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虹,吴林谦,倪卫红
摘 要:文章从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其课程体系现状出发,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集中性的四个专业方向,建议从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两方面着手,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完善协调先修、后修课程以及专业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旨在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业工程;课程体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39-02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追求精益化生产与管理,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专业的毕业生将是制造业及部分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因此,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评价与需求,对已有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理清今后专业的布局规划、思路,明确专业发展的重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改革也是高教改革的核心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于2001年开始招收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至今已培养了十届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从已有毕业生的就业签约单位与从业岗位可以看出,签约单位集中于制造型企业,从业岗位较为宽泛,不局限于工业工程的范畴,各岗位的知识结构要求趋向于复合化、国际化。针对该趋势,本文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就业或者已签约的39个用人单位进行专业的问卷调查,就人才技能需求,知识体系等进行了调研,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一、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现状
(一)样本规模及企业性质
此次调研规模为39份,均为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就业或者已签约的企业,企业集中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及对生产管理,物流管理,采购有需求的服务型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50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占比64.1%,500—1000人规模的企业,占比35.9%。其中,三资企业在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方面呈刚性增长,体现其对IE思维的一贯重视;民营企业占比38.46%,比例显著提高,这与近几年IE精益化思想的引进与接受有很大关系。
(二)毕业生外语及软件技能需求
应对国际化与专业化,作者调研了毕业生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占比61.54%的企业要求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到CET4;同时,也有将近18%的企业认为还需要专业英语的配合,尤其是多种专业性软件的操作都需要良好的专业外语基础。专业软件的能力需求有明显的多样化和专业性趋势,一家企业往往需要毕业生掌握多种软件。因此,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培养要加强专业软件的教学与实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软件的升级与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培养计划中不可能涵盖企业要求的每种软件。
图1 企业对IE毕业生所需掌握技能的需求
(三)专业知识需求
由调研可知企业对IE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具有集中性的特点,第一,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岗位集中,主要集中在生产计划、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四个方向;第二,企业对一些特定岗位人才的需求集中,如对物流管理岗位有需求的企业占据了92%。图2则直观体现了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具有前瞻性与延伸性的特点,其中“法律”“二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机械工程”占据领先位置。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应培养的是具有多种知识技能的复合式人才。
二、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
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大类。对比专业培养计划与调研后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现:第一,专业课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5%;第二,实践环节比例不到10%;第三,知识面不够宽泛。这些都使得IE毕业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1.专业方向的优化。根据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期望,以及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将专业方向增至四个,分别是:
A1.工业工程物流与供应链方向。
A2.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方向。目标:致力于工业或服务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管理创新工作,最终成为行业优秀的工业工程师或物流工程师。
B1.工业工程(主)+ 某工程专业。目标: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对某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感兴趣,致力于该行业的系统设计和管理创新工作,成为行业优秀的工程师或管理者。
B2.工业工程 + 某工程专业(主)。目标: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某一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的基础知识,并对管理领域感兴趣,能够基本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熟悉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未来可从事某一行业的管理工作,成为该行业优秀的管理者。
2.专业课程的优化。优化后的专业课程模块划分成六个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以及专业综合实践。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学的知识领域,并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自由搭配相关领域的课程,方便学生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展学习,既体现了课程安排所学知识的连续性和拓展性,又使得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B1方向和B2方向的专业课程则依据主专业的不同选取六大知识领域,合理安排主专业课程与六大知识领域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
3.实践环节的优化。IE是一个面向企业和组织,集工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既是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并且在学校这个单一环境中进行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注重与市场接轨,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并采取“实验”“软件实训”“课程设计”“模拟竞赛”“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结合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竞争力。调整后的实践环节课时安排达到40%,所占总学时的比例超过原先一倍多。
(二)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第四学期认识实习,实行“企业参观—岗位讲堂
—专业方向选择”三步走。认识实习本身就是为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而设定的,安排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授课,通过学生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使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合理选择专业方向。
2.改进教学过程:从原有的“理论—设计”优化为“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深入理论教学—设计修改—案例解析教学—设计定稿”六个步骤,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设计、思考和改进。
3.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区域性、全国性的比赛,如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IE亮剑、物流技能大赛等;其次,导师也可邀请该门课程表现优异的学生参与到硕士研究课题中。
4.增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延长实习时间,加强实习经验的交流。对于毕业生而言,毕业实习的经历还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对工作和岗位的理解。
表1 专业课程A方向课程安排表
基于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调研,从而阐明了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欠缺之处,并从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三方面进行优化;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为培养出既熟悉工程技术又擅长经营管理,灵活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健.工业工程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上海企业,2010,(3).
[2]兰建义,任华.新形势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研究[J].高教论坛,2010,(7).
