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勇
以月抒怀,古今相通。《月亮代表我的心》《明月千里寄相思》《彩云追月》《月亮走,我也走》《十五的月亮》《月亮船》《花好月圆》《月光下的凤尾竹》《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月朦胧鸟朦胧》等,这些歌曲广为传唱,耳熟能详。但如果要问:古人和今人哪一个对月亮感触更深?回答还是古人。应该说,钢筋水泥的森林、都市喧嚣的灯光、昼夜穿梭的车流、终日弥漫的尘埃、浮躁不安的内心遮蔽了美丽的自然,拉远了人们和月亮的距离。
月相变化,在古人看来是常识,在今天看来却成了天文知识,也成为学生深入解读古代诗歌作品的一道障碍。所以,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从科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对有关月亮的古代诗歌重新进行解读。
一、整夜悬天的“满月”
歌曰:“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这时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这期间的月亮,在空时间最长,日落而出,日出而落,夜半高悬于南中天。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的《前赤壁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生查子》),“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 (刘禹锡的《踏歌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等。诗中的月亮都是满月,黄昏日落后便在东方升起。
这期间的月亮,亮度最高,地表反射光强,视野开阔,画面反差大,诗歌中的明月多指“满月”。如,“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的《和子由中秋见月》),可见其亮度之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可见地面如霜般的发射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出塞》),可见满月的光下诗人视野的广阔。
二、夜半而落的上弦月
歌曰:“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上弦月约正午时分出现在东方,由于有太阳存在,故而看不到。黄昏时,它运行到正南天空,子夜时分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仅上半晚可见。
月出中天,夜半西落,形状为一大写的D字,是上弦月最主要的特征。时至午夜,月亮西垂,夜深人静,很多诗人借助月相表现时间。如,“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的《江村即事》),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就是指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再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桥夜泊》),时至午夜,本该酣眠,可诗人因科举落第,对愁无眠,也是借月相言愁绪。
三、夜半而出的下弦月
歌曰:“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这时看到的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前后,高悬于南方天空,太阳升起后就看不到了。实际上,到正午时分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所以仅下半晚可见。
午夜月出,黎明隐没于南中天,形状为一大写的反D字,是下弦月最主要的特征。下弦月的亮度仅为满月的一半,但是它夜半而出,对比以前的无月场景,这突然增加的亮度,也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也是经常触发诗人灵感的原因。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夜半时分,月亮升起,离开枝头,这猛然增加的光亮,惊醒了已经入眠的喜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在这夜静春山空中,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山的清幽与空寂。
四、古代诗人喜爱咏月抒怀的文化背景
从远古到近代,月亮一直是人们身边重要的自然景物,星斗衬托下的月亮,成为夜间景物的主体。人们与月相伴,伴月相思。很早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民间中秋赏月活动,肇始于魏晋,大盛于唐宋。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
古代诗人还常常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李白的《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几句诗,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意蕴十分丰富。宁静幽美,轻松自由,纯洁无暇,自然美好,时空永恒,凄凉孤寂,悲欢离合,等等,都能通过月亮来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的不同情怀。只有了解月相变化的自然规律,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深入地进行文本解读,才能真正读懂作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