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县农村党员日常管理现状调查分析研究

2015-01-20 15:10陈学军周继秀
重庆行政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村党员党费党员队伍

陈学军 周继秀

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广大群众中的形象。随着荣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我县农村党员日常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农村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夯实党的群众基层。

一、农村党员日常管理现状

(一)调研情况

为详细了解荣昌县农村党员日常管理现状,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展开了调研。课题组在全县21个镇街中的14个镇街发放纸质问卷,每个镇街约40份,共收回562份,有效率为98%。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调研、开座谈会、查阅统计资料、专题研讨等,课题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汇总,从而了解到荣昌县农村党员日常管理的总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一些看法、建议。

(二)农村党员日常管理总体状况

荣昌县农村共有21个镇(街道)党(工)委,下属行政村(社区)党支部(总支)168个,有农村党员14600余人,其中女党员占38%;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21%,30岁至45岁的占48%,45岁以上的占32%;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占48%,高中(中专)的占23%,初中及以下的占29%。

近年来,荣昌县十分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始终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探索新途径、开拓新载体,在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也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主要表现在:

1.完善组织,理顺体制。对全县农村党员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党员易于联系、兴趣相近、利益相关、避免多头管理、促进社区融合的原则,对农村党组织设置进行了探索创新。一是组建产业型党组织。依托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党组织,既方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也方便党组织加强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二是组建行业型党组织。按行业相同或相近原则设立建筑、运输、个体经营等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党员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三是组建群团型党组织。组建老年、妇女、青年党组织,把利益需求基本相同的党员群体组织在一起。四是组建流动党员党组织。在外出党员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抓好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大多数党组织建立健全了组织生活制度,尤其是进一步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每年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先评优,做好了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在党内统计、档案管理方面,利用重庆市12371党建信息平台,完善了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管理库,实现了党员管理信息化、动态化、经常化;能够保障党员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等。对农村流动党员实行党员外出报告登记制度,支部对外出党员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帐,根据流动党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现了对流动党员的跟踪动态管理。

总体说来,荣昌县农村党员管理处于比较良性的运转状态。

二、农村党员日常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荣昌县党员管理已进入规范化运转,但由于农村各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党员管理方法与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党员管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

1.党的组织生活开展不到位。一是组织生活量不足。按照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的规定,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党小组会应每月召开一次,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党课教育。调研发现,农村的党组织生活开展量远远达不到这些标准,党员大会往往在选举的时候才召开,或年度评先评优、年终总结的时候聚一聚,党小组会基本上就没开,党课一年有寥寥几次也算不错了,只有支委会以碰头会的形式进行稍微多一点。二是组织生活质量不高。调研统计显示,46%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党组织在过组织生活时不注重质量,流于形式,26%的认为组织生活议题不实际,议题很少涉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28%的认为组织生活程序不规范,组织生活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形式单调。调研统计显示,被调查者受到的党员培训形式67%是以会代训。

2.民主评议效果不理想。调研显示,68%的被调查者所在支部民主评议党员一般是自评,然后是领导点评,很少相互批评。党员民主评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认为民主评议工作只不过是例行任务,思想不够重视,没有认真评,工作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二是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新形势下对农村党员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解决党员队伍中的存在问题;三是民主化程度不高。,既不在民主评议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又不在民主测评时扩大范围,吸纳群众参与;四是认定评议结果把握不准,随意性大,有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出于回避矛盾的心理,不愿意处置不合格党员,基本上是除了优秀都合格。

3.流动党员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党员队伍的流动性不断增大,每年都有大量党员外出经商或者打工,不少老党员到子女打工地照看小孩,他们外出期间大部分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法参加党性实践活动,有的甚至几年都见不到面。一是去向掌握难。虽然对农村流动党员实行党员外出报告登记制度,但有些党员因通讯方式发生变化等原因,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二是管理落实难。流动党员即使返乡也是来去匆匆,无法参加原居住地党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大多数流入地党组织对外来流入党员没有进行管理,使他们不能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三是“三不党员”处理难。对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不及时交党费的农村流动党员,简单地采取除名方式,不利于农村党员队伍的稳定。

4.党费的收缴存在代收代交现象。调研显示,70%的被调查者能积极主动,按时足额向党组织交纳党费,但是也存在部分党员和党支部未能按时主动上缴党费,存在部分党员托别人垫付党费,还存在催缴党费的现象。调研还显示,在部分农村党支部和党员中,有9%的什么时候催什么时候交,0.4%的是支部统一从活动经费扣,15%是年终一次性缴。在不按时交纳学费的党员中,49%的认为每月交纳过于麻烦,16%的党员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交纳。而党组织对党员不按时足额交党费的情况,重视得不够,处理的情况不多。

