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审
公约是指某个集体组织中各个成员之间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班级公约就是班级成员就班级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公开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并且愿意共同遵守的一个规定。如何让班级公约在班级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是值得每位班主任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班级公约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班主任制定了特别严格的班级公约,条款内容面面俱到,奖惩力度也足以震慑学生,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过不了一段时间便会在学生的抵触、对抗中失效,这就涉及到班级公约的价值选择问题。一般行为管理,特别是学生行为管理往往有两个不同的出发点:一是把管理作为维持秩序的手段,一是把管理作为保障个人自由的手段。显而易见,我们在制定班级公约时,只有把保障学生个人自由作为根本出发点时,班级公约才有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遵守,也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班级公约。
在很多班主任看来,班级公约是用来管理学生、让学生听话、遵守规矩的“班级宪法”,它就像是罩在高压锅上的锅盖,让班级成为一个密不透气的容器,从而起到约束学生行为、维护班级秩序的作用,以保证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能够顺利进行。其实,这种观点是很狭隘的,虽然“约束行为”是班级公约的作用之一,但这绝对不是它唯一的作用,更不是主要作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级公约,应该是班级这条河流的岸,起着约束中的引导作用,其核心价值应该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及个性向积极方面发展。
二、怎样建立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的核心就在于“公”和“约”上,它应该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认可的一种“约定”。它的建立不能是干枯生硬、强拉硬扯的应景之作,而应该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和意义的教育过程。
1.让班级公约的建立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启蒙过程
一般来说,班级公约的制定可以从组织班级成员寻找“影响大家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入手,通过全体成员的推举、讨论把本班级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从大家的意见中筛选出“主要问题”,把这些问题进行逐条对照检查梳理,再进一步确定“非解决不可的问题”。这些“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就是制定班级公约的基点,也是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的关键点。班级成员通过对这些不能容忍问题的深度挖掘,明确其危害,找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方法,也就成了本班成员应该共同遵守的规范,这些规范一旦得到了绝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就可以认定为班级公约。这样一来,每一条班级公约的确定,都是建立在师生共同成长需要基础上的顺势而为,整个班级公约的形成过程也就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2.让班级公约的建立过程成为学生民主意识的训练过程
学生的民主意识需要启蒙,也需要积极的训练。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会把班级公约的建立作为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培养的契机。比如,班级公约的最终确定,一般需要得到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的认可,这其中就可以让极少数不认可的成员明白,“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基本原则之一。再比如,在帮助班级成员理解“班级公约的出发点是保障个人自由”这一观点时,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自由是做班级约定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不对自由加以限制,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自由行为的受害者。从而让学生明白,班级约定的“约束学生行为”这一功能,并不与其发展学生个性、尊重个人自由这样的目标相矛盾。
3.让班级公约的建立过程成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过程
班级公约的形成与确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对不是单靠班主任个人或者少数班干部就能够完成的。一套班级公约系统的最终确定,一般要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其中大概需要设计3至5个主题班会、主题辩论会、主题论证会,学生的角色体验也会涉及到议案征集员、草案起草员、书记员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活动全部交给学生去策划和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地让每个班级成员体验不同的行动角色,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动力,也可以大幅度加深学生对班级公约的认知力和执行力。
三、谁来监督执行班级公约
班级约定建立以后,到底应该由谁来监督执行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再好的班级约定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力,也只能算是白纸一张。从现实的教育实践来看,班级约定的执行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班主任亲力亲为,一切都是班主任说了算,这很容易让班级约定成为班主任“统治”学生的工具,从而导致学生的抗拒和抵触;二是班主任放手不管,全权交给班干部监督执行,这不仅会出现学生层面的“特权阶级”,还可能会因为学生的认知、判断、管理能力不足而导致对其他学生造成伤害;三是实行轮流值日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单独实行监督管理权,这种看似公平公正的方式,除了会导致“执法”的宽松度严重不统一外,还会因为部分同学的能力缺陷而影响班级管理。
比较理想的班级公约监督执行办法应该是:以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为监督主体,班主任侧重协调指导,全体学生每人负责监督公约中的一部分,做到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有都是被监督者。也就是说,把班级公约中的条款分解到每个学生身上,每一条约定都有相关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执行,并做到责、权、利的公开、公平分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约而有法”。
总之,班级公约的价值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学生之间的自我约定、自我管理上,其约束的职能要远远放在“约定”之后。换句话说,只有学生源自内心的相互约定,才会带来学生之间自主、自发、自觉的相互约束,这也是班级管理的较高境界。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