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广斌 鲁君萍
七月的巴尔鲁克山,一山连着一山,碧绿、苍翠如波涛般涌入眼中,给人们以无限遐想,这里就是九师一六一团——梅莲的故乡。只要问及梅莲,从孩子到老人,大家都会告诉你很多关于她的故事。散住在团场连队周边的察汗托海牧场、五星牧场的哈萨克族牧民一提到她的名字,都会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心中最好的人,是我们心中圣洁的雪莲花。”
梅莲身上总是流露出从容、干练、温文尔雅,脸上总挂着的浅浅笑容,使人备感亲切。
梅莲从医26年来,一步步走来所获得的荣誉不断,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白求恩奖章、中共十八大代表等。朴实的梅莲面对荣誉,却总是说:“我也没干啥了不起的事,就是为职工群众和牧民们看看病,这都是我分内的工作。”
朴实的语言涵盖了多少辛酸的泪水。1972年,年仅3岁的弟弟因患麻疹在送往60公里外团部的路上不幸夭折,让家里人痛苦万分。
也正是当年,在这里长期居住的7个职工家庭都留下过同样痛苦的记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助地悄然离去。
因此,梅莲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让悲伤和痛苦远离自己身边的人。初中毕业后,梅莲被分配到十四连工作,她白天挖防畜沟干体力活,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煤油灯下苦读医书,自学针灸,早晨起来,她的脸颊都被煤油灯熏得印着两团黑晕。3年间,她扎遍了全身每一个能触摸到的穴位,读了许多中医学著作,并如愿考上了山东齐鲁中医大学函授部。在九连当卫生员期间,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了20例脑血管疑难病例。
在人们的心里,梅莲就是治病救人的天使。
九连职工喻再云因突发脑溢血而导致偏瘫,梅莲用西医结合针灸疗法,让他拄着拐棍下地迈开了步子;李其英老人突患鼻衄,梅莲采用中医血余炭疗法根除了他的病根。一次次手到病除,一回回热情待人,梅莲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信赖。
一位梅莲曾经的患者阿依古丽告诉人们一个故事。1995年8月的一天,她在草地上做饭,双脚不慎被滚沸的面汤烫伤。她按照牧民们的旧习,在脚上捂了两团鲜牛粪,不料造成严重感染,几天后脚就溃烂得不成样子。
看到阿依古丽惨不忍睹的双脚,梅莲的心一下揪了起来,她果断地让阿依古丽住在诊所接受治疗。
因为要放牧,阿依古丽的丈夫无法留下来照顾妻子,就把妻子和刚满1岁的儿子托付给了梅莲。她每天给阿依古丽治疗、做饭,照料她的生活起居,还帮她带孩子。
半个月后,阿依古丽的伤痊愈了。告别梅莲的那天,她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搂着梅莲,久久不肯离去。
在连队从医24年里,每当深夜,听到狗叫声、马蹄声、摩托车声梅莲就会习惯性地醒来;听到敲门声、电话声,她会立马起身背上药箱出门,生怕延误患者病情,她常常一人住在卫生所。
多年来累计接诊约7万人次,光为患者垫付医疗费就达4万余元。
哈萨克族牧民世代居住巴尔鲁克山的山坳里,马是惟一出行的交通工具。梅莲每次出诊骑马一行就是十几公里,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干馕,渴了就喝口路边的溪水。
她也无数次从马背上跌下摔伤,但她都会默默承受,爬起来拍掉身上的泥土,继续她的巡诊之路。
梅莲永远忘不了的是1987年她当连队卫生员的第一个冬天。
那天很冷,要到60公里外的团部拉药品,早上6点她赶着马爬犁就出发了。走到半路,下起了大雪,风挟着雪片吹打在脸上,好像刀子切割着面颊。她身上裹着皮大衣,脚上穿着毡筒,仍抵挡不了刺骨的寒冷。
雪越积越厚,马累得竟不肯走了。梅莲只好从马爬犁上跳下来,牵着马步行,一步一趔趄,晚上11点才到裕民县城。
在冰雪覆盖的山路上跋涉了17个小时,梅莲又冷又饿又累,看到团部通明的灯火时,她忍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正是因为这种种的艰难,梅莲更加意识到精湛的医疗技术对深山里的职工群众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一次大雪封山、一次不经意的耽误就可能让患者失去生命。
2012年,梅莲从连队调任到一六一团医院当院长,时年已经47岁了,工作形式的转变,使她的工作越加繁重。但她总是想方设法抽时间到基层连队、山区为职工、牧民巡诊,加倍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奉献给热爱的工作。
现在的一六一团医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先进的医疗器材配备更加完善,医疗保障明显加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梅莲每天带领着全院医务人员,努力提高着职工群众的健康水平。
她希望坚守在边境一线的连队卫生员能有机会享受到培训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为边境一线的职工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她更加希望能缩小团场与地方的人才待遇差距,给技术人才创造发挥作用的好环境、好平台,使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乐于扎根边疆。
兵团广播电视台《快乐一线》栏目在一六一团录制节目,梅莲接受采访,面对自己最熟悉的人们,她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说出了最想说的话:“感谢父老乡亲,感谢培养我的领导,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现在,我会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