(二)原因分析

1.管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组织对加强农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无暇顾及,对农村党员的管理相对来说存在“松”、“散”、“软”现象。再加上农村党员相对分散,忙于劳务,联系也不便,召集相对较难,对农村党员日常管理相对松散,力度较弱,这主要是党组织的自身管理不到位,根本原因不在党员本人。

2.制度执行不力。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出台了很多好的制度,但基层党组织坚持不够、落实不够,使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摆设,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使管理流于形式。因而在管理上没有根据对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的管理措施。

3.奖惩措施不适。在对先进典型党员的表彰上,精神奖励多,物质奖励少,政治奖励更少,与农村党员讲究实惠的特性有一定距离,使那些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没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对未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也缺乏有效的引导办法,在处置不合格农村党员的时候,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无为党员、特殊党员”处置不力或视而不见。

4.教育培训不够重视。一些农村党组织忙于具体事务,对于展开党员培训,如何提高党员文化素质,还不够重视。同时,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缺乏现代教育手段的基本条件,如数字通讯、电子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在党员教育活动中得不到应用,党员学习资料极为匮乏,导致部分农村党员在党性修养,文化素质,致富能力等方面的学习缺失,在发展生产中起不到示范引导作用。

三、加强农村党员日常管理的对策

(一)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纯洁党的队伍

党员队伍的质量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首先要严把入口,优化队伍结构。今后要在严格入口、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础上,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加大在年纪轻、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中发展党员力度,有意识地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注重发展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入党,以保持党员队伍的鲜活性,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其次,要畅通出口,提高队伍纯洁性。对后进党员,党组织首先要主动加强管理与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积极进行教育转化。对极少数确实失去了信仰的党员,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清除出党,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二)完善制度.强化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必须在制度方面下功夫。一要建章立制,确保农村党的组织生活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完善有关组织生活的规章制度,做到布置有计划、落实有措施、检查有依据、评比有标准、奖罚有等级。完善组织生活交流、考核、评比措施,落实组织生活登记制度,把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列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内容。二要严格执行,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比如,把村级党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列为镇街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凡存在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的村,取消镇级党委和村党组织当年评先树优资格。三是完善物质保障机制,为组织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全面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构建一批社会化、敞开式、区域性的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党费使用倾斜等渠道,解决部分相对滞后村党组织活动经费紧张问题。四是完善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党务工作者进行党务知识培训,着重加强党务工作者对组织生活流程、有关规章制度方面的教育,提高履职能力。五是建立党组织生活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度,确保党组织生活的基本程序规范正常。

(三)严格管理,创新形式,增强组织生活活力

村党组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改善软硬件条件,严格党员管理。

1.要不断创新党员管理方式。一是强化镇(街)村两级党组织管党意识,坚持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要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使农村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执政意识。二是充分利用12371开展党建工作的良好平台,管好用好这一平台,及时更新党组织工作动态和党员管理状况,同时,不断创新网络管理党员模式,丰富平台内容,增加新的功能,如党员学习、交流、去向、考评等,实现对党组织与党员全方位动态管理。三是强化考评激励,党员要定期向支部和群众代表述职,接受党员和群众考评,结果上墙公示,并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定党员格次的主要依据和评定优秀党员的主要条件。四是强化党费收缴,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执行。可将党员按时足额上交党费隋况进行定期公示,并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2.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要建好流动党员台帐,并经常保持联系,完善流动党员制度,让其能在外务工地参与当地支部开展的党的一些活动,使其组织生活不至断档。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给予其更大的关怀,如:党员生日寄贺卡、节日送短信祝福等等。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成立流动党员党小组,要求他们树立离土不离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充分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宣传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流动党员党费收缴难问题,可以采取提前交纳一年党费的方式解决。规范组织接转关系,农村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的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外地流人的,从业比较固定的党员编入当地管理,以利于外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感受家的“温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开展好组织生活。在组织生活内容上,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围绕中心任务、围绕提高党员素质、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组织生活,把提升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结合起来,帮助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在组织生活形式上,探索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化”支部结对的组织生活方式,突破组织界限,通过城乡互动、村企共建、横向交流等推行“组织生活联过、支部活动联搞”的新模式。

(四)加强教育培训,学用结合,提高党员素质

1.加强党员培训。党员有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同时也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的义务。当前,农村党员县级教育培训对象主要是书记(主任),建议每年在一般党员中选择一批年轻、上进、致富能手、技术骨干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党员典型,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其他村民发展生产,共同走向致富的道路。

2.改善知识结构。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加强党员党性教育为重点,文化知识教育为补充,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党校、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的阵地优势,利用农闲时机开展农村党员文化知识学习活动,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能教起,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培养带头致富的能力。培训方式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可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可开展宣讲活动、不定期组织报告会。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整体提升,业务技能增强,思想观念转变,更加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责任编辑:惺睿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党费党员队伍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费那些事儿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实效
通过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