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霞
“田田,今天去哪里玩?”小山远远地跑过来,问,“你又带了书?”
“当然,边玩边读嘛。今天我们去小池塘玩吧。”田田拉上小山,说,“林子里的小池塘可好玩了。”
“池塘?”小山摇摇头,“池塘是青蛙玩的地方,又不能跳下去游泳……”
“看我带了这个网兜。”田田掏出一只细网兜,说,“咱们一定能打捞点什么上来。”
“难道……”小山叫起来,“你有什么掉进池塘了?让我陪你去打捞?”
“可不是嘛,我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掉到池塘里去了。”田田笑嘻嘻地说,“正等着你帮我去打捞上来呢……”
“你又逗我了。”小山拉拉田田的衣角,“别卖关子了,快说说,你又发现什么有趣的阅读方法了?”
“打捞呀,打捞呀!”田田甩动着网兜,说,“到文字的池塘里去打捞,就是一个绝妙的好方法。”
“打捞?”小山惊喜地嚷嚷,“你今天要我跟你一起去打捞池塘,就是为了确认这个方法?好的,快走吧。”
田田激动地点点头,和小山一起往林子中间的小池塘冲去。
那方小小的池塘像一块碧玉,安静地躺在草地上。
“打捞……”小山喃喃地说,“如果这是一篇文字的话,我可以打捞出来的文字就该活泼如小鱼儿吧?”
“可能是呢——上一次我路过这里的时候,正在阅读一篇关于湖泊的文字。当时阅读得比较匆忙,大片大片的文字就用眼睛扫过去。然后,我坐到这个池塘边,脑子里突然跳出了一条小鱼儿。文章中写道,一条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如一根粗粗的针在绣着湖面这一床绸缎上的图案……”田田说,“那个细节就真的像我从水里打捞出来的一样,清楚又生动活泼,似乎就在眼前……”
“我明白了,在文字的池塘里可以打捞一个细节,”小山说,“这个细节可能只有几个字,可能就是一个比喻,还可能只是一个想象,因为跟自己某一种经历、某一样爱好、某一个感触突然接上了线,所以,就给捞上来了。”
“对,后来,我回到家里,看到网兜,就想起爷爷捞鱼的事。”田田接着说,“爷爷在不同的池塘里打捞鱼儿,就像我们在不同的文章里打捞收获是一样的。在大池塘里,用一张大网,网上大鱼大蟹;在中池塘里,用一张普通的网,网一些调皮淘气的鱼虾;如果是小小的池塘,用一个小小的网,打捞一些虾米,也都是蛮快活的呢。”
“我懂你的意思了。长篇文章就如同大池塘,又深又美,打捞的时候,要尽可能捉住主要结构,这样就能凌驾于文章之上,取自己所想,得自己所要。”小山恍然大悟地说,“如果是读短篇文章,就可以打捞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捞到一样,品味一番。如果读的是小小诗、小小儿歌之类,则可以撷取一个想象,一个意境……”
“呵,你想得真不错!”田田说,“你是从文章的长短来说,我一开始其实是从文章的不同体裁考虑。现在大家读的科幻作品很多,这样的文字,捞上科学与幻想两样来探究;读童话和小说时,捞上的是情节与情感;读散文时,就是打捞一些细节体验……现在想想,不同池塘的水质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文字的池塘游泳,一定会在里面触碰到神秘……”
“呵,就是不断去触礁呀,也是个很有趣的过程。”小山笑,“许多思考都是碰撞出来的结果。”
“对,”田田想了想,“到文字的池塘里去游泳的话,身上会不会沾染上那篇文字的气息——连自己说话的口气,还有句式都跟那篇文章相像了?我好像真有点啊!”
“啊?”小山拿起书,“我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