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之名》:司法独立陷入情绪泥淖

2015-01-20 02:42:40张鹏
中国法治文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盖瑞司法独立法庭

文/张鹏

《因父之名》:司法独立陷入情绪泥淖

文/张鹏

导演:吉姆 谢里丹

编剧:吉姆 谢里丹 特瑞 乔治

主演:丹尼尔 戴-刘易斯 皮特 博斯尔韦斯特 艾玛 汤普森

剧情简介: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爱尔兰青年盖瑞无意中被牵连进一宗爱尔兰共和军的爆炸活动,便被英国警方认定为恐怖分子。法庭判处他无期徒刑,他的父亲和其他亲戚也受到牵连,遭遇不公平对待。

在监狱的十几年中,盖瑞和他的父亲从未停止过申诉,坚持要还自己一个清白。最终,在律师葛瑞丝 皮尔斯的帮助下,盖瑞一家终于洗脱了这个不明不白地背负了多年的罪名。

司法独立一直是现代法治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司法独立意味着司法机关的职权活动不受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意志影响,只遵循自己独特的逻辑与规则。但是,与法治现代化一样,司法独立也一直是一个正在完善的过程,永远没有完结的终点。因为即便在法治相对发达的英美法系国家,司法也要受到如社会舆论、政治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处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非常时期,司法往往会受到民众情绪的不当影响,使得职权机关成为国家冷酷的暴力机器。而当司法一旦深陷情绪的泥淖,个人权益就会被漠视和侵害,司法正义就会被侮辱和扭曲。电影《因父之名》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叙述的。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市,这里是北爱尔兰共和军暴力反抗英国统治、寻求政治独立的大本营。开篇伊始,影片即用纪录片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那个乱世。炸弹、砖块、燃烧瓶、催泪瓦斯、狂躁的北爱尔兰独立支持者、全副武装的英国防暴警察……一切都在表明,这是一个处于非常时期的非常社会。面对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英国国会正式通过《反恐怖主义法案》,授权英国警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合理怀疑,对一切恐怖主义嫌犯课以七日拘留以寻找巩固证据。但这无法改变汹涌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爆发,接踵而至的爆炸案使得警方面临空前的政治和社会压力。

影片男主人公盖瑞年少轻狂,深受60年代英国朋克文化的影响,整日在贝尔法斯特市游手好闲,吸食大麻,盗窃成性,无视父亲的劝导。盖瑞在一次和朋友偶然的聚会中,卷入了一场针对平民的涉嫌恐怖主义爆炸的恶性案件。备受破案压力的英国警方对盖瑞和他的朋友们使用了酷刑,最终盖瑞和他的朋友被屈打成招,并连累了盖瑞整个家族,他的父亲和姑妈一家人也因涉嫌协助恐怖主义爆炸罪锒铛入狱。进入庭审阶段以后,英国国内民众将针对无辜平民的爆炸以及北爱尔兰共和军暴力寻求独立形式不满的情绪全部发泄在盖瑞一家身上,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迫使法庭在控方证据不足,且口供存在瑕疵的前提下判决盖瑞无期徒刑。他的父亲和姑妈也分别被判处十余年监禁,且不得假释。狱中的盖瑞一度意志消沉,但父亲的鼓励给予了盖瑞继续上诉抗争的斗志和勇气。十余年的铁窗生涯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但父亲的教诲和过世使得盖瑞涅重生。在律师葛瑞丝的帮助下,盖瑞拿起法律的武器,以父亲和真理的名义不停抗争,最终在案件的重审中取得了胜诉。沉冤固然得到昭雪,但此时的盖瑞早已青春不再。

影片的主题很沉重,如山般深沉的父爱固然让人回味无穷,但更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司法程序为民族主义情绪操纵的恶果。在影片中法官判决盖瑞有罪的桥段里,一向代表公正理性的法官,竟然在法庭上激动地斥责无辜的盖瑞:“如果法律给予我对叛国罪处以死刑的权利,我将毫不犹豫地判你死刑。”台下观摩审理的民众更是一直鼓噪喧哗,恨不得将盖瑞一家生吞活剥。没有冷静的法官,没有冷静的陪审,没有冷静的法庭,只有狂躁的司法和民族的仇恨。此时的司法独立已然成为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此时的法律正义已经沦为了同态复仇的以暴制暴。刑讯逼供、制造冤案的警局探长和探员成为了匡扶正义的民族英雄,而无辜的盖瑞一家成为了整个国家发泄民族仇恨的政治牺牲品。就像后来案件重审中,葛瑞丝律师在法庭上所呐喊的那样:“这(盖瑞一案)是整个英国司法的耻辱!”但在民族情绪澎湃的非常社会,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理性,只有时间才能平复民族的创伤。

在父亲去世以后的十余年里,随着英国与北爱尔兰共和军政治斗争形势的逐渐缓和,民众逐渐认识到当年盖瑞一案审判的轻率。在葛瑞丝律师的不懈调查下,当年警方刻意隐瞒的,对盖瑞有利的不在场证言最终被展示在再审法庭当中,盖瑞最终被无罪开释,作为一个自由公民昂首迈出法庭大门。难以想象,如果没有经过岁月的涤荡,民众的仇恨还能不能顺利抚平?司法独立还能不能走出民族主义情绪的泥淖?姗姗来迟的司法正义还能不能得以实现?毕竟,正如现代英国法学家柯克爵士所说,法律的生命在于理性,而司法更是一门理性的艺术。

影片《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的名字一语双关。“Father”一词,在英语里既可以表述为父亲,也可以指象征真理和希望的神父。影片里的父亲正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即便身陷囹圄也未曾放弃对真理的祈祷追求。也许,正是因为真理的难寻才显出真理的宝贵。毕竟,真理的实现是要经过层层迷障的破除的。但这破除需要人们付出阵痛的代价,尤其是在寻求司法独立这条亘古不变的法治真理的荆棘道路上。这既是制度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

(本文作者系法律工作从业者)

猜你喜欢
盖瑞司法独立法庭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小屁孩日记
小屁孩日记
家教世界(2019年16期)2019-06-05 07:29:20
小屁孩日记
家教世界(2019年13期)2019-05-22 05:44:50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浅议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04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
公民与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15
决定日本司法独立的刺杀案
山海经(2016年7期)2016-03-20 15:15:24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司法独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