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形势下的中学语文教师

2015-01-19 15:29陈积刚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语感创造性素质

陈积刚

一、突出的专业特长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践性很强的过程,不可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需要反复训练,需要模仿,需要教师示范。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从语文能力来说,就由许多要素构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必须有突出的专业基本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应是非常突出的,在朗读、阅读、书法、写作、辩论、演讲等各方面更应独占鳌头。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才华去影响人,去感染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听说读写,什么都平平常常,样样都马马虎虎,又怎么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师,光会一般的讲讲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让人惊叹不已的语文方面的卓越的专业特长。

二、好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质中的核心,一个人语文素质如何,不是看他认识了多少字,熟记了多少成语典故,决定语文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语感,就是对语言材料的敏感强度,对语言材料非常敏感,就是语感强。“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翅浮在天宇一般。”句中为什么用“踞”而不用“坐落”,如果能感受到用“踞”的妙处,那就说明语感强,有对语言形象性的敏感。由于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带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因此,许多语文试题都没有涉及它,以免答案的五花八门而无法量化,失去客观性,给评分带来麻烦。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语文教师既不注意学生的语感训练,也不注意自身的语感修养。他们讲来讲去,总爱讲那些含义明晰的、答案唯一的语言材料,学生缺乏语感训练,考试成绩也许是高的,但语文素质绝不会也是高的。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培养语感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对语言材料有独特的敏感性。

三、深厚的文学底蕴

文学素质是语文素质中处于较高层次的一个因子,也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成分。一个高素质的人,不管是学文科的人,还是学理科的人,必定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在应试教育的课堂里,学生的文学常识普遍较好,对某个作家有什么作品,是什么样的体裁,作品的主人公是谁,往往也能说得一清二楚,有的甚至还能说出出生卒年、月、字、号等,但文学素养却普遍较差,不要说形象地再现与重新创造,就是文学语言的品味和情感的共鸣,也往往难以实现。原因何在?就是为了考试。应试所考的普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是可以用客观题来检测的文学常识,而对于文学素养中的其他一些内容,往往因量化困难而不予考虑。这样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只重视常识性的东西,以为文学常识就是文学素养。讲小说,就是讲人物性格一两点,讲结构一两点;讲诗歌,

就是讲难字难词、修辞方式,背一背名言警句。如此教学,学生自然不会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久而久之,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也会渐渐地老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文学人才,应该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四、灵活的创造性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根据自身的生活与体验,充分发挥创造性,让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自由王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启发。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教学中,学生一旦真正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此时,倘若教师自身的思维也颇具创造性,并能体现在各个环节中,那么,这思维的火花必定能成为理想的智慧光芒。反之,教师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老是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去灌输,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因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本身就是一种更高、更深意义上的教育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感创造性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语言与言语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