加工成面条或米粉,马铃薯粉的制作成本将达到1.5万元/t。如果采用全马铃薯粉加工馒头,成本及价格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难以接受。
木泰华通过检测发现,30%马铃薯全粉复合馒头能够兼顾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第三步,选用的品种不易变黑。
马铃薯馒头用的什么品种?木泰华说,营养价值高的马铃薯均可作为原料。考虑到国家战略需求,所选品种还应具有普及性,以保证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
目前团队研发产品所用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两种,一是来自加拿大的夏波蒂,二是中国本土的克新1号,“这两个品种的马铃薯也被麦当劳等餐厅广泛使用”。
夏波蒂和克新1号价格不贵,却胜在营养价值高、不容易褐变、酶活性较低等方面。如果酶活性过高且易褐变,制作出来的马铃薯馒头颜色就会发黑,木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