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炬的自由之光——记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

2015-01-21 08:42本刊编辑部
财政监督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哈耶克凯恩斯二十世纪

●本刊编辑部

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二十世纪,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影响了人类社会思想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思想家。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是二十世纪80年代里根—撒切尔主义的精神导师,其思想被认为对于前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转型有巨大推动力,其个人经历和专业成果,以及其在找寻自己的过程中与知识分子们的论战,也构成二十世纪的历史缩影。在他自二十世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末60 余年的著述生涯20 余本著作和上百篇的文章中,哈耶克阐述了一个详尽的鼓舞人心的自由社会愿景;其研究领域涵盖范围从纯粹的经济学到理论心理学、从政治哲学到法律人类学、从科学哲学到思想史,他的学说观点似如炬的自由之光持续地塑造着后来者如何思考社会和经济问题。本期大家即走近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起伏经历和卓著贡献。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异数”

昨天的异端会成为明天的信条。

——哈耶克

1974年,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公布时,很多人甚至包括经济学系的学生都在问,哈耶克是谁?这并非一个可笑且毫无根据的问题。自上世纪40年代起,哈耶克就已经告别专业经济学,转向了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甚至心理学,70年代的世界早已将他的经济学理论遗弃在了时光的黑洞中,他本人也正经历着病痛缠身、生活在远离学术思想中心的奥地利萨尔茨堡。不仅如此,二战后与当时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相悖的哈耶克自由市场经济思想饱受嘲讽,也让他始终处于经济学界的边缘甚至是“异端”——因为诸如罗素、熊彼特、爱因斯坦等杰出头脑也认为,中央计划经济或者民主社会主义可能是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好的选择,而哈耶克则“反其道而行之”以一部《通往奴役之路》的著作大声疾呼计划经济之路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与哈耶克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瑞典福利国家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过内阁部长并亲自参与福利国家的政策和制度设计,而哈耶克则是现代国家福利制度最激烈的批评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获奖组合让当事者及世人皆为之一惊。诺奖评委会则认为由于方法论和研究方向上的相近才将该奖同时颁给这两位似乎在坐标系两端的经济学家。然而相同的研究方法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当年哈耶克的获奖理由是:

哈耶克教授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是深刻的、创造性的……他试图比那个时代的一般学者更深入地探讨商业周期的机制。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更为深刻的分析,他是少有的几位在1929年秋天的大崩溃到来之前就警告经济危机可能降临的经济学家之一……本学院的意见是,哈耶克对于不同经济制度的运转效率的分析是他对于更为广阔意义上的经济学研究做出的最重大贡献之一……在经济学所有的领域中,哈耶克都有所涉猎,他对于经济学的学说和观念史也进行过深刻的历史分析……他在研究不同的经济制度时的指导原则是研究分散在个人和企业中的所有知识和信息是如何被有效利用的。他的结论是,只有通过具有竞争和自由定价机制的市场体系中的广泛的分散化,才有可能充分地利用知识和信息。

这里所提到的即为哈耶克最重要的经济学贡献。

哈耶克不仅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以来第一位获奖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一改该奖此前得主“普遍信奉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他们都相信,国家干预对于经济事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都使用数学和静态模型”,也意味着当时主流经济学思想凯恩斯主义终被撼动,而哈耶克终生都在捍卫的自由市场原则的经济学正逐渐受到重视,“昨天的异端”正在成为“明天的信条”——当二十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里根总统和英国撒切尔夫人等西方保守主义政府私有化改革和减少政府对市场干预政策推行成功,说明了哈耶克思想理念的实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转型、中国以及越南等国家的市场化改革,也印证了哈耶克所信奉的市场经济理念的凯旋。

自由经济和法治秩序的坚定捍卫者

在世界当代理论经济学的殿堂中,群星灿烂,大师辈出……然而,能够对整个当代人类经济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的,数来可能只有两个经济学家,那就是凯恩斯和哈耶克。

——韦森

纵观哈耶克一生的学术轨迹,穷其一生都在宣扬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和法治秩序基本原则和原理;他反复强调一个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一个以规则为治理手段的理想社会何以可能存在、持续与扩展。早在二十世纪20 至30年代,哈耶克与米塞斯一道与奥斯卡·兰格和阿巴·勒纳展开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可行性的大论战;1937年哈耶克编辑出版《集体主义经济计划》一书以及此后激起石破天惊效应的《通往奴役之路》的出版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著作的发表都深刻论证了中央计划经济的非可行性,并全面阐释了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性及现代民主法治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影响着世界各国思想界对人类社会运行基本法则的认知。及至二十世纪30 至40年代,哈耶克与二十世纪另一位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就货币理论与商业周期问题进行了十多年的论战并创生了现代经济学中著名的“哈耶克三角”商业周期理论;此后他在二十世纪40年代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以及“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等多篇重要论文论述了市场价格机制在人类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二十世纪40年代以来的现代经济学产生了经久的影响;50年代以后,哈耶克开始研究心理学,出版了《科学的反革命》和《感觉的秩序:对理论心理学基础的探究》两部重要著作;60年代以后,哈耶克出版了《自由宪章》这部被称为“现代自由主义宣言”的著作,后又出版《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研究》(文集)、《法、立法与自由》三卷本这一重要著作以及《货币的非国家化》、《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观念史新研究》等著作,到80年代后哈耶克又对一生思想探索进行总结,写出了《致命的自负》,至此哈耶克著作等身,所著文章被认为运思深远、入木三分。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也肯定了哈耶克在经济与社会理论上对人类思想进步与知识积累的伟大贡献。

