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颖
摘 要: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文化和历史,而其思想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的成名作,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本文从文体学层面出发,首先是错乱的时间结构,其次是语言的变异,这些艺术技巧都很好地反映福克纳深受柏格森生命哲学绵延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生命哲学 绵延说 文体形式
一、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这一生著作颇丰,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75部短篇小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福克纳研究逐渐升温,研究涉及叙事学、心理学、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等各个方面,但很少有研究者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福克纳作品的文体风格。本文从其杰作《喧哗与骚动》的文体层面出发,指出福克纳在小说文体风格上体现出柏格森的绵延思想。
二、简介柏格森之“绵延”说
亨利·柏格森是20世纪初法国的著名哲学家,在生命哲学中,“绵延”说是其最核心的思想。柏格森认为时间有两种可能的概念:“一种是纯粹的,没有杂物在内,一种是偷偷地引入了空间的观念。”[1]
前一种纯粹的、没有杂物在内的时间就是柏格森所说的绵延,它是一种存在于自我意识中的时间,是心理上的时间。后一种时间则是我们生活中可以用钟表度量的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
在柏格森看来,绵延有如下几个特征:首先,绵延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在绵延中,陆续出现的各个要素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每个要素也和整体相互渗透、密不可分[2]。其次,绵延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无法再活一次,即使是再重新活上片刻也不可能,因为绵延是一直向前发展运动的,我们不可能阻止意识的向前流动,更不可能抹去过去的记忆而回到原点,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柏格森绵延说的一个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永恒的生成之中的,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不仅内容上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其文体风格也处处体现柏格森的绵延思想。
三、多角度叙述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原因不仅在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刻画,更在于其结构的错综复杂。福克纳在小说中运用了多角度叙述,分别以班吉、昆丁、杰生及迪尔西的视角来描述。
福克纳曾解释:“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只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可以更加动人。可是写完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没有把故事讲清楚。我于是又写了一遍,从另外一个兄弟的角度来讲,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还是不能满意。我就再写第三遍,从第三个兄弟的角度来写。还是不理想。我就把这三部分串在一起,还有什么欠缺部分就索性用我自己的口吻来加以补充。然而总还觉得不完美。一直到书出版了十五年以后,我还把这个故事最后写一遍,作为附录附在另一本书的后面。”[3]
福克纳之所以多角度叙述,是因为每次他都对自己讲述的故事不满意,这正说明了福克纳写作过程中的意识在不断变化,思想在不断创新,正体现出柏格森的绵延思想,人的意识处于不断的流变和永恒的生成之中。
四、错乱的时间结构——内部时间与外部时间
作品中四个章节的叙述时间各不相同,分别是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很明显,这四个外部时间是错乱复杂的。然而,经过仔细研读,读者会发现在外部时间内存在一定的逻辑性,也就是有序的内部时间。为了让读者能够充分区别外部时间与内部时间,福克纳没有按外部时间排列章节,而故意打乱外部时间以凸显内部时间(绵延)。反复研究小说,读者会发现内部时间即是凯蒂的成长过程,班吉部分回忆的是凯蒂的童年时代,温柔体贴的小凯蒂无微不至照顾着班吉;昆丁部分描述的是凯蒂的青春期,凯蒂浪漫的恋爱与婚姻;杰生部分强调了凯蒂的中年时代,多数是凯蒂女儿与昆丁之间的纠纷;迪尔西部分描绘的则是小说中的“现在”。这错乱的外部时间与有序的内部时间,恰好反映了福克纳深受柏格森思想的影响——强调内部时间(绵延)与外部时间的区别。
四、诗性语言
柏格森绵延说的一个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永恒的生成之中的,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然而,语言是静态的。那么如何用静态的语言生动呈现动态的世界呢?福克纳深受柏格森绵延思想的影响,在其作品里主要运用了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等诗性语言,使小说中动态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
1.语音变异
语音变异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出于节奏或押韵的需要,单词的音节可以省略,重读音节可以改变,整个词的发音也可以违背常规。语音变异在一般的小说中比较少见,但福克纳大胆实验创新多处运用了语音变异,一些常见单词发音有意地发生变化[4]。如:
“Go on now,fore Quentin see you and have to go too.”Dilsey said.[5]
“before”读作“fore”.
“Wherebouts you lose it.”[6]
“Where abouts”读作“Wherebouts”.
“Lawd knows.”Luster said.[7]
“Lord”读作“Lawd”.
“Your mommer going to whip you for getting your dress wet.”[8]
“mother”读作“mommer”.
“You leave her alone now,Jason,”Dilsey said.“She gits up fer breakfast evy week mawnin,en Miss Cahline lets her stay in bed evy Sunday.You knows dat.”[9]
此句中,“gits”代表“gets”;“fer”代表“for”;“evy”代表“every”;“mawnin”代表“morning”;“en”代表“and”;“dat”代表“that”。
当然,这些发音主要出自迪尔西等黑人之口,他们因几辈人当仆人未受过正规教育,保留了黑人固有的发音方式。尽管读者没有机会与小说中的人物直接交流,但福克纳创新的语音变异形式生动呈现出黑人特有的语音语调,让读者身临其境。
2.书写变异
我们先来看两例根据发音的音调高低、声音的长短而凸显出来的书写变异,这些变异的词语基本全是拟声词和感叹词,可以让读者立体形象地感受到说话者的音调变化,进而推断出说话者当时的情绪变化。
“You live a long way,dont you. Youre mighty smart to go this far to town by yourself.”Its like dancing sitting down did you ever dance sitting down? We could hear the rain,a rat in the crib,the empty barn vacant with horses.How do you hold to dance do you hold like this.
