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卧牛吐达斡尔族镇卫生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27)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王 娟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卧牛吐达斡尔族镇卫生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27)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际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实施中医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则进行中成药天王补心丸治疗,之后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中患者疗效为显效3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68.2%;而实施中医疗法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为显效52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6%,二者之间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中成药天王补心丸治疗的方法相比,采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更为理想的疗效,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中医治疗;中成药天王补心丸;心律失常
心脏冲动频率、传导速度、节律等的异常通常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临床中患有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常常伴随着该病的出现[1];此外诸如内分泌失调、手术、低温、药物刺激、麻醉等状态下也易引起心律失常。为了研究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际疗效,笔者选取我院1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现针对本次研究成果特作出以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男49例,女36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8.4±4.7)岁,病程1.5~7年,平均病程(2.1±0.8)年。对照组男44例,女41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9.2±5.4)岁,病程2~7.5年,平均病程(2.3±0.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天王补心丸实施中成药治疗,天王补心丸的功能为滋阴补血及安神补心,其中主要含有获菩、柏子仁、脉动、远志、人参、生地五味子、丹参、当归等。需要适宜配以温水进行服用,每日进行两次每次服用一丸,服药时可将药丸分碎成小块进行服用,也可直接嚼块服用,但不可服用过多。观察组患者主要实施中医治疗。针对心阳淤阻患者通过救逆扶阳、通经活血的办法,选用川芍、炙甘草、当归各10 g,丹参、桂枝各15 g,桔梗5 g,红花6 g,药物需水煎口服,2次/d;针对心气两虚患者采用定志宁神、益气补血的办法,选用熟地黄、麦冬、人参各10 g,山药15 g,茯苓9 g,五味子8 g,当归、陈皮各6 g,药物需水煎口服,2次/d;对于脾肾阳虚患者,通过升阳固本、补脾滋阴的方法,选用丹参15 g、熟地9 g,枸杞、麻黄各6 g,杜仲、甘草、桂枝各3 g,药物需水煎口服,2次/d;对于阴虚火旺患者通过降燥清火、补血滋阴的办法,选用熟地、茯苓、麦冬、连翘各6 g,人参9 g,甘草枸杞、薄荷、五味子各3 g,药物需水煎口服,人参需另外水煎,2次/d。
1.3 疗效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指标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其中显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各项心律失常表现均消除,心率情况恢复正常,且24 h动态心电图测试心率较治疗以前降低程度大于10次/min,或者窦性心律处于60~100次/min;有效表示患者心律失常表现消除部分,且24 h动态心电图测试心率较治疗以前降低5次/min~10次/min;无效则表示患者心率状况没有达到以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也不尽相同。其中实施中医疗法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为显效52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6%,而进行中成药治疗的对照组中患者疗效为显效3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68.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形成心率失常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中心律失常,常常伴随心悸、四肢无力、晕眩、气短等表现,情况严重者更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而死亡[2]。中医临床中心阳不足与血淤气虚是引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传统中成药治疗法使用的天王补心丸虽然具有滋阴补血、安神补心的治疗作用,但其疗效却始终不能让人满足[3]。
中医中按照心律不齐患者的病因不同将其分为心阳淤阻、心气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旺等类型[4],根据心律不齐彼此不同的成因,再结合人参、茯苓、山药、熟地、甘草、五味子、当归、陈皮、麻黄、桂枝、枸杞、麦冬、连翘、薄荷、炙甘草、川穹、丹参等中药的特殊药物作用,就可以对心律不齐产生有效的疗效。
为了研究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际疗效,笔者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通过中医治疗、中成药天王补心丸治疗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笔者对比了其实际疗效。结果发现,进行治疗后对照组中患者疗效为显效3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68.2%;而实施中医疗法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为显效52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笔者认为,与传统中成药天王补心丸治疗的方法相比,采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更为为理想的疗效,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余积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2014,33(35):53-54.
[2] 丁 辉.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临床,2015,(19):188-189.
[3] 赵同和.中医治疗心律失常8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15.
[4] 王 霞.中医治疗心律失常2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124.
本文编辑:王 琦
R259
B
ISSN.2095-6681.2015.034.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