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勋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读书可以使人聪明,读书可以使人充实,所以阅读就成为了人们学习、进步、提高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活动。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人的一生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阅读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孩子的阅读是学校学习的内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应当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然而,这是错误的。家长不懂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往往就会错过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期。
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一、环境熏陶,培养兴趣
环境熏陶是指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丰富的书本读物,有浓厚的阅读气氛,有团结、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有干净、整洁的阅读环境,等等。
良好的环境熏陶,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孩子一两岁开始,家长就可以让书籍成为家中常见的物件。到了孩子稍大些的时候,就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书籍让他们浏览、阅读了。当然,提供给孩子的书,是有别于成人看的书籍的。孩子看的书必须至少具有两个特点: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设计巧妙的有声婴幼儿读物就更理想了。可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兴趣,都是从鲜艳的图画和生动的故事中开始的。书中那些憨态可掬的小猪、调皮机灵的小猴、楚楚可怜的小羊、乖巧可爱的小兔、翩翩起舞的蝴蝶……是最能吸引孩子的精灵。发生在这些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最爱听的。而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体验温馨的亲子关系,创造生动的阅读互动,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环境熏陶。
此外,书店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理想去处,那里有琳琅满目的书籍、专心致志看书的人们,有安静优雅的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对书本的好奇和兴趣。
二、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0~3岁,看图听故事;3~6岁,萌发识字兴趣,图文阅读;6~7岁,拼音阅读。根据孩子阅读的发展特点,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符合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如:0~3岁,听《小兔乖乖》《小羊和狼》等故事;3~6岁,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红帽》《黑猫警长》《葫芦娃》等故事。孩子到了3岁左右,家长就可以着手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鼓励孩子识字、写字。但要注意趣味识字,做到不强迫、不枯燥。家长可以将识字同游戏结合,如识字游戏“拔萝卜”:听完“拔萝卜”的故事后,爸爸做裁判,妈妈和宝宝比赛“拔萝卜”,每棵“萝卜”都有一个名字,分别叫“狗”“猫”“婆”“萝”“卜”等,说出“萝卜”的名字后把“萝卜”拔回家,多者为胜。这样的识字游戏轻松有趣,孩子的兴趣很高,识字效果自然不错。同时,识字量的增加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三、适当引导,健康阅读
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以后,阅读范围会大大扩展,阅读兴趣会进一步随之增长,这时候家长就阅读方式、方法对孩子加以适当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一是要为孩子提供正版的,没有文字、排版等错误的书籍。二是提供的书籍内容要积极向上,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避免让不健康的垃圾读物侵蚀、毒害孩子的心灵。三是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不躺着看书、不在太阳下或昏暗的灯光下看书、不过长时间看书等。同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爱护书籍,如不在书中乱图乱画,看后放回原处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可以鼓励孩子逐步进行故事仿编、创编,让孩子尝试以同一个道理编不同的故事,以同一个故事编不同的结局等等,以扩展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述能力。如讲故事《乌鸦喝水》,可以给孩子提供与故事相似的场景和物品,让孩子动手操作,想出更多让乌鸦从细颈瓶中喝到水的办法,引导孩子融入故事的情节中,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从而在阅读中丰富孩子的智慧,提高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而对知识的渴求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这就决定了阅读作为有效的知识获取途径,有培养成为孩子兴趣的可能和必要。通过环境的熏陶、能力的锻炼、方式的引导,孩子在学会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阅读兴趣,而阅读兴趣又能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良性的循环效应,最终带来的是阅读知识的获得与阅读技巧的掌握、阅读习惯养成的喜悦,如此,孩子必然会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幼儿园)
责任编辑:范宏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