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三策略

2015-01-19 23:40顾一帆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期
关键词:月色杏花个性化

顾一帆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我提问:“在这句诗中有一个词特别有意思:‘杏花雨,那么,什么是‘杏花雨呢?”学生立刻对这一句诗进行朗读,朗读后有的学生认为“杏花雨”就是在杏花开的时候下的雨;有的学生认为下雨时雨点落在杏花上,这样的雨就叫“杏花雨”;有的学生认为“杏花雨”并不是真的雨,诗人漫步在杏花林中,杏花一片一片飘落下来,就像雨一样,所以称之为“杏花雨”。

教师对于“杏花雨”的意义并没有给学生一个特定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对“杏花雨”进行个性化品读,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对话。

二、创设阅读情境,引发文本对话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在阅读情境中引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

例如,笔者在教学《望月》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这一篇课文的插图,然后再配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进行范读。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进入到了我给他们创设的阅读情境中。此时,我引导学生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两个自然段,在读的时候用笔划出这两个自然段中最能够体现月色美的词语。有学生从“宁静”这个词中读出了月色美,有学生从“安详”这个词中读出了月色美,有的学生从“闪烁”这个词中读出了月色美,有学生从“跳动”这个词中读出了月色美……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学生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课文的这两个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月色的静态美,而且写出了月色的动态美。

教师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能够很快地引导他们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来,从而有效地引发他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实现了有效的个性化解读。

三、引导自读自悟,突出情感对话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突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把握教师基本预设的情况下注重课堂上小学生生成性阅读,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读自悟,突出学生阅读过程中与文本的情感对话。

例如,笔者在教学《黄鹤楼送别》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初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基本的理解以后,我组织他们对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很多学生读到课文中的“浩浩荡荡”这个词时都用重音来读。此时,有一位学生突然发言:“老师,我觉得对‘浩浩荡荡这个词语时应该轻读,而不应该重读。因为对这个词语进行轻读才能更加有效地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那一种依依惜别的情谊。”学生的这一发言是我的教学预设以外的,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于是,我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不同的学生从课文的不同切入点来说明了对于“浩浩荡荡”这个词语要轻读,从而深入地感受到了“浩浩荡荡”这个词语不仅表现了长江水悠远的意味,从另一个层面来分析则是有效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师在课堂上抓准了生成点,以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一次地品读,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与课文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了深入对话,这样的阅读教学是十分高效的,也是十分精彩的,能够有效地彰显小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个性与创意。

总之,个性化解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个性化阅读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正确把握小学生个性阅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为小学生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引导他们通过个性阅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从而演绎与文本对话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月色杏花个性化
又见门前杏花开
塞北月色美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独行皎洁月色里,寻你前世泪
杏花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