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惠清
陈丙丁:一生追求公平
文|张惠清
陈丙丁担任全加华人联会执行主席18年,为争取在加华人的权益和地位贡献颇多,在担任共同主席兼执行主席期间,他与华社同仁一起争取并平反了加拿大人头税和排华法案,促成加拿大总理哈珀于2006年在加拿大国会向全加华人正式道歉。
2015年6月15日,在北京华侨大厦,年逾七旬的陈丙丁气宇轩昂地走上了由中国华侨出版社主办的陈丙丁传记—《追求公平》新书推介会的讲台。一头银发的他衣着笔挺,惹人注目,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目光睿智而自信。
这种自信,被很多光环所笼罩:加拿大华人领袖、跨国律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为第四代海外华人,他虽然从未在中国生活过,却依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中文写文章。
据本书作者之一、昆明理工大学张桂芳教授介绍,该书从陈丙丁的祖籍地福建永春写起,叙述了他在出生地马来西亚的生活成长情况,着重围绕他在加拿大移民社会勇于开拓的40余年历程,记录了他半个世纪的律师人生。“读懂了陈丙丁,就读懂了半个多世纪的加拿大和华人成功创业的历史。”
陈丙丁担任全加华人联会执行主席18年,为争取在加华人的权益和地位贡献颇多,在担任共同主席兼执行主席期间,他与华社同仁一起争取并平反了加拿大人头税和排华法案,促成加拿大总理哈珀于2006年在加拿大国会向全加华人正式道歉。
作为加拿大华人领袖,陈丙丁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奋斗,无私奉献了大半生。
1943年11月,陈丙丁出生在马来亚雪兰莪州的一个华人大家族里。雪兰莪州是马来西亚最富裕的地区,在这里,随处可见华人聚居的村庄。
成年之前,陈丙丁未到过中国,但他生活中时刻有中国的影响。祖母带着他串门时,他能听到中国的故事;阅读书、报纸,可了解故乡的变化,中国的形象像电影一样神秘新奇朦胧陌生。
虽然身在海外,但是父辈很重视子女的华文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陈丙丁一直就读于华文学校,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6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洋大学历史系,学习中国史。5年后,他赴加拿大纽芬兰大学攻读历史系硕士。
“作为一名海外华人子弟,我深深体会到保留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和艰难,感受着华文教育的被压制、华校生存环境的窘迫和艰辛,同时,也感动于陈嘉庚、陈六使等华人领袖们为维护华文教育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那时起,“公平”的概念便植入了陈丙丁的脑海。他开始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律师代表着公平和正义,这正是我一生的追求。”
中学时代,1959年的马来亚全国大选便在陈丙丁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那些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以其雄辩口才、丰富学识为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发展与未来做贡献,他们很多都是律师出身。”
陈丙丁(右二)在新书推介会现场
“反观加拿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整体的社会环境是公平合理的,只要够条件,华人一样可以获得发展机会。”陈丙丁说。
可是,他最终走向法律之路是在13年之后。1972年,29岁的陈丙丁如愿考入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法学院。1977年3月,他从安大略高等法院法官手中接过律师职业资格证,正式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此时,陈丙丁的视野更开阔了。他认为,要服务社会,不要局限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只要找到适合的土壤和环境,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发热。
“反观加拿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整体的社会环境是公平合理的,只要够条件,华人一样可以获得发展机会。”陈丙丁说。
涉足律师行业,陈丙丁以自己的努力拼搏,渐渐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1979年,他在多伦多唐人街180 Dundas Street创办了律师事务所。开始了为华社、为社会服务的律师业务活动。
陈丙丁广交朋友,在多伦多华人群体中颇有声望,前来咨询办案的人越来越多。他义务担任许多家社团的法律顾问。期间,他不但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社会资源和公关智慧使加拿大第一家中文电视台摆脱困境,还参与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一起中国贸易公司合同纠纷案。
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国际律师,他既协助海外华人办理在中国境内的种种事务,也帮助中国公民解决在海外遇到的法律问题。由于在加拿大律师执业方面成绩突出和社会贡献,曾荣获加拿大联邦政府颁发的加拿大建国125周年勋章、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钻石勋章等。
中国侨联为扩大海外联系,数年前就开始物色海外各地有名望和有影响力的海外华人担任海外顾问,陈丙丁当之无愧地成为首批海外顾问之一。
“我是1968年从马来西亚到加拿大留学的。当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刚刚上台,两年后加拿大就与中国建交。特鲁多总理倡导建立‘公平社会’(just society),这也是我把自己这本书命名为《追求公平》的原因。他推动了英语、法语双语政策的立法,而对我们华人社会最为重要的是推行多元文化的政策和移民政策的开放。”陈丙丁说。
1991年5月,来自加拿大维多利亚、温哥华、卡尔加里、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等地近300个华人社团的500多名代表,共同组织了全加拿大最大的全国性华人组织“全加华人联会”,作为发起人,陈丙丁担任该会共同主席兼执行主席达18年之久,至今仍担任荣誉执行主席。
多年来,陈丙丁一直以自己的专业和身份为在加华人服务。比如,筹划多伦多国际龙舟节、说服多伦多市政府拨款修建唐人街地下停车场等。
