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琦
【摘 要】 “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是医家刘完素根据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提出的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发生在妇女绝经前后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晚年生活。中医对围绝经综合征综合辨证论治多从肝肾着眼,而脾胃在本病中的影响常被忽略。本中通过对脾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探讨,将使“老年治脾”这一大法合理的运用到本病的治疗上。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治脾;中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38-02
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妇女必经的阶段,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在古代医籍中多散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等病症中[1]。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以肾虚为主,辨证论治多集中在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等方面,从脾胃论治少之又少。刘完素在《妇人胎产论》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论治;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笔者以此观点为启示,探讨脾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意味着着脾胃功能减退是妇女衰老的开始。到了“七七”之年,天癸渐竭,肾气虚弱,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到心肝脾脏,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随之出现烘热汗出、潮热面赤、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以及情志不宁等症状。而脾胃功能的衰退极大的影响到心肝肾及冲任二脉,是引起本病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
1 脾胃与女性生理的关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经之能行,胎之能养,乳之能化,无不赖脾之运化水谷,长养气血的功能。脾有统摄血液,固摄胞宫之权,使血循常道供养全身。脾尚主输布津液,运化水湿,能养肌肉、泽皮肤、濡关节、润孔窍,妇女白带津津常润以滑泽阴道。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与脾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为多气多血之腑。其经脉下行与冲脉会于气冲,故有“冲脉隶于阳明”和“谷气盛则血海满”之说。胃的经脉在胸部经乳中线下行,因而乳汁的分泌与胃有密切关系。胃中水谷之气盛,则气血充足,乳汁分泌旺盛。故《女科经纶》说:“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所重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
2 脾胃功能减退是本病的重要病因病机
脾运化水谷,是脾气及脾阴脾阳的协同作用,但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资助和促进,此为先天温养后天。肾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气,赖于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的不断充养,这是后天充养先天。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气血皆虚,完全依赖后天水谷的滋养。人形体动而脾胃健,食易消。而老年阳衰体弱,好静恶动,脾胃多失健运之能。脾胃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乏源而骤虚,无力充养先天,易为“邪之所凑”而致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较多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伴随工作压力增大和作息时间不规律,加之女性有家庭和工作的两重压力。饮食劳倦和思虑过度最易损伤脾胃,更多表现为气短乏力、腹胀便溏、面黄肌瘦、脉虚无力等,因此脾胃虚弱是现今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
3 脾胃与心、肝二脏在本病中的联系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多表现在月经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心理症状以及伴随的代谢异常和一些躯体症状。本病是围绕肾虚出现的,脾胃虚弱诱导并加重了病情,并波及到心肝二脏而引起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病症。
月经改变方面:脾主生血,统摄血液;心主血行血;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胃虚弱,血液生化无源致心肝血虚,出现月经量少甚或闭经。脾气虚致心气不足,行血无力,肝脾“藏统失司”,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崩漏等异常出血。围绝经期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是崩漏的高发时期,脾虚崩漏是临床上的常见证型之一。
精神心理方面:脾主思,心藏神,肝主疏泄。思虑过度,耗血伤气致心脾两虚和心肝血虚证,可见精神萎靡、体倦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思则气结,气机郁滞,肝失疏泄,导致“土壅木郁”之证,多见心情抑郁、胸闷太息;若气郁化火则会烦躁易怒或脾气暴躁。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和心理的转折期,社会、工作和家庭的各种压力均是导致此期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围绝经女性的身心健康。
血管舒缩症状: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心失去阴血滋养,导致心火亢盛,阴火内生;同时水谷精气化生无力,不能滋养肾精,肾阴不足而肝火亢盛,引起肝肾相火之阴火内生[2]。这也是李东垣脾胃“阴火论”的中心思想,他在《脾胃论》指出:“脾胃一伤,五乱互作,起始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倦嗜卧,为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倦怠如此。”[3]故脾胃虚弱,五脏受病,就会出现“阳气下陷,阴火上冲”的病理状态。在本病则表现为:潮热自前胸涌向头颈,波及全身,皮肤灼热发红,阵发性汗出,头晕耳鸣等。
代谢及内分泌异常:围绝经期脾胃功能虚弱,脾虚失运,机体摄入的高脂高糖物质不能及时转化为水谷精微濡养全身,使脂糖类代谢物质驻留体内,形成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并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异常,而机体代谢及内分泌紊乱又会加重围绝经期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4 从脾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当今时代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各种因素严重损伤着脾胃功能而引起诸多疾病,因此脾胃虚弱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而衍生的,是本病临床常见证型之一。近年来,本病患者除了潮热汗出、失眠、焦虑或抑郁的症状外,还伴有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胖脉虚等脾胃虚弱的表现。治疗在以调整肾阴阳平衡的基础上,合理选
用健脾胃、益气血的药物。选方以八珍汤为基础方,常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用“焦三仙”(焦神曲、炒山楂、炒麦芽)、鸡内金等健脾胃消食。人的衰老从脾胃开始,围绝经期亦是妇女走向衰老的重要时期。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健脾益气可以改善自由基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力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之目的[4]。“老年治脾”,从脾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切中本病的病因病机,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69-171.
[2]王丽.脾胃气虚而生阴火[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828-829.
[3]李成年,刘琼.浅谈李杲之“阴火”[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40-42.
[4]杨靖.论脾虚与衰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