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

2015-01-21 00:59:05张作光河南范县人民医院河南濮阳457500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急性

张作光(河南范县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500)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

张作光
(河南范县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500)

目的 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院前急救措施,救治成功者27例,猝死4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尽量争取时间,以科学的方式将患者转送至医院,促进抢救成功率提高。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而急剧减少或中断冠状动脉供血,使心肌发生持久、严重的急性缺血,猝死率极高[1]。在心肌梗死猝死患者中有40%~60%在发病1 h内死亡[2],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高效地开展院前急救。本研究选取实施院前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3.6±4.8)岁;发病到就诊的时间20~40 min;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下壁14例,前壁8例,前间壁5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和右室1例;患者在家中病情发作31例,在公园中发作1例。

2 院前急救与运转

2.1 出诊半径及呼达时间

接到急救电话后,1 min做好调度工作,1 min内急救车出发,1公里半径内5 min之内抵达。

2.2 电话生命支持

对胸痛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电话指导:取平卧或半卧位,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停止活动,将患者情绪稳定;对停止呼吸、心跳者及时进行胸外按压。

2.3 现场急救

对患者病情进行迅速评估,取其平卧位,及时采取吸氧、止痛、心电图监测和稳定情绪等措施。

2.4 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2.5 转运

将患者尽快转送至医院,告知家属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让家属在转运同意书上签字。

3 结 果

经过一系列的院前急救措施,成功救治27例,猝死4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

4 讨 论

4.1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其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使患者身体机能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然而由于疾病相关知识欠缺,约有半数患者在出现先兆表现时不能够及时就医,延误了病情。迅速将120系统(ESM)启动,患者及家属需了解一定的急救知识。现阶段的急救系统和宣传医学的知识范围还尚未达到患者的需求。

4.2 电话生命支持

对患者及家属通过电话进行力所能及的自救行为指导,及早行心肺复苏,能够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抢救。

4.3 院前危险性评估

4.3.1 一般情况评估

超过45周岁,男性,吸烟,有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病史或家族史。

4.3.2 症状评估

发生合并症者为高危状态,且患者的危险性会随着合并症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4.3.3 评估心电图表现

高危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急性Q波心肌梗死、ST段严重上移、梗死范围广泛及下壁梗死合并胸导联ST段广泛下移等。

4.4 现场急救

院前现场急救要坚持以下原则:(1)监测心脏及生命体征;(2)若具备适应征,则应及时使用再灌注疗法;(3)降低心肌耗氧量;(4)对症治疗为原则。

4.5 危重症及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处理

4.5.1 心脏骤停

急救现场最危险、最严重的情况[3],但此时作为患者家属,通常无法对患者是否还有心跳、呼吸以及是否丧失意识进行准确判断。如果第一反应者没能在早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将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急救人员要重视围心搏骤停期的救治措施,特别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一旦发生心率迅速减缓,应立即开展心肺复苏,行胸外按压、应用肾上腺素,切不可错过救治的最佳时机。

4.5.2 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

有80~90%的死亡率[4]。在实施院前抢救的过程中向患者家属讲明可能发生的后果,并以最快速度转运至医院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会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而变差,即便是介入治疗开通了梗死血管,预后情况也随休克时间延长而加重。因此院前急救时患者被确认为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切不可将希望寄托于现场的抢救治疗,而应迅速送至医院。

4.5.3 心律失常

首先将治疗的适应症范围进行明确,不用处理未处于适应症范围内的心律失常。适应症主要有3种:①因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发生的心律失常;②造成心肌耗氧量上升的心律失常;③预警性心律失常及有可能恶化的心律失常。治疗原则:①密切监测心电活动,对恶性心律失常要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②积极、及早进行再灌注;③纠正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功能不全、血容量低以及缺氧等心律失常的病因;④对β受体阻滞剂加以使用,既能够对心律失常进行预防与纠正,还可将心肌耗氧量降低,使梗死面积缩小,减少心肌梗死病死情况的发生;⑤尽可能不对利多卡因进行预防性使用,应选用胺碘酮来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的发生;⑥先前有应用钙拮抗剂对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做法,但研究表明此种方法不会产生治疗效果甚至对患者有害[5]。

4.6 患者转运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要实施及时恰当的院前急救,还要将患者迅速安全的转送至医院,这是抢救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应引起高度重视。

4.7 转运时机选择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送至医院应遵循先现场急救后转运的原则。因为若不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患者在转运途中很可能发生危险甚至死亡。

4.8 患者的搬运

搬运过程中禁止患者活动。并明确告知患者疾病的危害以及活动可产生的危险性,要严防患者自行走上救护车。在上担架时不要提抓患者的四肢,而要让患者躺于褥子上,在抬患者上担架时拉起褥子,之后送至救护车中。

4.9 途中监护

运送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护车应具备心电监护仪和除颤设备。途中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积极应对紧急情况。对于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该将药物抽在注射器中,耦合剂放置在旁边,随时准备除颤。

4.10 急诊室的交接

在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就要做好与院内的交接协调工作,将绿色通道开通,使患者由院前急救到院内救治畅通无阻。交接应以书面形式完成并签字。整理好院前的急救病历、病危通知书以及院前死亡通知书等急救医疗文书。

5 结 语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由于情况紧急复杂,缺乏医师的指导和治疗设备,时间紧急、任务艰巨,必须抓住重点,沉着应对,措施得当才能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所以,实施院前急救的医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抢救技术和操作水平,完全、科学地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对急救设施和药品的使用方法要掌握熟练;对各种急救方法要灵活运用;将急救的最佳时机把握好,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保障。

本文编辑:卢 娇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032.067.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急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