当然,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2006年的平反“人头税及排华法案”。
从1885年的人头税,到1923年的排华法案,是加拿大华侨华人最不能忘却的惨痛记忆。随着华人在加拿大社会中所处环境和地位的变化,他们对于历史上曾遭受的种族歧视的屈辱自然会提出平反要求。解开这道难题的人是律师出身的陈丙丁。
他调阅了所有关于人头税问题的档案资料,梳理了十几年来华人为此奋争的过程。
“1991年,我们在多伦多召开全加拿大的华人代表大会,经过3天民主公开讨论,认为确定要平反,而且讨论了一个平反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拿大政府在国会里面向华人道歉。”陈丙丁回忆。
陈丙丁代表全加华人联会向加拿大联邦政府的代表陈卓愉部长递交了一份协议书,明确要求加拿大政府要为历史上人头税和排华法案向全体加拿大华人公开道歉,并对华人作出集体赔偿,成立基金,筹建博物馆纪念华人对加国的贡献,以及宣传种族和谐。协议书的名称为《表彰、纪念、教育(Acknowledgement,Commemoration and Education,简称A.C.E)》,并提出加拿大政府拨款建立“加拿大华人社区基金”。
陈丙丁说,虽然这份协议因为自由党政府的倒台而未能执行,但它毕竟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件,并且因为它的存在才促使保守党领袖最终向华人正式道歉。
在陈丙丁与华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6月22日,在渥太华国会大厦举行的“人头税”平反仪式上,加拿大新任总理斯蒂芬·哈珀终于就加政府多年前实行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这些带有严重种族歧视的政策,用生硬的广东话向全体在加华人庄严宣布道歉。
刚卸任的第九任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房利大使告诉记者:“曾经有人问我,很多海外华人从来没有在中国生活过,为什么对中国有这么深刻的感情?我作为一名老外交官,有这样的体会。像陈丙丁一样的许许多多的海外华人们,无论中国贫穷还是富强,始终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始终关心着祖国事业的发展。”
1984年,陈丙丁终于第一次踏上了中国大陆的土地。这一年,他以多伦多华商会主席的身份带领有近100人参加的厨师代表团到中国的广州、南京和北京进行交流和考察。
“当亲身站在广州的城内,看到车水马龙的热闹街道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我感到中国发展变化很大,与从前在我心目中落后、动荡的中国形象的确不一样了。”陈丙丁回忆。
见证了中国的蓬勃发展,陈丙丁亲自全程参与中加合作谈判和签署协议,增强与中国大陆进一步合作的信心。而且,他更希望能成为一名推动中加两国友谊及多方合作的使者。
“这次的中国之行后,我将中国大陆的所见所闻在多伦多华商社群中广为传播,鼓动华商们多多关注中国的发展,寻找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其中,1986年多伦多与重庆结为友好城市关系,陈丙丁功不可没。
中国首任驻多伦多总领事夏仲成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加拿大整个国家都已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和机会,重视同中国的关系。“温哥华已与广州、蒙特利尔与上海,安大略省与江苏省纷纷结成了姊妹省市,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和联系。多伦多市不甘人后,为了与中国建立起合作关系,专门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让陈丙丁代表华人社区促进多伦多市与中国的关系。”
陈丙丁拜会中国侨联主席林军
早在1991年全加华人联会在筹建之初,陈丙丁就提出全加华人联会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人头税和排华法案的历史问题。
1986年春天,在华商会的游说之下,多伦多市长艾格顿接受了建议,成立了一个四人考察团,陈丙丁任团长奔赴中国,考察的目标城市有两个:一个是成都,一个是重庆。
经过比较,他们觉得重庆是更好的选择。“重庆是工业重地,城市改革的试点城市,准备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在境外经济合作方面的政策有很多优惠。”
夏仲成说:“1985年,时任重庆市副市长李长春率领一个汽车工业代表团回访多伦多,洽谈两市结为姊妹城市的具体细节,陈丙丁代表华商会出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至此,两个城市结为姊妹城市的工作启动。”1986年,多伦多与重庆正式结为姊妹市。1987年多伦多市举办了“中国文化周”。陈丙丁担任了这次活动的主席,全程参与并具体策划组织整个文化周的活动。
陈丙丁还多次为中国边远地区捐款,资助希望小学及贫困地区;当中国发生华东大水灾、汶川大地震等灾害时,他组织募捐并带头捐款……在陈丙丁看来,不管身在何方,中国永远是他最向往的地方。“能为中加友好关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自豪。”
进入古稀之年的陈丙丁精神矍铄,可他并没有过闲云野鹤、颐养天年的日子,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忙碌,每天去律师事务所,忙华人社区的事务。虽然他不再担当华联会的主席,但人们有事时仍习惯性地找他商量。因为在他这里,不管什么事,都能得到高效而务实的解决。
陈丙丁和社区同仁接待中国领导人,接待来自中国的访问团,组织龙舟赛活动,筹划“我爱加拿大,加拿大是我家”的加拿大国庆活动,组织和参加议员的竞选筹款活动等。
陈丙丁还投身于教育事业,创办了多伦多国际学院。很多人好奇,陈丙丁在自己繁忙的律师事务及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之外,如何还有精力和兴趣投身教育行业?
陈丙丁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感恩的心。”他说,办教育是回馈社会的最好方式。“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在什么岗位上,除了要把工作做好以外,你应该还有一个对社会奉献的心。”
作为第四代海外华人,拥有今日骄人成绩的陈丙丁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一种开拓精神逐步达到成功。他说:“每次成功后,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这每一个成功的鼓舞下继续开拓奋斗,我可以说没有绝对明确的一成不变的目标,我的目标实际上是无止境发展。这就意味着我必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