就在哈耶克学术发展的轨迹中,其在二十世纪30 至40年代与凯恩斯的学术辩论被称为“世纪之辩”,不仅为人所乐道也影响着当世及后世,为世人瞩目。凯恩斯年长哈耶克16 岁,两人在学术论辩中是老对手,在公开出版物乃至诸多学术聚会场合曾展开旷日持久的论战;哈耶克曾大肆批评凯恩斯“术语的混乱”、认为凯恩斯不具有古典经济学的专业训练,晚年仍说自己一生的遗憾是没有好好清算凯恩斯的思想和理论;凯恩斯生前也毫不客气地说哈耶克故意找茬、其《价格与生产》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大杂烩”;当时两人的论辩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经济学院凭借货币和商业周期理论对阵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剑桥学院的宏观经济方法和政府干预主义,论辩的结果则是凯恩斯的完胜——当1936年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不仅创生了宏观经济学自此有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野、改写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且其思想主张在大萧条后被西方国家政府普遍采用、二战后数十年的经济繁荣被称作“凯恩斯革命时代”,可见其作为主流经济思想的巨大影响力。与之相对比的则是哈耶克思想自论战以来、从二十世纪30年代起一直到70年代的败北以及被经济学专业领域的蔑视。然而也正是这一时期哈耶克的目光投向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层面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政治学、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研究中,从《通往奴役之路》到《自由宪章》再到《致命的自负》,至80年代其数十年持之以恒所坚持的自由市场和法治秩序重回思想制高点,再次成为人类的主要精神谱系。

从左至右依次为哈耶克与凯恩斯

哈耶克与凯恩斯这对学术论辩上的宿敌却是私交甚笃的诤友,两人凭借各自理论上的贡献均获得世界性的巨大声誉。就哈耶克而言,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愿意提出不受欢迎的观点并且对此坚定不移,即使这样做会受到主流学术声音的反对、遭到同行的嘲笑和批评也始终如一地宣扬自己的思想,终成为自由经济和法治秩序最坚定的捍卫者。

最后的知识贵族

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

——杨小凯

尽管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也正因为诺奖的获得重新激发了哈耶克的学术生命并成为其一生重要的转折,但他本人对诺奖却持有极为审慎的态度。据《哈耶克传》记载,1974年10月10日,在诺贝尔奖盛大的颁奖晚宴上,哈耶克说了这样一番话:“如果当初有人来问我是否应该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会毅然决然地予以反对”——他担心“这样一个奖项会使更多的人追逐科学的时髦”,同时他认为诺奖赋予了经济学家不应有的权威,因为在哈耶克看来,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例如获得诺奖的物理学家只会影响本专业的人士,而经济学家则不同,其观点往往会影响到外行,大家都乐意听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对于治理经济甚至治理国家有什么好主意,而获奖者也因此认为自己真的是全知全能,结果将出现所谓“知识的僭妄”,即按照哈耶克的说法,现实中很多不合适的政策实际上产生于经济学家的狂妄自负,因此他建议:“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应当发誓,永远不在自己专业能力之外发表公共意见。”

也许很难去评判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如哈耶克倡导的要“警惕经济学的傲慢”,但他本人的确有意无意地防止这种傲慢、坚信“一个只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并没有真正地掌握经济学”。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也让他较早地从纯粹的经济学“出走”将其个人观点应用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以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从各类知识领域出发研究问题;而他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兴趣以及卓越成就让一些学者尊其为“最后的知识贵族”。

《哈耶克传》的译者、独立学者秋风曾为“知识贵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即指“在关怀和兴趣上能够超越专业分化的限制,而能触及到人类文明的根本性问题”的研究者,他在此所说的即是哈耶克这位二十世纪的思想大家——

