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2015-01-21 23:40:05苑淑丽孙月玲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实验组

苑淑丽,孙月玲,孙 波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心内二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苑淑丽,孙月玲,孙 波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心内二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目的 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均能取得比较理想的远期疗效,但是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更加显著。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溶栓治疗;近期疗效;远期疗效

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过度劳累、便秘、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以及寒冷刺激等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1]。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时,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缺血以及梗死动脉再灌注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4~66岁,平均年龄(61.3±5.7)岁;病程0.3~2.1 h,平均病程(1.0±0.5)h;全部患者均满足再灌注条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嚼服,之后给予尿激酶20万U静脉推注,后视具体情况予尿激酶130~150万U静脉滴注半小时,最后给予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10天,同时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长期坚持服用,氯吡格雷服用1年。

实验组对罪犯血管给予介入治疗: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并给予氯吡格雷600 mg口服,术中给予普通肝素100 U/mg。球囊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变性质,预扩张狭窄或者闭塞病变,并给予重复造影;支架应放置在闭塞部位或最狭窄部位,对远端狭窄情况和血流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术中给予心电图和血压持续监测。术后给予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10天,同时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长期坚持服用,氯吡格雷服用至少1年。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LVEF进行检测,进而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此评价患者的远期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LVEF为(58.36±3.21)%,对照组患者的LVEF为(49.03±2.07)%,实验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出现心脏事件4例,事件发生率为10%(4/40);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脏事件6例,事件发生率为15%(6/40);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脉粥样硬化的同时,因为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管腔急性狭窄或者闭塞,中断或者减少血供,相应的心肌出现缺血坏死,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关键是对梗死罪犯血管进行及时开通,有效缩短患者缺血时间。实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最有效方法为直接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治疗是利用静脉输注溶栓剂对梗死罪犯血管内的新鲜血栓进行溶解,让梗死罪犯血管实现再通,现阶段尿激酶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溶栓剂,尿激酶作为蛋白水解酶,能对纤维蛋白游离型或者结合型纤溶酶进行催化,让其转变成纤溶酶,最终实现溶栓的效果,但是静脉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溶栓后冠脉再通率不高,而且伴有残余狭窄,溶栓治疗血管没有开通,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直接介入治疗能对梗死罪犯血管进行及时开通,冠状动脉的再通率较高,能对心肌的有效再灌注进行及时恢复,有效挽救缺血心肌,并对梗死区功能进行有效保护,降低临床病死率[3]。

LVEF是临床中对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能对心肌坏死情况、内腔扩大情况和局部室壁变形情况进行准确反映[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LVEF为(58.36±3.21)%,对照组患者的LVEF为(49.03±2.07)%,实验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重构情况更加理想。临床中常常选择心衰、心源性死亡情况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出现心脏事件4例,事件发生率为10%(4/40);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脏事件6例,事件发生率为15%(6/40);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结果一致[5]。

总之,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均能取得比较理想的远期疗效,但是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更加显著。

[1] 孙敬春,高 丹.急诊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91-3492.

[2] 杨月霞,王怀新.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6):1063-1065.

[3] 肖丽娟,唐会林,刘可轩,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318-320.

[4] 王 颖.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3(33):69-71.

[5] 宋光耀.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66-67.

本文编辑:吴 卫

Short term efficacy and long-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successfully b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successful thrombolytic therapy

YUAN Shu-li, SUN Yue-ling, SUN Bo
(Inner Mongolia Chifeng Second Hospital in two, Inner Mongolia, Chifeng 024000,China)

R542.2+2

A

ISSN.2095-6681.2015.023.067.02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