[3]余力,付艳,李世其.工业工程专业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摘 要:文章从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其课程体系现状出发,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集中性的四个专业方向,建议从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两方面着手,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完善协调先修、后修课程以及专业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旨在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业工程;课程体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39-02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追求精益化生产与管理,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专业的毕业生将是制造业及部分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因此,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评价与需求,对已有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理清今后专业的布局规划、思路,明确专业发展的重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改革也是高教改革的核心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于2001年开始招收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至今已培养了十届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从已有毕业生的就业签约单位与从业岗位可以看出,签约单位集中于制造型企业,从业岗位较为宽泛,不局限于工业工程的范畴,各岗位的知识结构要求趋向于复合化、国际化。针对该趋势,本文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就业或者已签约的39个用人单位进行专业的问卷调查,就人才技能需求,知识体系等进行了调研,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一、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现状
(一)样本规模及企业性质
此次调研规模为39份,均为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就业或者已签约的企业,企业集中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及对生产管理,物流管理,采购有需求的服务型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50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占比64.1%,500—1000人规模的企业,占比35.9%。其中,三资企业在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方面呈刚性增长,体现其对IE思维的一贯重视;民营企业占比38.46%,比例显著提高,这与近几年IE精益化思想的引进与接受有很大关系。
(二)毕业生外语及软件技能需求
应对国际化与专业化,作者调研了毕业生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占比61.54%的企业要求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到CET4;同时,也有将近18%的企业认为还需要专业英语的配合,尤其是多种专业性软件的操作都需要良好的专业外语基础。专业软件的能力需求有明显的多样化和专业性趋势,一家企业往往需要毕业生掌握多种软件。因此,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培养要加强专业软件的教学与实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软件的升级与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培养计划中不可能涵盖企业要求的每种软件。
图1 企业对IE毕业生所需掌握技能的需求
(三)专业知识需求
由调研可知企业对IE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具有集中性的特点,第一,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岗位集中,主要集中在生产计划、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四个方向;第二,企业对一些特定岗位人才的需求集中,如对物流管理岗位有需求的企业占据了92%。图2则直观体现了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具有前瞻性与延伸性的特点,其中“法律”“二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机械工程”占据领先位置。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应培养的是具有多种知识技能的复合式人才。
二、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
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大类。对比专业培养计划与调研后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现:第一,专业课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5%;第二,实践环节比例不到10%;第三,知识面不够宽泛。这些都使得IE毕业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1.专业方向的优化。根据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期望,以及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将专业方向增至四个,分别是:
A1.工业工程物流与供应链方向。
A2.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方向。目标:致力于工业或服务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管理创新工作,最终成为行业优秀的工业工程师或物流工程师。
B1.工业工程(主)+ 某工程专业。目标: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对某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感兴趣,致力于该行业的系统设计和管理创新工作,成为行业优秀的工程师或管理者。
B2.工业工程 + 某工程专业(主)。目标: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某一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的基础知识,并对管理领域感兴趣,能够基本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熟悉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未来可从事某一行业的管理工作,成为该行业优秀的管理者。
2.专业课程的优化。优化后的专业课程模块划分成六个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以及专业综合实践。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学的知识领域,并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自由搭配相关领域的课程,方便学生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展学习,既体现了课程安排所学知识的连续性和拓展性,又使得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B1方向和B2方向的专业课程则依据主专业的不同选取六大知识领域,合理安排主专业课程与六大知识领域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
3.实践环节的优化。IE是一个面向企业和组织,集工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既是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并且在学校这个单一环境中进行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注重与市场接轨,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并采取“实验”“软件实训”“课程设计”“模拟竞赛”“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结合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竞争力。调整后的实践环节课时安排达到40%,所占总学时的比例超过原先一倍多。
(二)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第四学期认识实习,实行“企业参观—岗位讲堂
—专业方向选择”三步走。认识实习本身就是为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而设定的,安排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授课,通过学生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使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合理选择专业方向。
2.改进教学过程:从原有的“理论—设计”优化为“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深入理论教学—设计修改—案例解析教学—设计定稿”六个步骤,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设计、思考和改进。
3.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区域性、全国性的比赛,如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IE亮剑、物流技能大赛等;其次,导师也可邀请该门课程表现优异的学生参与到硕士研究课题中。
4.增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延长实习时间,加强实习经验的交流。对于毕业生而言,毕业实习的经历还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对工作和岗位的理解。
表1 专业课程A方向课程安排表
基于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调研,从而阐明了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欠缺之处,并从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三方面进行优化;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为培养出既熟悉工程技术又擅长经营管理,灵活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健.工业工程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上海企业,2010,(3).
[2]兰建义,任华.新形势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研究[J].高教论坛,2010,(7).
