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征分析

2015-01-20 06:46王劲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

王劲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的影像学征象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09年8月43例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的影像学征象,均采用常规扫描加增强扫描。 结果 本研究组周围型肺癌中2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5.35%(41/43)。43例患者中肺腺癌21例,肺鳞癌19例,肺小细胞癌3例;22例患者肿瘤位于左侧肺叶,21例患者肿瘤位于右侧肺叶。 结论 CT可作为周围型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CT;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3-97-04

肺癌是目前世界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第一位,目前呈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肺癌的发病与吸烟、环境、职业、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周围型肺癌是最为常见的肺癌类型,且早期切除可使患者5年内存活率达70%左右,因此早期诊断对早期治疗,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CT诊断成为检测周围型肺癌最重要且可靠的方法,我院通过采用CT诊断周围型肺癌,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CT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放射科收集的自2008年4月~2009年8月收治的43例后经病理及手术诊断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检测资料,患者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55.4±4.9)岁。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实验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咳嗽、胸痛、胸闷、痰中带血等症状。

1.2 方法

CT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64排螺旋CT机。全部患者均给予CT常规扫描,必要时给予增强扫描。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自肺尖至深侧肋膈角底部,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行全肺扫描;对有疑似征象的病灶再行以3mm薄层扫描以确诊;必要时给予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患者给予首先应用静脉高压注射团注射100mL欧乃派克,纵隔窗350/50,肺窗1500/-500。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全部患者经CT检查中,41例确诊为周围型肺癌,2例患者误诊为良性肿瘤,经病理、活检为周围性肺癌,本组诊断准确率为95.35%(41/43)。患者中肺腺癌21例,肺鳞癌19例,肺小细胞癌3例;其中22例患者病灶位于左侧肺叶,其中上叶13例,下叶9例;21例患者病灶位于右侧肺叶,其中上叶16例,中叶4例,下叶1例。肺块经线3~12cm,平均大小(5.8±1.7) cm;其中3~5cm 28例,6~10cm 7例,10cm以上8例。

2.2 CT表现

分叶征:本组大分叶18例,小分叶18例,无明显分叶7例。见图1。

毛刺征:毛糙有细小毛刺27例,粗长毛刺14例,棘状突起改变2例。见图2。良性病灶的毛刺征相对较为疏散,呈粗长状,而恶性肿瘤呈细短状,且较密集。见图3。

3 讨论

肺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周围型肺癌是较为多见的一种肺癌种类。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为肺野外围结节、肿块,轮廓清晰,一般发生于段及段下支气管,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肺癌类型。研究指出,肺癌的早期诊断,并给予早期治疗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肺癌的诊断十分重要[1]。目前,随着CT技术及其他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应用与发展,临床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CT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诊断率,早期对患者实行治疗干预,提高5年内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CT诊断技术已得到高速发展,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更好地显示病灶肿块的内部结构、边缘情况、肿块形态特点,是目前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方法。临床研究指出,X线片在诊断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仅为77.5%,而CT片诊断可达95.2%左右,相比X线片方式,CT片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性更高[2-3]。

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孤立的肿块或结节,直径在3cm以上多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周围型肺癌CT表现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等表现,其中肺癌中分叶征可占80%左右,分叶深浅程度不一[4]。分叶征是指,在肿瘤生长的过程中,受肺支架结构阻挡,或肿瘤浸润生长形成。分叶征表现为病灶不平整,呈分叶状,且有较深的脏样切迹形成,尤其是恶性肿瘤,其分叶征更为明显。于分叶基底做一连线,其顶部到连线的距离与连线长度比大于1/3的为大分叶,小于1/3的为小分叶,多个分叶则以其中的大分叶作为分叶征,此征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5-6]。

毛刺征是指肿瘤间质与血管向瘤外生长,及瘤细胞向外蔓延而产生的,肺癌具有毛刺者可占70%以上,毛刺征可分为短毛刺和长毛刺,短毛刺数目较多,毛刺短,呈放射状排列,一般多为恶性肿瘤;而长毛刺数目少,毛刺长,远端扭曲。毛刺征的CT检查表现为病灶周围可呈细短毛刺及棘状突起,或有毛刺样、锯齿样改变等,通过纵隔窗观察可见,肿瘤边缘向肺野内伸出,具有尖角状的软组织密度影,排列密集时呈锯齿状;毛刺征也是周围型肺癌诊断最有价值的征象。