“哈耶克的一生就是有关自由的科学自发地发育成长的过程。为了探索自由的真谛,哈耶克从经济学进入心理学,又进入政治哲学,最后探索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如炬的自由之光穿透了专业化的隔膜。在文艺复兴时代之后,具有这样广泛的知识兴趣的人物已经不易找到……”在秋风看来,哈耶克与一众二十世纪的思想大师们是最后的知识贵族。然而就哈耶克本身而言,知识贵族不仅仅是对其成就的总结和形容,也是其个人经历的映照。

米塞斯与哈耶克在一起

哈耶克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

作为奥地利贵族后裔,哈耶克1899年出生于维也纳这一当时奥匈帝国的中心以及欧洲的知识分子中心之一。哈耶克的家庭深深吻合知识社会的特征,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和出色的植物学家,外祖父曾任奥地利统计委员会的主席,哈耶克的两个兄弟后来都成为了科学家,他的堂兄维特根斯坦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哲学家。哈耶克最先对科学感兴趣特别是植物学,在儿童时期,哈耶克曾帮助父亲对阿尔卑斯山的植物进行分类,除了对科学的追求外,哈耶克还对摄影,戏剧以及体育运动感兴趣,比如滑雪,航海和登山;在青年时期,哈耶克的兴趣转向了人类行为的学习,有一段时间他曾考虑要成为一个精神病学家。1914年一战的爆发彻底改变这个世界和年轻的哈耶克的一生。哈耶克进入了维也纳大学这一知识分子活动的主要阵地,第一次接触了奥地利经济学派,其关于自由市场机制的学说成为哈耶克自身理论的奠基石,激发了其后哈耶克关于“自发秩序”“知识的分工”“价格传递重要信息的作用”以及“法治”等观点,这些观点使得哈耶克与20世纪的主流趋势产生了激烈的碰撞。1921年,哈耶克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头衔。在维也纳大学期间,他攻读了哲学、法律和经济学,在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学位不久,哈耶克结识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米塞斯当时是奥地利工业委员会的主任,也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第二代掌门人,他对哈耶克的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4年哈耶克开始参加米塞斯的私人研讨会,这些活动被认为是维也纳经济辩论的中心。1927年,哈耶克和米塞斯共同创办了奥地利商业周期研究中心,理事会由当时杰出的经济学家组成;年轻的哈耶克作为研究中心的所长,开始稳固自己作为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的名声;1929年,哈耶克在维也纳大学开始了首次教学任职,同年,他的第一本书《货币理论和贸易周期》出版,在这本书中,哈耶克扩充了奥地利学派学说,核心观点是:在一个良序的经济里,价格有传递知识的功能,为了经济能够正常地运作,这种知识绝对不能被政府干预所扭曲。而这种基本观点,随着哈耶克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夯实扩充,终使哈耶克与社会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这两种经济思想潮流产生正面对抗,并在与这样两种主流趋势的长期论战中处于劣势地位。颇为巧合的是,哈耶克一生执教之处皆为知识分子聚集的中心,不论是维也纳大学还是30年代执教的伦敦经济学院以及50年代任职的芝加哥大学,从某种意义上都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了土壤。他在1947年创建的以“推进有志于加强自由社会之原则和实践、并研究市场导向之经济体系的运转方式及其优劣的志同道合的学者进行观念交流”为目标的“朝圣山学社”,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自由主义思想运动在欧洲的复兴,后来也成为哈耶克个人引以为傲的“得意之作”……跌宕起伏的二十世纪雕琢出了这最后的知识贵族,他本人也以其智识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一切都已彪炳史册。

1992年哈耶克去世,他的一生像是一个完整的轮回,跨越了两个世纪。在这期间他的名声一起一落,最终举世闻名。他见证了自由市场和人类自由的理念由饱受嘲笑到成为社会思想的核心。如炬的自由之光不仅照亮了哈耶克个人的研究领域,其学说理念也铸成了二十世纪思想史上极为耀眼的一抹星辉,影响深远。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自由市场经济的捍卫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这些年来,碰到跟我一样信奉自由社会的人士我便问,他们是如何避免他们所处的集体主义思想环境中的病毒感染的,大家提到的最多的名字是哈耶克,他是他们启蒙和理解的源泉。”具有获得诺奖潜力且水平丝毫不下于诺奖要求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也是一位自由市场自觉且坚定的捍卫者,他也曾这样评价:“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而哈耶克之于中国的影响也经久不衰,其著作的传播伴随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以及社会发展的曲折坎坷……

这位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既是一位走在前面有着深刻洞见力的开拓者,也是追随者甚众的启蒙人,诚如经济学者薛兆丰所说“任何一个不懈地探求自由和繁荣原理的人,或早或迟,或多或少,都要读到哈耶克的著作”,那如炬的自由之光仍将指引着后来者思索前行。

猜你喜欢
哈耶克凯恩斯二十世纪
哈耶克法治经济思想及其方法论的批判分析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多赚两颗蛋的钱
论哈耶克自由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