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洲
“挣票子,我们才能换脑子,才能拓宽创业路子。”代课教师韦翠兰从下岗的失落中走出,变得自信、自强,是因为她回到家乡广西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江卢村,用4年时间创办出南宁首家有机食用菌生产企业——明山菌业公司(合作社)、并获得国家级食用菌有机产品认证书(达到欧盟标准),目前合作社年产值600多万元。
和韦翠兰一样,澄泰乡大山村的蓝仕军也是依靠食用菌名声大震。
蓝仕军的“大山原”生物公司位于澄泰乡大山村。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就有一辆大卡车满载着公司员工刚刚采摘的食用菌发往广州江南市场,以每公斤14元左右的价格批发,往往没有卸货就被商家订购一空。
蓝仕军的成功缘于他多年培育食用菌的经历。2013年之前,蓝仕军一直辗转福建、上海等地为老板培育食用菌。长期的育菌经历,让蓝仕军深刻认识到,生态菇最是娇贵,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培育。
在看准家乡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后,2013年8月蓝仕军说服另外三名打工仔毅然返乡创业,在澄泰乡创建“大山原”生物公司专门培育生态食用菌。
与韦翠兰不同,除了用桑杆,蓝仕军与同伴们还以玉米秆等作为菌棒原料,大规模培育秀珍菇等优质菌种。
目前,蓝仕军的菌场吸收本地富余劳动力60多名,蓝仕军给育菌场工人包吃包住,还发给不低于外出打工的报酬。
对此,蓝仕军乐呵呵地说:“我自己得利,也让利给家乡兄弟姐妹,是应该的。”他的育菌场培育出的食用菌带着天然的青绿色,味道特别清甜所以市场特别走俏。而且一个菌棒在玉林市一带可产出约0.5公斤鲜菇,“大山原”产出的不低于0.65公斤。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 蓝仕军说。
而在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香菇王”邵文云的名字同样家喻户晓。在他带领下,镇圩瑶族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把单一的蘑菇产业发展为香菇、脆皮金橘相结合的综合种植产业,年产值达30多万元,带领40多户返乡农民工家庭走上致富的道路。
“我们的合作社,每年能为每个返乡农民工家庭增收3万多元!”邵文云自豪地说。
几年前正值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技术缺乏、人员紧张等一系列问题曾让邵文云寸步难行,是上林县工商局和瑶族乡政府扶持他成立了农村合作社,并为他申请了相关的资金补助,邵文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计划继续扩大规模,形成‘技术+合作+项目的综合产业,打造镇圩瑶族乡特色基地,带动更多瑶族同胞一同致富!”
近年来,上林县提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县炸除19个污染环境的烟囱,清退污染水源的2000多个网箱鱼,环境得到改善。可以说,食用菌是“喝”上“矿泉水”长大的,再加上良好的气候条件——上林县较南宁市及周边地区常年气温都低上一两度,催生出优质的食用菌。
“要将食用菌作为一个提高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加以研究推广。”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到上林县调研,对全县菌业绿色发展带动就业的好路子十分赞赏。
目前,上林县切实抓紧抓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我们县要创立生态农业新模式,打响生态‘食用菌品牌,通过技术及资金方面的扶持不断把品牌做大做强,让创业者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在全县范围内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上林县委书记韦志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