[3]余力,付艳,李世其.工业工程专业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摘 要:文章从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其课程体系现状出发,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集中性的四个专业方向,建议从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两方面着手,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完善协调先修、后修课程以及专业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旨在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业工程;课程体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39-02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追求精益化生产与管理,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专业的毕业生将是制造业及部分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因此,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评价与需求,对已有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理清今后专业的布局规划、思路,明确专业发展的重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改革也是高教改革的核心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于2001年开始招收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至今已培养了十届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从已有毕业生的就业签约单位与从业岗位可以看出,签约单位集中于制造型企业,从业岗位较为宽泛,不局限于工业工程的范畴,各岗位的知识结构要求趋向于复合化、国际化。针对该趋势,本文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就业或者已签约的39个用人单位进行专业的问卷调查,就人才技能需求,知识体系等进行了调研,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一、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现状
(一)样本规模及企业性质
此次调研规模为39份,均为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就业或者已签约的企业,企业集中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及对生产管理,物流管理,采购有需求的服务型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50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占比64.1%,500—1000人规模的企业,占比35.9%。其中,三资企业在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方面呈刚性增长,体现其对IE思维的一贯重视;民营企业占比38.46%,比例显著提高,这与近几年IE精益化思想的引进与接受有很大关系。
(二)毕业生外语及软件技能需求
应对国际化与专业化,作者调研了毕业生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占比61.54%的企业要求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到CET4;同时,也有将近18%的企业认为还需要专业英语的配合,尤其是多种专业性软件的操作都需要良好的专业外语基础。专业软件的能力需求有明显的多样化和专业性趋势,一家企业往往需要毕业生掌握多种软件。因此,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培养要加强专业软件的教学与实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软件的升级与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培养计划中不可能涵盖企业要求的每种软件。
图1 企业对IE毕业生所需掌握技能的需求
(三)专业知识需求
由调研可知企业对IE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具有集中性的特点,第一,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岗位集中,主要集中在生产计划、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四个方向;第二,企业对一些特定岗位人才的需求集中,如对物流管理岗位有需求的企业占据了92%。图2则直观体现了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具有前瞻性与延伸性的特点,其中“法律”“二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机械工程”占据领先位置。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应培养的是具有多种知识技能的复合式人才。
二、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
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大类。对比专业培养计划与调研后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现:第一,专业课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5%;第二,实践环节比例不到10%;第三,知识面不够宽泛。这些都使得IE毕业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1.专业方向的优化。根据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期望,以及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将专业方向增至四个,分别是:
A1.工业工程物流与供应链方向。
A2.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方向。目标:致力于工业或服务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管理创新工作,最终成为行业优秀的工业工程师或物流工程师。
B1.工业工程(主)+ 某工程专业。目标: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对某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感兴趣,致力于该行业的系统设计和管理创新工作,成为行业优秀的工程师或管理者。
B2.工业工程 + 某工程专业(主)。目标: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某一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的基础知识,并对管理领域感兴趣,能够基本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熟悉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未来可从事某一行业的管理工作,成为该行业优秀的管理者。
2.专业课程的优化。优化后的专业课程模块划分成六个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以及专业综合实践。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学的知识领域,并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自由搭配相关领域的课程,方便学生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展学习,既体现了课程安排所学知识的连续性和拓展性,又使得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B1方向和B2方向的专业课程则依据主专业的不同选取六大知识领域,合理安排主专业课程与六大知识领域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
3.实践环节的优化。IE是一个面向企业和组织,集工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既是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并且在学校这个单一环境中进行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注重与市场接轨,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并采取“实验”“软件实训”“课程设计”“模拟竞赛”“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结合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竞争力。调整后的实践环节课时安排达到40%,所占总学时的比例超过原先一倍多。
(二)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第四学期认识实习,实行“企业参观—岗位讲堂
—专业方向选择”三步走。认识实习本身就是为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而设定的,安排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授课,通过学生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使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合理选择专业方向。
2.改进教学过程:从原有的“理论—设计”优化为“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深入理论教学—设计修改—案例解析教学—设计定稿”六个步骤,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设计、思考和改进。
3.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区域性、全国性的比赛,如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IE亮剑、物流技能大赛等;其次,导师也可邀请该门课程表现优异的学生参与到硕士研究课题中。
4.增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延长实习时间,加强实习经验的交流。对于毕业生而言,毕业实习的经历还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对工作和岗位的理解。
表1 专业课程A方向课程安排表
基于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调研,从而阐明了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欠缺之处,并从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三方面进行优化;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为培养出既熟悉工程技术又擅长经营管理,灵活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健.工业工程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上海企业,2010,(3).
[2]兰建义,任华.新形势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研究[J].高教论坛,2010,(7).
[3]余力,付艳,李世其.工业工程专业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