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唯一一家新开业的独立书店

2015-01-19 04:10
海峡旅游 2014年7期
关键词:会社渔村文史

去年十月开幕的三余书店,是高雄近十年来唯一一家新开业的独立书店,也是台湾南部仅有的几家新书书店之一。台湾图书经销体系决定了新书店在台湾的南部极难生存,经销商向台中以南发货需要负担更多的营销成本,且南部书籍消费的数量远不如北部。面对这样的难处,经过一年多的论证和考量,三余书店的四位股东仍决定开设这样一个空间,为地方发声,关心公共事务,试验从民间走出的文化可能。他们期望书店成为高雄,乃至南台湾人的文化之窗,向外介绍高雄文化创意内涵,对内聚集高雄人的文化思维。因此,这里的书籍不那么连锁书店,有许多是一人出版或是小出版社的出版物,也有很南部特色的闽南语文学,并专辟一区贩售和高雄历史、文化、生活有关的出版物。

二战后建造的三层透天厝经过改造之后成了三余书店的所在。地下一层是展览空间,一楼是书店,二楼是餐厅,三楼是表演场地。开业前,三余办了一次“公民论坛”,配合“农村武装青年”的音乐表演,空空的建筑体里挤进了大约150人,进不去的人,索性在人行道上聊天。“那一天,我们发现,高雄年轻世代有个东西呼之欲出,他们需要有一个平台。这鼓舞了我们,也许在高雄开书店是有可能成功的。”三余书店店长钟尚桦说。

书店开业以来,俨然成为高雄地方艺文、社会运动,或是人们关心公共议题的场所以及地方文化聚集交流的集散地,一些精神理念或公共议题的发想由此传达出去,对于高雄在地人事物有兴趣的同好,相聚于此。

《雄好呷:高雄101家小吃慢食、至情至性的寻味纪录》

作者: 郭铭哲

出版社:木马文化

到台湾玩必然会想到小吃,如果没有好的地陪,那就带上一本《雄好呷:高雄101家小吃慢食、至情至性的寻味纪录》。这本书搜罗的高雄当地特色小吃,从特色早点、米面食、古早味冷热饮到点心、火锅与伴手礼,大多是土生土长的高雄人从小吃到大的无名传统店家,食材安全、口味绝对禁得起考验。从大街小巷的中、老字号店家,从吃的角度,了解高雄历史人文,不失为认识这座城市的另一种方法。

《打狗渔村》

出版社:田园城市

作者:卢昱瑞

《打狗渔村》汇整了作者卢昱瑞1999~2013年在高雄沿海渔村拍摄的景色静照,有渔人故事、渔村地貌变迁、季节性捕捞纪录、海边人文风情等,165幅摄影静照呈现高雄沿海多元样态。

卢昱瑞从钓鱼说起在高雄的海边故事,钓友告诉他,“每次钓鱼就像在钓地球”,因为经常钓到一些未知名的东西,又沉、又重,要花上全身吃奶力气钓起,就像在和地球搏斗!“钓地球”十分有画面感,钓鱼时那吃力的拼劲,一点不比“老人与海”轻松吧!在海边,有好多故事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想象。听卢昱瑞聊高雄海边,很趣味。

《滨线追忆:哈玛星的五四三》

作者:李侑谦、林佩颖、陈坤毅、曾愉芬、潘逸娴、卢昱瑞、蓝杰鸿、叶昀裔

出版社:打狗文史再兴会社

高雄的根,始于打狗港湾。日据时期,日本人在台湾筑铁路、造港口,当时的鼓山高雄港区是“领事馆”、洋行汇集的地区,以旗后市街和哨船头一带最繁荣,后来因腹地不足,延伸到新滨町,后人称为“哈玛星”,当时纵贯线铁路的终点站“高雄港站”,也在此兴建。

火车站前通常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商业区,因此“新滨老街屋群”在当时就规划成商店聚落,昔日老旅馆、高级料理店、明治制果配给所等,这些历史纹理的元素至今依然存在。打狗文史再兴会社从保留新滨老街屋开始,进而关注高雄的文化政策和文史保存,《滨线追忆:哈玛星的五四三》是打狗文史再兴会社邀集老街屋民众一同书写、口述历史的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社渔村文史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晚清时期山东乡村日常生活探析
CATTLE CLASS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现代社会秩序下民间会社的组织功能
——以河北涉县为例
韩国泡沫臭氧水系统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