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萌萌,杨燕
新生儿疾病专栏
婴儿CMV感染及CMV肝炎的中医药诊治进展
田萌萌,杨燕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中国新生儿及婴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在胎儿、新生儿及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器官移植或恶性肿瘤)者,可导致相应的脏器疾病及全身播散型感染,严重危害着小儿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HCMV感染的一线药物仍仅局限于更昔洛韦等,但剂量相关性毒性及耐药性又进一步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HCMV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得到了科学验证,其抗HCMV的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并阐明中医药抗HCMV感染的分子学作用机制已成为一个新方向。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病力; 中西医结合疗法; 文献计量学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中国新生儿及婴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婴幼儿及免疫缺陷或低下个体好发HCMV感染,主要是因为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胸腺及脾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尚欠完善,容易受到CMV的侵入。HCM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为慢性、弥漫性、进行性肝损害,可致肝组织变性、坏死、增生及广泛纤维化;胆管上皮细胞受损致胆管狭窄、胆汁流通受阻形成胆汁淤积、胆管周围纤维化,而最终导致胆道梗阻、胆道闭锁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变。CMV肝炎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病死率可高达10%~30%。严重病例除黄疸、肝炎外,还可合并脉络膜视网膜炎、听力损伤、心肌损害、肾脏损害,膀胱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溃疡等;血液系统损害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致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发作、脑钙化、瘫痪、麻痹等,严重危害着小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婴儿CMV感染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方向。现就HCMV的致病机制、中西医治疗及作用机制以及本院中医药治疗的特色综述如下。
现代医学认为,HCMV属疱疹病毒β亚科,是人类疱疹病毒科中基因组最大的一种病毒,由线状双链DNA组成。CMV进入宿主细胞生长、繁殖,使宿主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有关CMV的致病机制问题,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体外研究发现,HCMV在感染细胞内增殖会对宿主细胞进行多水平调节,干扰宿主细胞正常生理过程,可通过多种途径干扰宿主细胞生长、分化的调控机制,影响宿主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形成利于HCMV自身复制繁殖的细胞微环境,使宿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感染者多器官病变[1-3]。
1.1 HCMV感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国外研究表明,HCMV感染可刺激G2期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随后与周期中的细胞一同停滞于G1/S检测点、S期、M期等,激活DNA复制所必需的多种酶蛋白(如DNA聚合酶、二氢叶酸还原酶、胸苷激酶等)的细胞基因[4,5],营造一个有利于DNA合成的细胞内环境,供HCMV自身利用,却竞争性关闭宿主细胞的DNA复制,从而引起宿主细胞形态和功能损伤,导致疾病的发生。国内研究证实,感染初期,HCMV可促进宿主细胞增殖,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宿主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凋亡指数明显增高[6];HCMV感染可致宿主S期细胞明显增多,G2/M期、G0/G1期明显减少[7],通过对cyclin/cdk、pRb/E2F、p53、MAPK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影响,干扰宿主细胞周期进程,使其向有利于病毒复制的方向发展[8]。
1.2 HCMV主要相关致病基因 研究表明,HCMV的致病机制还与病毒的数量、入侵部位及病毒自身的基因结构,尤其是与病毒毒力、组织嗜性和病毒逃避机体免疫攻击能力相关的基因密切相关。HCMV基因呈时序级联性连锁表达[9],即刻早期、早期蛋白通常在病毒复制前即产生,晚期蛋白主要和病毒的结构有关[10]。研究发现,IE86(UL123)可单独或与IE72(UL122)协同反式激活HCMV早、晚期基因启动子,是启动HCMV产毒复制过程的关键环节[11];此外,二者还能通过作用于p53、NF-κB转录因子和pRB蛋白家族等干扰宿主细胞周期进程,从而创造有利于病毒基因复制的环境[12]。而早期抗原UL54的表达主要由IE蛋白(IE72和IE86)调控,被膜下基质蛋白UL83(pp65),是HCMV标志性晚期蛋白,有实验证明pp65蛋白主要是参与病毒基因表达调控、改变宿主细胞代谢及病毒复制[13]。由此可见,抗HCMV的重要作用靶位可能就在病毒IE基因的表达,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是阐明病毒致病机制及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关键环节。
目前,西医针对婴儿CMV感染及CMV肝炎,主要采用更昔洛韦静点及保肝对症治疗。更昔洛韦是一种广谱的抗DNA病毒药物,临床显示近期有一定的疗效,已被推荐为治疗婴儿CMV感染的首选。但其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和直接掺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来发挥作用[14,15],而在HCMV的复制周期中,IE蛋白表达发生在病毒DNA复制之前,随后才是编码DNA聚合酶的E基因(ul54)的表达,DNA复制完成后,L基因表达编码病毒结构蛋白,完成复制周期。因此,更昔洛韦并不能抑制病毒DNA的复制,且其在副反应方面可致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致癌、致畸和生殖毒性等,并出现了耐药毒株,临床不宜长期使用。
