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玲
【摘要】极富地域性的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滋养着不同地域人民的性情。乡土文化是多彩的,是神秘的,是有力的,是极有魅力的,我们不能丢失她,更不能让孩子们丢失她。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的精神依托在哪里?孩子们的精神依托又在哪里?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精神的滋养,那么就从我们的乡土文化中去汲取一点营养吧!
【关键词】乡土文化;缺失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这个概念十分广泛,这里所说的“文化”指向狭义上的“乡土文化”。什么是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她更富于地域性。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在追求生活层面的幸福外,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到了一定高度,人们从对城市文化的追求又退回到对地域文化的关注中来。享受生活,人们不再走向高楼大厦,却独爱去欣赏亭台楼阁,小桥人家,向往去体验原始古老的建筑风格与生活气息,来平息现代文明带来的疲劳,从文化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文化的感染力造成的。 就拿文学来说吧,像鲁迅那样,他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作家,然而,他的一切来源于文学,来源于中国极富特色的乡土,他的创作来源于民间,来源于对地方风物的感受与人文景观的体验,真不知道是他成全了乡土还是乡土成全了他。“乡土文学”在文学史上是一抹异样的光辉,就像是中国对于世界,都是民族特色浓厚的一种存在。他所描摹的对象尽是原始自然景物及其人文风物,这其实就是表述着我们对乡村普遍不舍的情感,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乡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对中国新一代的农民而言,“乡土”对他们而言成了一个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地方,一方面他们骨子里继承了父辈们传统保守的一面,生活并没有过分的奢望,也没有比较明确和理性的生活目标;但另一方面,在文化心理上,对城市生活和现代文明已经产生了某种向往和依赖,对传统乡土文化和乡土社会也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 他们总觉得出去到大城市里能开眼界,外边总比家里好,在老家就变“土”了,跟不上形势了。而这些农民的孩子们在父辈们的努力下也有了好的物质生活,在父辈们的“保护下”,也越来越“洋气”,没有什么机会参与到乡村生活中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在课堂上、在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在他们的作文里,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农村孩子有多么幸福,又是多么的不幸!他们享受着新时代带给他们的空前的富足生活,享受着新媒体带给他们的海量的新鲜资讯,却不能够脚踏土地,感受到大地母亲敦厚广博的赠予,却不能放眼周围,感受生活的美妙节奏和气息。与自己乡土生活的隔膜,与自己乡土文化的断层,会让我们的学生失去精神的强大依托,会使得他们在长成时刻除了记得父母的所在,而失去应有的乡土情愫。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此做点什么。 我觉得应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这两个方向入手。
立足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了解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认识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转变观念,认识乡土文化
老师们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活动或其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明白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乡是我们生命和精神的源泉,我们的情感和气质与她有难以割舍的联系,乡村人的勤劳淳朴是不可多得不能丢弃的品质。我们的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相比拥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更深邃的内涵和魅力,我们应该热爱她,认识了解她。
二、走近农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
让城市化的农村孩子参与到生活中去。乡村中广袤的原野、茂密的树林、清凉的山泉、清新的空气,都是我们赏不完的景,看不完的画,听不完的乐音。让孩子的身心浸润其中,与自然零距离,与乡村无间隙,感受祖先们生活的和自己生长着的这片土地。感受这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民俗风情,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人们走过留下的动人故事、传奇传说 ,感受那淳朴厚重的人文精神。在了解中,学生可以向家长询问调查,可以采访附近的那些擅长“讲古”的老人,可以亲自调查研究,用笔录、用照片画面记。例如:我们江苏赣榆班庄这个地方就是著名的红色圣地,也是知名的大理石之乡和茶叶之乡。这里有悠久的战争历史,有特殊的地容地貌,有丰富的自然物产。精美的大理石制作工艺,传统的茶叶种植采摘烘焙工艺。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了解的资源,会给予我们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
三、发挥多元优势,呈现乡土文化
学生对乡土文化进行了解的单方需求是不能够顺利让孩子得到乡土文化的滋养的,还需要寻求多方的共同参与,需要家长们的配合,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到生活中来,并有意识的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引导;需要学校的努力,给他们了解乡土文化的契机和平台;需要社会的参与,给他们营造更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随处可嗅到文化的气息。
四、利用集体活动,掌握乡土文化
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鼓励广大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用眼睛捕捉生活的精彩,用文字展现生活的美丽,用心灵感悟生命的内涵,而最重要的是让乡土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我们应该在采集材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举行一些交流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多品味,鼓励学生在交流中提高素养,在研思中提升品位,加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中学的一线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到,带领学生学习和留住我们的本土文化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肩负起这个重大的使命。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