Oh.
I used to hold like this you thought I wasnt strong enough didnt you.
Oh Oh Oh Oh.
I hold to use like this I mean did you hear what I said I said.
oh oh oh oh.[10]
这里感叹词“oh”的第一个字母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用大写是想要表达回答者是一种强调的口吻,给“哦”加上重音,表达确实明白了的语气。而最后的小写则有一种有气无力、感到厌烦的情绪包含其中。
When he called the dogs in he sounded just like the horn he carried slung on his shoulder and never used, but clearer,mellower, as though his voice were a part of darkness and silence, coiling out of it, coiling into it again. WhoOoooo. WhoOoooo. WhoOooooooooooooooo.[11]
这里唤狗的声音用的拟声词的形式相当形象,WhoOoooo. WhoOoooo. WhoOooooooooooooooo,中间大写的O同样用来表示发音中的重音,让读者很容易就能想象到音调升高然后又缓慢降下来,而小写的o持续不断地重复出现,也让我们感觉好像是声音的回音,一直在空中回荡直至消失。
同样,文中也有 “Shhhhhhhh”这样的拟声词,是勒斯特让班吉不要再哼哼唧唧时所说的话,是同样的表现手法。
3.语法变异——冗长句的使用
《喧哗与骚动》第二部分是从昆丁的角度讲述故事的,列举一段来看福克纳作品中的书写变异是如何体现柏格森绵延思想的。如:
i i wasnt lying i wasnt lying and he you wanted to sublimate a piece of natural human folly into a horror and then exorcise it with truth and i it was to isolate her out of the loud world so that it would have to flee us of necessity and then the sound of it would be as though it had never been and he did you try to make her do it and i i was afraid to i was afraid she might and then it wouldnt have done any good but if i could tell you we did it would have been so and then the others wouldnt be so...i i will never do that nobody knows what i know and he i think you better go on up to cambridge right away you might go up into maine for a month you can afford it if you are careful it might be a good thing watching pennies has healed more scars than jesus and i suppose i realise what you believe i will realise up there next week or next month and he then you will remember that for you to go to harvard has been your mothers dream since you were born and no compson has ever disappointed a lady...[12]
这是昆丁自杀前的一段意识活动,完全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甚至连所有格的分隔符号都没有,这一点在此作品第二部分中已经司空见惯了。
昆丁是哈佛大学的学生,知识丰富,具有哲学思辨能力,又有主观思考,而且经常趋向于抽象思维。但是昆丁是一个沉迷过去而无视现在的人,所以他一直在回忆过去,这里之所以不使用标点符号,一来说明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是复杂纠结的,他的思想恰恰映照他神经错乱,以至崩溃的状态;二来说明时间的飞快流逝,使我们好像听到了时钟指针快速转动,他的生命在一点一滴地消耗下去,似乎即将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文本的第二个特点在于他借鉴了卡明斯的书写方式,在昆丁自杀前的意识中,“I”以小写的形式出现频率较高。卡明斯在诗歌中小写“I”,是用来说明自己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员,是渺小的;而这里福克纳把“I”写成“i”,说明昆丁这个人物即将消亡,作为一个人将不复存在,这是他自杀前的预兆。
从这一意识活动的后面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福克纳小写了一些专业名词,如:benjys,Cambridge,jesus,harvard等词,根据常规,应该写成Benjys,Cambridge,Jesus,以及Harvard,这种变异形式预示了昆丁过分焦虑,已经神志不清的状态。
五、结语
纵观全文,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在文体风格上体现出柏格森的绵延思想。首先,福克纳与柏格森一样强调意识的流动,以及错乱的外部时间与有序的内部时间(绵延)的区别;其次,福克纳受柏格森绵延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永恒的生成之中的,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的。他在创作过程中意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文学是静止的,而生活与绵延则是动态的,因此福克纳将诗性语言运用到小说中,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实验。福克纳在作品里主要运用了语音变异、语法变异和书写变异等诗性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那些错综复杂、雕琢得奇形怪状的静态语言文字,使读者完全沉浸于福克纳创造的那样一个生动立体的微观世界,那里是如此金碧辉煌,如此变幻无穷,让人流连忘返甚至忘却自我。
参考文献:
[1]柏格森,著.吴士栋,译.时间和自由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4.
[2]李超杰,著.柏格森的生命哲学[J].中国研究生,2009(2).
[3]福克纳.福克纳谈创作[A].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62.
[4]李权文.论《喧哗与骚动》的诗性语言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1).
[5]Faulkner, William.The Sound and the Fury, Vintage Book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6:30.
[6]Faulkner, William.The Sound and the Fury, Vintage Book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6:35.
[7]Faulkner, William.The Sound and the Fury, Vintage Book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6:36.
[8]Faulkner, William.The Sound and the Fury, Vintage Book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6:37.
[9]Faulkner, William.The Sound and the Fury, Vintage Book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6:294.
[10]Faulkner, William.The Sound and the Fury, Vintage Book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6:154.
[11]Faulkner, William.The Sound and the Fury, Vintage Book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6:134.
[12]Faulkner, William.The Sound and the Fury, Vintage Book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