CMV感染所致的婴儿CMV肝炎属中医“胎黄”范围,是以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如《幼科全书·胎疾》中指出:“凡小儿生下遍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乳食不思,此胎黄也。”本病主要为胎禀湿蕴,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传于胎儿;或小儿先天禀赋脾阳虚弱,湿浊内生,也有于胎产之时或生后感邪者,脾湿不化,肝胆疏泄失司,发于肌肤为黄疸。少数患儿因先天缺陷,胆道不通,胆液不能疏泄,横溢肌肤而发生胎黄。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运用中医药治疗婴儿CMV肝炎(胎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中药干预后胎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总胆汁酸水平、肝脏回缩时间、肝硬变发生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史艳平等[16]在保肝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退黄汤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结果显示,黄疸消退时间、肝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李琪等[17]采用更昔洛韦及丹参粉针剂静脉治疗,其疗效确切,且ALT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裴胜[18]研究发现,金黄利胆汤较茵栀黄口服液退黄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及肝脾肿大回缩时间明显缩短。谢丹宇等[19]研究认为,苦参碱注射液能够抑制HCMV-DNA复制,并增强天然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从而获得与更昔洛韦相似的抗HCMV感染的作用,而且有保护肝细胞等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抗CMV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姜宏等[20]的实验表明中药热毒清(金银花、鱼腥草、大青叶、蒲公英)具有抗病毒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使用热毒清干预CMV感染细胞,能明显抑制CMV引起的细胞病变;定量RT-PCR的检测结果表明,热毒清干预后感染细胞CMV晚期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刘明等[21]进行了体外抑制CMV作用研究,通过药物细胞毒性实验、药物抗病毒试验,证明了中药复方四妙解毒汤具有明确的抗CMV作用。彭春仙等[22]采用体外实验探讨中药白菊花抗CMV诱导的HEL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白菊花能够提高CMV诱导的HEL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凋亡百分比;白菊花可降低Caspase-3、6、7、9和NF-κB的蛋白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蛋白的表达量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说明白菊花对CMV诱导的HEL细胞凋亡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6、7、9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本院国家级名老中医裴学义教授根据CMV肝炎早期以黄疸为主,恢复期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认为病机本质在于“热”“湿”“瘀”夹杂,治疗应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活血化瘀、理气疏肝为辅,同时顾护脾胃的学术观点与理论,在遣方用药上立足“清”“利”“化”,将治疗分为清肝利胆、化瘀降酶两个阶段,摸索出“清肝利胆方”和“清肝化瘀方”两个经验方剂。其中“清肝化瘀方”药用青黛、紫草、紫花地丁、生薏米、败酱草、土茯苓、贯众、马齿苋、生铁落、白花蛇舌草、丹参、泽兰等,以祛湿解毒,活血通络,疏肝散结,既针对主证治疗,又兼顾次要症状,选药精当,是裴老多年丰富临床用药经验的体现,临床应用40余年,取得了满意疗效[23]。
前期通过对婴儿CMV肝炎中药临床疗效的观察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变的研究,多次验证中药验方治疗小儿CMV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甄小芳等[24]采用清肝利胆化瘀汤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确切,在临床疗效研究基础上,还对胎黄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证实身黄、目黄、食欲不振、腹膨隆、腹壁青筋暴露、肝脏质地、舌质、大便颜色等可作为胎黄的中医辨证参考指标,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婴儿CMV感染显示出较好的优势,其作用机制也得到初步探讨。为进一步挖掘、解决儿科的重要、难治疾病——婴儿CMV肝炎(胎黄)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作用机制问题,探讨名老中医验方治疗CMV感染的作用机制,以体外实验的方法,从CMV感染后细胞增殖、凋亡、周期改变等方面,综合评价感染对细胞的影响,验证中药对婴儿CMV感染的阻遏和抑制作用,探讨其抗CMV的作用途径、机制和靶点,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为临床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进一步丰富中医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内容和体系,为CMV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发挥中医药治疗婴儿CMV感染的优势,造福于儿童,提高中医儿科学术水平,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
[1] Hayes O, Ramos B, Rodríguez LL,et al. Cell confluency is as efficient as serum starvation for inducing arrest in the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in granulosa and fibroblast cells of cattle[J]. Anim Reprod Sci,2005,87(3-4):181-192.