空泡征是病灶的内部结构,多出现于瘤体内,其瘤径周围小肺癌较为多见的征象。空泡征的病理基础是由于肺癌生长方式之一为浸润性生长,肿瘤沿肺泡壁及肺泡间隔呈伏壁式生长,但未破坏肺支架结构,保存肺泡腔、支气管结构,未出现阻塞性肺不张。空泡征的CT征象表现为,病灶周围边界较为清晰,具有密度较低的点状影,是没有被肿瘤组织占据的,含气肺组织及肿瘤内小灶型坏死,其排出后形成的征象表现,如果CT征象表现为病灶壁厚薄不均,或出现偏心厚壁、空洞等征象,或有壁结节或内壁凹凸不平,则是典型的癌性空洞[7-8]。endprint

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是肿瘤周围的主要征象表现。胸膜凹陷征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肿瘤内部的纤维组织由于收缩、牵拉等作用,使其邻近的胸膜受其影响,表现为三角形、线状凹陷状态。其CT表现为结节与胸膜之间,呈现线条状及三角形影像,有的线条状影与肿瘤分叶之间相连。血管集中征则表现为肿瘤周围血管向结节处聚集,且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近肺门侧最为明显;经增强扫后,动脉经MPR重建,可见肿瘤血管,又被称为集束征,除此之外,与肿瘤连接的支气管还可能出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塞等情况[9-10]。

肺癌可发生胸部转移,其转移可引起肺内多发结节、纵膈淋巴结肿大、肺门、胸腔积液等情况,也可发生胸部以外转移问题。临床研究指出,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是周围型肺癌较为特异性的五个征象,这五个征象是否同时具备,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呈正,在诊断时应结合五个征象进行分析[11]。但CT扫描有时还可能出现漏诊的问题,因此必要时应给予患者薄层及CT增强扫描。通过CT增强扫描还可以有效诊断肺癌与良性结节性病变,并将之区分开来,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注射造影剂后,一般来说,CT增强值小于15.0HU的可认为是良性病变,同时排除为肺癌的可能性;且肿瘤可有明显强化征象,但也应注意,有的良性病变也有明显强化的征象出现,而肺癌发生坏死时,其坏死之处可无明显变化,因此要给予注意。同时在鉴别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其他征象表现,以提高诊断率。

采用CT容积测量,还可以计算肺癌的体积,对于肺癌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估算,从而确认是否为恶性肿瘤。如一般来说,肺癌倍增时间如果在3~6个月左右,患者肺肿瘤大小2年内仍没有变化,那么即可排除为肺癌;但是,也应该注意,磨玻璃密度肺癌,如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倍增时间可以达到813d以上,其大小在2年内也可表现为无明显变化,在鉴别时应注意,肿瘤的增长不仅表现为体积的增长,还可能表现为病变密度的增加[12-13]。

由于周围型肺癌的各种CT征象表现在良性结节中也可表现,多个征象合并观察才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在诊断时应注意区分,尤其是小于2cm的早期肺癌的诊断,应与结核球、错构瘤、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球形肺炎等区别。错钩瘤的边缘可呈光滑样,且边界清晰,内可呈脂肪密度及钙化灶,且其最具有特异性的为爆米花样钙化;结核球的特点是边缘光滑,清楚,其CT征象还可见钙化及斑片状钙化及卫星病灶等,空洞呈偏心性或裂隙样;球型肺炎的CT征象表现为边缘模糊,其病灶周围可见扭曲的血管影 ;单发转移型瘤可见其边缘光滑、清晰,少数呈不清楚或不规则边界情况;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是癌前期病变情况,相较于肺癌,其少有表现为分叶征及空气支气管征象;局灶性肺炎在患者经抗炎治疗后,可出现吸收性;应注意情况采用增强扫描,提高诊断率。本组研究中,采用CT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式,对43例患者进行诊断,仅2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5.33%,诊断率较高,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4]。

总之,CT扫描是目前临床用于检查并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首先方法,在诊断时应针对肺癌的不同征象表现给予注意。如发现肺内有结节或肿块时

应注意是否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在此,分叶状结节是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形态表现,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征象对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常规扫描无法确认,可采用薄层及增强扫描,提高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马大庆.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69-70.

[2] 冯玉兰.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9(23):63-64.

[3] 孙波文,刘永玲,袁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0):68-69.

[4] 马利堂.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1,2(24):615-616.

[5] 李玉芬.周围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16-117.

[6] 莫科.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48):75-76.

[7] 崔振令.周围型肺癌征象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0,2(31):523-524.

[8] 付杰,董云.50例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1):98-99.

[9] 赵小忠,舒锦尔,虞升华.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5):847-848.

[10] 张雪峰.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12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139.

