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2015-01-19 10:38李维刚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期
关键词:闪光点自卑关心

李维刚

学困生是指由于后天的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偏差或学习成绩差,以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那么学困生究竟由那些因素形成的呢?

自身原因。学习兴趣低,打心底里就讨厌学习,学习没有目标,缺乏上进心。大多数的学困生自制能力差,上课不听讲,发言不积极,甚至扰乱课堂纪律,课下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长期的这种学习方式,导致自卑心强,缺乏自信心。学困生一直处于班级的最“底层”,心里一定很自卑。从而缺乏学习的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挫败感强。

家庭原因。家庭的原因更多的要归咎于父母。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一点都不关心。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考得不好时,就严厉斥责甚至打骂,导致孩子厌学,失去学习兴趣和目标,没有学习动力;还有一小部分家长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勇气和信心。

外界原因。这里的外界原因包含了两方面: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在学校里,老师的眼里只有优等生,而学困生大多受到冷落和不关心。有的老师讲课不生动,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还有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学校周边环境状况不好,如“网吧”、“游戏厅”众多等,这些都导致了学困生的学习的基础差,学习不扎实,意志力薄弱。

教育转化学困生,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转变固有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切儿童绝对同样适应的……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受到他的个人的世界。”作为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老师崇高的道德情操。热爱学生并不是只爱优秀的学生,而是要热爱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给他们无私的爱和关心,不要让他们的心里产生自己是多余的人的想法。老师只有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这是帮助学困生改变的关键一步。

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老师要认识到转化学困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转化的过程中,学困生的态度会发生多次的变化。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在他们付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老师可以给他们多一点鼓励。不要对他们说一些放弃的话,只要那份坚持和耐心在,他们会因为你的坚持和耐心所感动。

其次,转变学困生本人的思想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努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乐趣。学困生一般都有厌学情绪、自卑情绪,转化学困生就要使他们由“要我学”主动变成“我要学”,由害怕困难到主动克服困难,由自卑变得自信。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用一些人物刻苦学习的事迹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对待学困生仅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我们对每个人所提出的要求,都表示出对于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在班级中想要建立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就要充分地放下自己的架子,学会尊重学生。这样,学困生才能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认真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如果连在学校里也受到同学们的讥讽和嘲笑,受到老师的训斥和挖苦,会让他们从心底里对学校产生厌恶。这就要求老师在班级当中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对学困生冷言冷语,在批评他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批评的方式。

与此同时,老师在班级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于学困生,老师不能吝啬对他们的鼓励性评价。对于班级里的学困生和其他的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要按照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和评价。如果老师能认真地挖掘他们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地表扬他们的一点点进步,这会让他们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认真学习的勇气。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相信,只要老师坚守那份执着,什么样的学生都会被感化。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关心与鼓励,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棉花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闪光点自卑关心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开心与关心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