[2] Caldon CE, Daly RJ, Sutherland RL, et al. Cell cycle control in breast cancer cells[J]. J Cell Biochem,2006,97(2):261-274.
[3] Fiano V, Ghimenti C, Schiffer D.Expression of cyclins,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and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 in oligodendrogliomas in humans[J]. Neurosci Lett,2003,347(2):111-115.
[4] Boldogh I, AbuBakar S, Deng CZ,et al.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cellular oncogenes fos, jun, and myc by human cytomegalovirus[J]. J Virol,1991,65(3):1568-1571.
[5] Wade M, Kowalik TF, Mudryj M,et al. E2F mediates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promoter activation and multiprotein complex formation in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Mol Cell Biol,1992,12(10):4364-4374.
[6] 杨助锋,方峰,舒赛男,等.大蒜新素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细胞因子TGF-β1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8,27(1):11-14.
[7] 袁慧,闻良珍.金叶败毒制剂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病变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137-2139.
[8] 陈敦金,赵杨,闻良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周期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3,3(4):481-483.
[9] Murphy E, Shenk T. Human cytomegalovirus genome[J].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2008,325:1-19.
[10] Wiebusch L, Hagemeier C. The human cytomegalovirus immediate early 2 protein dissociates cellular DNA synthesis from cyclin-dependent kinase activation[J]. EMBO J,2001,20(5):1086-1098.
[11] Bai Z, Li L, Wang B,et al. Effect of inducible expressed human cytomegalovirus immediate early 86 protein on cell apoptosi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09,73(6):1268-1273.
[12] 文兰,陈利玉.人巨细胞病毒立即早期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06,13(3):90-94.
[13] Cristea IM, Moorman NJ, Terhune SS,et al.Human cytomegalovirus pUL83 stimulates activity of the viral immediate-early promoter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cellular IFI16 protein[J]. J Virol,2010,84(15):7803-7814.
[14] 许红梅.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与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3):4-7.
[15] De Clercq E, Neyts J. Antiviral agents acting as DNA or RNA chain terminators[J]. Handb Exp Pharmacol,2009(189):53-84.
[16] 史艳平,张金虎.健脾退黄汤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4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1):57-58.
[17] 李琪,贺湘英,肖群文,等.更昔洛韦联合丹参粉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3441-3442.
[18] 裴胜.金黄利胆汤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61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10):802-803.
[19] 谢丹宇,袁转弟,林国敬,等.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7):524-526.
[20] 姜宏,闻良珍,陈素华.孕期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诊断、治疗及致病机制系列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68-69.
[21] 刘明,秦红松,孟红.四妙解毒汤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307-308.
[22] 彭春仙,王剑超.白菊花抗CMV诱导的HEL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1):22-24.
[23] 幺远,胡艳.裴学义从肝论治儿科疾病[J].北京中医药,2011,30(10):740-743.
[24] 甄小芳,幺远,胡燕.中药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4,23(2):76-78.
(本文编辑:李志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241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473725),首都中医药研究专项资助(13ZY04) 作者单位:100075 北京,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儿科(田萌萌);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杨燕)
田萌萌(1989-),女,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内科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杨燕,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1.003
R512.6
B
1674-3865(2015)01-0007-03
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