[11] 廖雪燕,郑俊琼,王建文.周围型肺癌CT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0,12(1):165.

[12] 任小芳,杨殿香.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0,9(31):4332-4333.

[13] 杨帆,马跃虎,陈跃芳,等.早期周围型肺癌96例的CT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2,2(19):152-153.

[14] 袁伟.38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67-68.

(收稿日期:2014-08-30)endprint

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是肿瘤周围的主要征象表现。胸膜凹陷征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肿瘤内部的纤维组织由于收缩、牵拉等作用,使其邻近的胸膜受其影响,表现为三角形、线状凹陷状态。其CT表现为结节与胸膜之间,呈现线条状及三角形影像,有的线条状影与肿瘤分叶之间相连。血管集中征则表现为肿瘤周围血管向结节处聚集,且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近肺门侧最为明显;经增强扫后,动脉经MPR重建,可见肿瘤血管,又被称为集束征,除此之外,与肿瘤连接的支气管还可能出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塞等情况[9-10]。

肺癌可发生胸部转移,其转移可引起肺内多发结节、纵膈淋巴结肿大、肺门、胸腔积液等情况,也可发生胸部以外转移问题。临床研究指出,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是周围型肺癌较为特异性的五个征象,这五个征象是否同时具备,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呈正,在诊断时应结合五个征象进行分析[11]。但CT扫描有时还可能出现漏诊的问题,因此必要时应给予患者薄层及CT增强扫描。通过CT增强扫描还可以有效诊断肺癌与良性结节性病变,并将之区分开来,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注射造影剂后,一般来说,CT增强值小于15.0HU的可认为是良性病变,同时排除为肺癌的可能性;且肿瘤可有明显强化征象,但也应注意,有的良性病变也有明显强化的征象出现,而肺癌发生坏死时,其坏死之处可无明显变化,因此要给予注意。同时在鉴别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其他征象表现,以提高诊断率。

采用CT容积测量,还可以计算肺癌的体积,对于肺癌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估算,从而确认是否为恶性肿瘤。如一般来说,肺癌倍增时间如果在3~6个月左右,患者肺肿瘤大小2年内仍没有变化,那么即可排除为肺癌;但是,也应该注意,磨玻璃密度肺癌,如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倍增时间可以达到813d以上,其大小在2年内也可表现为无明显变化,在鉴别时应注意,肿瘤的增长不仅表现为体积的增长,还可能表现为病变密度的增加[12-13]。

由于周围型肺癌的各种CT征象表现在良性结节中也可表现,多个征象合并观察才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在诊断时应注意区分,尤其是小于2cm的早期肺癌的诊断,应与结核球、错构瘤、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球形肺炎等区别。错钩瘤的边缘可呈光滑样,且边界清晰,内可呈脂肪密度及钙化灶,且其最具有特异性的为爆米花样钙化;结核球的特点是边缘光滑,清楚,其CT征象还可见钙化及斑片状钙化及卫星病灶等,空洞呈偏心性或裂隙样;球型肺炎的CT征象表现为边缘模糊,其病灶周围可见扭曲的血管影 ;单发转移型瘤可见其边缘光滑、清晰,少数呈不清楚或不规则边界情况;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是癌前期病变情况,相较于肺癌,其少有表现为分叶征及空气支气管征象;局灶性肺炎在患者经抗炎治疗后,可出现吸收性;应注意情况采用增强扫描,提高诊断率。本组研究中,采用CT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式,对43例患者进行诊断,仅2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5.33%,诊断率较高,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4]。

总之,CT扫描是目前临床用于检查并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首先方法,在诊断时应针对肺癌的不同征象表现给予注意。如发现肺内有结节或肿块时

应注意是否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在此,分叶状结节是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形态表现,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征象对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常规扫描无法确认,可采用薄层及增强扫描,提高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马大庆.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69-70.

[2] 冯玉兰.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9(23):63-64.

[3] 孙波文,刘永玲,袁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0):68-69.

[4] 马利堂.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1,2(24):615-616.

[5] 李玉芬.周围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16-117.

[6] 莫科.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48):75-76.

[7] 崔振令.周围型肺癌征象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0,2(31):523-524.

[8] 付杰,董云.50例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1):98-99.

[9] 赵小忠,舒锦尔,虞升华.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5):847-848.

[10] 张雪峰.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12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139.

[11] 廖雪燕,郑俊琼,王建文.周围型肺癌CT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0,12(1):165.

[12] 任小芳,杨殿香.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0,9(31):4332-4333.

[13] 杨帆,马跃虎,陈跃芳,等.早期周围型肺癌96例的CT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2,2(19):152-153.

