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慧
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以及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桥梁”的人民币汇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当前,在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上仍然存在着较大分歧,主要的担心是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会像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一样,由于汇率升值而造成经济长达十年之久的衰退。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没有完全缓解,人民币该不该继续升值?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巨大的外汇储备是否可作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标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到底怎么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汇率经过三次重大改革: (1)第一次重大改革。为了“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这个改革结束之前的转型调整阶段,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外汇市场分割问题,本质上属于外汇市场的完善范畴。(2)第二次重大改革。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第一次改革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合二为一,统一了外汇市场,确定了统一的研究对象,消除了由于市场分割而造成的市场扭曲和由此造成的混乱;第二次改革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向市场化,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了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弹性。2010年年初至6月19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显著增强。2010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 7011元,比2010年6月19日升值1 264个基点,升值幅度为1. 89%,比2009年年末升值1 271个基点,升值幅度为1. 90%;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9. 1329元人民币、100日元兑7. 9999元人民币,较2009年年末分别升值7. 27%和贬值7. 77%。汇率改革以来至2010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3. 51%,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9. 65%,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8. 6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率改革以来至2010年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 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2. 3%。(3)第三次改革是2012年4月16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
尽管我国的汇率制度不断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体制机制的完善进行稳步改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连续多年都是国际收支双顺差,这必然产生外币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强,进入国内博弈人民币升值的游资越多,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幅度越大,外汇储备增加得越多,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越会进一步增强。这也给予国际社会错觉:如果给中国施加压力,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会持续,从而导致中国承受越来越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是现行的汇率政策助长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中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三是货币政策受制于国际资金,货币政策效应弱化,资金流出增加。随着双顺差增大和国外避险资金进入,外汇流入增多,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受制于越来越多的外汇流入,中央银行调整基础货币数量的主动性下降,货币政策的效应被弱化。
四是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持有美欧政府债务风险增加。国际避险资金涌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持有美欧政府债务的规模随之扩张,债务风险也在增加。当前负债累累的美国政府“债多不愁、虱多不痒”,而持有大量美国债务的中国却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债会下跌,未抛售的美债损失更多;如果不抛售美国国债,正中美国政府下怀,美国政府可以多印美元来还债,以货币还债务,持有美国债务仍然会贬值。
五是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化解汇率风险的能力。在现行的汇率政策下,由于人民币仅是小幅度、单边地升值,企业通过适当的内部调整就可以应对汇率变化,不必通过运用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等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因而,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原则
一是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思考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个原则是我国汇率改革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也是中国汇率改革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地方。中国经济经过 30 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2007 年中国的出口占 GDP 比重就已经达到了 42.5%,而世界平均水平、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分别是 28.3%、27.2%、33.2%和 34.4%。过高的出口依存度是不可能快速完成调整的。中国经济的脆弱性需要在这个阶段继续保持汇率改革的可控性,防御外部冲击影响我国经济。
二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思考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资本流动、固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之间存在著名的“三元冲突”,只能选择其二。利率、汇率、资本项目管制任何一项改革的深化必然导致政策冲突,因此改革进程要协调配套。理论上利率对汇率传导主要通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渠道和经常项目或总需求变化的间接渠道进行。目前,我国利率改革遇到了体制性障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艰难。由于利率涉及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改革要与利率改革相适应,反映利率改革现状,因此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汇率实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保证利率政策的独立性。理论上汇率改革要先于资本账户管制。麦金农认为如果开放资本账户在先, 资本流动增大会引起汇率频繁波动。我国坚持汇率改革的“渐进性、可控性、有序性”原则也要求资本账户进行适当的管制。因此,从长期看,我国资本账户还将处于部分管制状态,以适应汇率改革的进程。
三是汇率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提高市场化程度,减少中央银行的日常性外汇买卖,推进外汇市场各项交易制度的完善,增加金融机构和贸易企业外汇避险工具和产品,加强对外汇市场的有效监管和风险防范。这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改革事业,需要坚持既积极又稳妥、既要放宽市场准入又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原则。
三、人民汇率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
1.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
