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冰,田 谧,史耀勋,刘俊峰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基础研究·
吉林省名中医成才规律及其对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宋智冰,田 谧,史耀勋,刘俊峰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分析吉林省名中医的成才规律,探讨其对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方法以《吉林名中医》丛书为主,分析吉林省名中医的成才规律,探讨其成才因素,并探讨这些规律及因素对于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所在。结果跟名师、不断学习,重经典、广泛涉猎,悟精髓、触类旁通是吉林省名中医成才的普遍规律。结论吉林省名中医的成才规律对于早就新一批名中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也势必会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造成积极的影响。
吉林省名中医;成才规律;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意义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属于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至今仍为我国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使得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博学多识、德高望重、医术精深的名中医,堪称中医药界的楷模,而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更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大举措[2]。吉林省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于1995年和2008年评选了两批“吉林省名中医”,并积极挖掘吉林省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鼓舞和激励了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中医药事业。然而这些吉林省名中医是如何早就的?是哪些内在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分析吉林省名中医的成才规律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策划、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吉林名中医》丛书(包括医路卷、医论卷、医术卷、医案卷和医话卷共5卷),记载了这两批吉林省名中医的成才经历、学习经历和学术思想等内容。本文即以该套丛书为主,参考其它书籍,以及“名中医访谈”等形式,对他们的成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对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古代中医药学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师承,且师承教育的形式较多,如中医世家,即受业于家族中的名医,可自幼便能够耳濡目染,奠定极佳的基础,且由于是家传模式,故而可以口传心授、毫不保留,亦可答疑解惑,尽得家传,故而其优势十分明显[3],如吉林省名中医刘柏龄的曾祖、祖父、父亲均以医为业;再如拜师学习,即师承于非家族内部的名师学习,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医途径,我国历代名医大师多成功于此类师承教育模式,如淳于意、张仲景、李东垣、罗天益等,吉林省名中医中任继学拜师于宋景峰,胡永盛拜师于盖受益,李莹拜师于李显庭等即属此类;学徒,学徒主要是中药学专家的学习方式,但临床医师亦有这种学习模式。由于吉林省第一批名中医的年龄较高,其学医时间多在建国前或建国初期,我国高等中医院校尚未建立,因此跟名师学习中医是其成才的主要途径。安徽中医学院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国俊主任医师曾说“向古人学、向老师学是理所,而向同行学、向病人学也是当然,不管对方年长年幼,只要他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为师”[4],而大部分吉林省名中医赞同此观点,认为不仅要跟名师学习,也要跟“能医”学习,即对于有真才实学、中医药造诣深厚的民间中医进行拜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医水平,且常以叶天士拜17位中医为师做为例证,认为多拜能医学习是重要的提高途径。
另外,随着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建立,许多吉林省名中医选择了继续到中医药高等院校深造学习,以增强综合素质,如88位吉林省名中医中有76位有院校教育的经历,这对自身于中医整体水平的提高,兼收西医学的知识,早就中医药大师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上提示我们,欲早就一批中医大家,必须结合多种学习方式,既不可完全依赖于院校教育,又不能单纯依靠师承,应兼收二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不足,不断学习方可。如针对院校教育出身的现代医学生,相关管理部门应创造更多的途径便于其跟名师学习,学习名师的经验,并在临床中灵活应用。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经过时代的检验证实其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中医经典著作构成了中医药学理论的核心内涵,因此对中医经典的系统学习,这也是中医成才的重要途径[5],也是必须途径。如《吉林名中医》丛书中,几乎所有的名中医均建议应熟读经典,方可领悟中医精髓,如任继学、胡永胜、阎洪臣等都有着深厚的中医经典功底,均可背诵经典。吉林省名中医主要学习的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论》、《难经》。然而,专注以上经典故可使中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亦应广泛涉猎其它医学著作,可以广开思路、开拓视野,与经典著作相辅相成,如《脉经》、《脾胃论》、《类经》、《医宗金鉴》、《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心悟》等均是多位吉林省名中医重点学习的古医籍。而阎洪臣教授的立志格言是“敬事而信,博学笃志”[6],也恰恰说明了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重要意义。由上可见,对经典中医著作的系统学习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绝不可忽视,这是中医之根、中医之魂;而在经典著作学习的基础上,亦需要涉猎其它古医籍,而近年来多种优秀中医药学著作的出版,亦应在涉猎的范围之内,这些著作则是中医的枝、中医的叶,中医学之所以能够绵延5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根深叶茂,生命力才如此顽强。
通过统计后发现,有多位吉林省名中医除以内科为主外,又兼及临床多科,如胡永胜教授以内科病为主,但对妇科、儿科疾病亦有较深的造诣,说明其对临床多科均精通,这与名中医能够悟道中医学的精髓“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又可做到触类旁通,故而能够对临床多科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造就一位名中医十分不易,无捷径可走,应注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有机结合,并注意早学习、早临床,重视经典学习,广泛涉猎诸家著作,不断提高临床水平和理论水平,逐渐体会、领悟中医学的精髓所在,才能做到触类旁通,大医精诚,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 李小会,雷根平,潘冬辉.促进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一代名医的策略与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94-995.
[2] 李振吉,贺兴东,王思成,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2,7(1):1-4.
[3] 曾 智,申俊龙.国医大师的成才规律及其对中医传承的意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65-69.
[4] 朱慧志,胡国俊.学思相济格致歧黄,求责觅真仁术惠民——名老中医胡国俊成才之路及治学思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4):294-297.
[5] 邵运峰,刘英锋,黄利兴.名老中医成才因素调查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16-20.
[6] 邱德亮.吉林名中医·医路卷[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6-87.
本文编辑:吴玲丽
R2-4
A
ISSN.2095-6681.2015.031.123.02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2015-2016),课题编号2015ZT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