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辉
〔关键词〕 物理教学;基尔霍夫定律;内容;地位;一题
多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122—01
一、 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地位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两大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定律,其内容是: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简称KVL定律,其内容是:在任一时刻,任一回路内各段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基本工具,是理工类高等院校本科《电工学》的必修内容,也是职业学院(校)机电技术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电类专业教学及中职工业类高考教学的重难点。
二、 教学基尔霍夫定律的几点体会
1.全面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当好学生学习的助手,避免急躁,不求大而全,但求由点到面,各个突破,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2.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应用灵活。课前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并结合学生出现的不同“意外”,设计应对的策略。
3.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既有固定的程序性,又有张扬学生个性的灵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电流都为正,说明实际方向与所选参考方向一致。
本题可以有约20种左右完全不同的解答过程,如果教师透彻理解本知识点,用鼓励、欣赏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不同的解法,就能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关键词〕 物理教学;基尔霍夫定律;内容;地位;一题
多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122—01
一、 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地位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两大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定律,其内容是: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简称KVL定律,其内容是:在任一时刻,任一回路内各段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基本工具,是理工类高等院校本科《电工学》的必修内容,也是职业学院(校)机电技术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电类专业教学及中职工业类高考教学的重难点。
二、 教学基尔霍夫定律的几点体会
1.全面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当好学生学习的助手,避免急躁,不求大而全,但求由点到面,各个突破,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2.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应用灵活。课前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并结合学生出现的不同“意外”,设计应对的策略。
3.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既有固定的程序性,又有张扬学生个性的灵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电流都为正,说明实际方向与所选参考方向一致。
本题可以有约20种左右完全不同的解答过程,如果教师透彻理解本知识点,用鼓励、欣赏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不同的解法,就能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关键词〕 物理教学;基尔霍夫定律;内容;地位;一题
多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122—01
一、 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地位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两大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定律,其内容是: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简称KVL定律,其内容是:在任一时刻,任一回路内各段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基本工具,是理工类高等院校本科《电工学》的必修内容,也是职业学院(校)机电技术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电类专业教学及中职工业类高考教学的重难点。
二、 教学基尔霍夫定律的几点体会
1.全面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当好学生学习的助手,避免急躁,不求大而全,但求由点到面,各个突破,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2.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应用灵活。课前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并结合学生出现的不同“意外”,设计应对的策略。
3.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既有固定的程序性,又有张扬学生个性的灵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电流都为正,说明实际方向与所选参考方向一致。
本题可以有约20种左右完全不同的解答过程,如果教师透彻理解本知识点,用鼓励、欣赏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不同的解法,就能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