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思 戚芳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管是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动还是社会形态的变迁都与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这不仅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对教育经济效益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正确分析和把握社会转型期教育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无疑对教育经济效益的优化大有裨益。本文首先给出转型期教育经济效益的概念,并总结我国当下转型期教育经济效益的现状,进而从不同角度分析转型期我国教育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一、转型期教育经济效益的概念:
转型期教育经济效益是指在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以及人们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的转变的前提下可以实现的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最直观的计算方式是教育所得总值减去教育所需成本,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教育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到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在考虑转型期教育经济效益的时候要以这个阶段所特有的间接迟效性以及客观条件性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教育经济发展特点以及性质和内容来计算教育经济效益。
二、转型期我国教育经济效益的现状:
从转型期我国教育经济效益逐步增加,毋庸置疑的是教育收益的增长幅度要比投入增长幅度的快,随着转型期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国家层面逐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各级的学校多元经费来源体系也初步形成,但毕竟我国还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财力支配有限,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同时,还要完善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分身乏术,仅凭国家投入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对于社会各界的多渠道投入也正处于初始的萌芽阶段,使得教育资金的投入出现瓶颈,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制约学校的发展成本结构也不够合理,各部门的混乱管理与冗员现象致使运行成本超出预算,为学校发展凭添了许多隐形的负担,转型期教育的产出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对受教育的人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是否有所激励、在创新研究与科技进步上是否有促进作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间接产出会转化为经济收益,但就目前形势来讲,这种间接收益并不高,再加上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成本增加的现状,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本投入产出效率偏低,资本产出弹性远远低于劳动产出弹性。虽然教育经济效益的大趋势在明显回暖,但还有许多问题需待解决。
三、转型期教育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层面
1、国家政策导向
在转型期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证教育经济效益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强监测,保障有效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进一步优化教育财政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国家大政方针成为保障教育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2、国家财政支持
国家对学校的财政支持是对教育经济效益影响的基础因素,在转型期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3、国家帮扶政策
在转型期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保证教育公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育经济效益的实现,国家在帮扶政策方面也迈出重大步伐,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促进了教育经济效益的平稳增长。
(二)学校层面
1、学校自身融资渠道
我国大多数学校是以国家投入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主,但在转型期间学校应该多谋善虑,开拓多渠道融资,增添学校的教育经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联合办学等节约教育成本,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开发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社会各界更是是影响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开办讲座培训等可以吸引捐赠投入来增加教育资本,灵活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拓宽融资途径。
2、学校财政管理制度
转型期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学校更应该注重教育经费收入与支出的规划,解决如何能把钱用到刀刃上的问题,学校财务会计的理财流程和资产制度的管理不容忽视,财政补助收入、学生学费等其他各项收入与学校基建费用、工资福利支出费用、专项公用支出费用等的合理调配都是学校学校资金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检测线,从预算到教育经济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信息化管理工作都需要财政管理部门的协调与监管,学校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学校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3、学校师生能力素质
转型期教育所带来的最直观教育经济效益是来自培养出具备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学有所用的专门人才,通过智力技能劳动与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为社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抑或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将人才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后所取得的收益,是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再生产,在转型期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才能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内在因素。
(三)社会层面
教育经济效益的一部分来源主体是学生与家长,转型期的我国十分注重民生,时至今日社会各阶层的的人生价值观也在逐渐升华,对教育的认识日益明晰了起来,对于以前存在于一部分思想中的上学不仅耗费钱财也学不到有用的技能与社会经验的“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想法也逐渐消失,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这有助于实现教育经济效益的提高,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虽然我国人口的入学率在逐年上升,但一部分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人由于家庭贫困或者其他各种原因仍选择了放弃学业直接步入社会,对于失学人群国家与学校提供各种激励帮扶政策,例如減免学费,给予食宿补助等公益性的帮扶,在国家与学校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教育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作者单位:1.沈阳农业大学;2.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