[14] 袁伟.38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67-68.

(收稿日期:2014-08-30)endprint

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是肿瘤周围的主要征象表现。胸膜凹陷征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肿瘤内部的纤维组织由于收缩、牵拉等作用,使其邻近的胸膜受其影响,表现为三角形、线状凹陷状态。其CT表现为结节与胸膜之间,呈现线条状及三角形影像,有的线条状影与肿瘤分叶之间相连。血管集中征则表现为肿瘤周围血管向结节处聚集,且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近肺门侧最为明显;经增强扫后,动脉经MPR重建,可见肿瘤血管,又被称为集束征,除此之外,与肿瘤连接的支气管还可能出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塞等情况[9-10]。

肺癌可发生胸部转移,其转移可引起肺内多发结节、纵膈淋巴结肿大、肺门、胸腔积液等情况,也可发生胸部以外转移问题。临床研究指出,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是周围型肺癌较为特异性的五个征象,这五个征象是否同时具备,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呈正,在诊断时应结合五个征象进行分析[11]。但CT扫描有时还可能出现漏诊的问题,因此必要时应给予患者薄层及CT增强扫描。通过CT增强扫描还可以有效诊断肺癌与良性结节性病变,并将之区分开来,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注射造影剂后,一般来说,CT增强值小于15.0HU的可认为是良性病变,同时排除为肺癌的可能性;且肿瘤可有明显强化征象,但也应注意,有的良性病变也有明显强化的征象出现,而肺癌发生坏死时,其坏死之处可无明显变化,因此要给予注意。同时在鉴别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其他征象表现,以提高诊断率。

采用CT容积测量,还可以计算肺癌的体积,对于肺癌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估算,从而确认是否为恶性肿瘤。如一般来说,肺癌倍增时间如果在3~6个月左右,患者肺肿瘤大小2年内仍没有变化,那么即可排除为肺癌;但是,也应该注意,磨玻璃密度肺癌,如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倍增时间可以达到813d以上,其大小在2年内也可表现为无明显变化,在鉴别时应注意,肿瘤的增长不仅表现为体积的增长,还可能表现为病变密度的增加[12-13]。

由于周围型肺癌的各种CT征象表现在良性结节中也可表现,多个征象合并观察才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在诊断时应注意区分,尤其是小于2cm的早期肺癌的诊断,应与结核球、错构瘤、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球形肺炎等区别。错钩瘤的边缘可呈光滑样,且边界清晰,内可呈脂肪密度及钙化灶,且其最具有特异性的为爆米花样钙化;结核球的特点是边缘光滑,清楚,其CT征象还可见钙化及斑片状钙化及卫星病灶等,空洞呈偏心性或裂隙样;球型肺炎的CT征象表现为边缘模糊,其病灶周围可见扭曲的血管影 ;单发转移型瘤可见其边缘光滑、清晰,少数呈不清楚或不规则边界情况;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是癌前期病变情况,相较于肺癌,其少有表现为分叶征及空气支气管征象;局灶性肺炎在患者经抗炎治疗后,可出现吸收性;应注意情况采用增强扫描,提高诊断率。本组研究中,采用CT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式,对43例患者进行诊断,仅2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5.33%,诊断率较高,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4]。

总之,CT扫描是目前临床用于检查并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首先方法,在诊断时应针对肺癌的不同征象表现给予注意。如发现肺内有结节或肿块时

应注意是否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在此,分叶状结节是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形态表现,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征象对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常规扫描无法确认,可采用薄层及增强扫描,提高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马大庆.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69-70.

[2] 冯玉兰.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9(23):63-64.

[3] 孙波文,刘永玲,袁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0):68-69.

[4] 马利堂.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1,2(24):615-616.

[5] 李玉芬.周围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16-117.

[6] 莫科.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48):75-76.

[7] 崔振令.周围型肺癌征象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0,2(31):523-524.

[8] 付杰,董云.50例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1):98-99.

[9] 赵小忠,舒锦尔,虞升华.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5):847-848.

[10] 张雪峰.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12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139.

[11] 廖雪燕,郑俊琼,王建文.周围型肺癌CT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0,12(1):165.

[12] 任小芳,杨殿香.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0,9(31):4332-4333.

[13] 杨帆,马跃虎,陈跃芳,等.早期周围型肺癌96例的CT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2,2(19):152-153.

[14] 袁伟.38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67-68.

(收稿日期:2014-08-30)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
1961—2018年衡邵干旱走廊地带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赴东盟外派人员特征分析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话语特征分析
2021年天府机场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2016年熊本MW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