僵化的利率体制对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极为不利。在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政策组合中,利率市场化是基本前提。假如利率僵化,则外资流入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无法通过利率的变动得以缓解,同样推理,也无法借助利率上升的作用组织资本外逃。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流量结构的考察发现,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常项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小,资本项目对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也可以看出汇率政策的有效安排必须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合。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管制利率制度,有市场决定的因素较少。从而造成投资增长、消费增长、进出口增长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无法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受阻。所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应使利率制度改革与之配合。
2.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放宽外汇市场的进入限制。除了资本项目,外汇买卖随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进程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外,应尽量放宽经常项目人民币兑换在用途和数量上的限制,外汇市场进入限制的放松是减少外汇黑市交易的最有力手段。取消强制性的结售汇要求,实行意愿结售汇制,以利于发展外汇市场和分散汇率风险,有助于削减涉外企业强制结售汇制度增加的额外经营成本。
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让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参与外汇的买卖,有助于避免大机构集中性的交易垄断市场价格水平,防止汇率的大起大落。
推广大额代理交易。为增加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的种类和活跃市场,可逐步推广银行代理企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大额代理交易。但在具体操作上要保证银行在代理企业办理外汇交易时,需严格按照现行外汇治理规定对企业有关交易凭证进行严格审核把关。
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外汇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为企业和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中国外汇市场交易币种仅有美元、日元和港币,干净单一,与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还相差很远。为更好地发挥外汇市场的服务作用,应逐步建立银行间外汇拆借市场,增加外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外币期货和外币期权等交易方式。
发展商业银行充当做市商的制度。改革目前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的外汇买卖方式,使商业银行从目前的交易中介变为做市商,活跃外汇市场,并使汇率真正反应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强化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
改进中心银行市场的调控方式。主要是要改变中心银行过去过于频繁干预外汇市场的模式,确定中心银行需要盯住的合理的人民币汇率目标波动区域,建立一套标准的干预模式,给市场一个比较明确的干预信号,减少干预成本。
3.加强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抵制国际资本的冲击
根据蒙代尔的闻名的“三元悖论”理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让渡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在经济不断开放的条件下,为了减少货币政策的内生性,必然密切关注和研究主要国家中心银行货币政策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汇率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及其政策在平衡收支、地域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人民币汇率应由盯住美元转向参照货币———篮子浮动
当前,欧元诞生后的国际货币市场已呈现美、欧、日三分天下的态势。由于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进行贸易与资本往来,一旦国际贸易形势与世界货币市场发生变化,与美元的单线联系将无法全面反映这些因素的变动。因此,恰当的选择应该是盯住一篮子货币,通过一篮子货币及其权重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程度进行合理反映。货币篮子的构建主要考虑各种货币在我国对外贸易交往中的比重,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发展,篮子内货币的权重还应结合资本流动因素。基本思路是设计一个多种货币构成的虚拟货币,人民币汇率在进行调控不再盯住美元,而是盯住人民币与该虚拟货币的汇率。在当前情况下,一个较为简单的虚拟货币构造模型,既以中国进出口该国货币所占的比例为该货币篮子中该货币的比重,以这些权数乘以本币对国家货币的汇率后加总得出人民币对该虚拟货币的汇率,作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
5.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
扩大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范围,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目前,人民币在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尼泊尔等中国周边国家已经成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中国也已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签署了人民币与对方货币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只要条件许可,中国就应继续扩大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范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中国将对外贸易变成了内贸,企业再也不用操心汇率风险了,可以专心从事国际贸易;二是有助于从境外更好地发现人民币汇兑的价格,培育人民币汇兑的境外市场,通过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有机联系,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三是有助于人民币走向自由化。
6.应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对话
一方面强化与欧盟、亚洲各国及俄罗斯等全球主要贸易对象的合作,探讨建立相互的货币支持机制; 另一方面引导各国更多关注解决经济结构性的根源问题,适当化解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外界压力。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应该从根本上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有选择性地增加进口、削减出口退税、加强外汇管理等手段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特别是对美贸易的平衡,减少外汇储备过快增长; 配合渐进、有序的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在人民币升值进程中严格控制热钱流入,防止资本泡沫的产生; 扩大内需占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相关制度性建设,在推动国内宏观经济平衡健康发展的同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应对不断升级的汇率战争,努力创造多国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何金旗.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及原因探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11): 56~62.
[2]杨雪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波动效应与稳定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 2007.
[3]张谊浩,裴平,方先明.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基于利率、汇率和价格三重套利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7, (9): 41~52.
[4]王世华,何帆.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现状、流动途径和影响因素[J].世界经济, 2007, (07):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