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格之中有大格——观王定成的书法

2015-01-18 05:51安黎
西部大开发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养书体王羲之

文 / 安黎

在浮躁的世风里,哗众取宠的书者遍地皆是,但真正能让我心旌摇曳的书法家,却寥若星辰,少之又少。一个书法家,有无造诣,有无成就,唯一的证据,就是他的书法作品。

王定成的书法最先冲击我视觉的是它的形体。同样是方块字,但一到他的笔下,却显现出特别的神韵来。那些字体,像山野里的动物,自由自在地游走,无拘无束地奔跑,冲破了条条框框的羁绊,剔除了僵化格式的禁锢。但仔细端详,仔细品味,却发现他的字体,狂而不颠,醉而不烂,在别具一格之中坚守着某种大格。他融合了古代书法的各种流派,各种技艺,把北魏隶书的凝重与魏晋行书的奔放,聚合为一,从而冶炼出自己独有的书写方式。因此,他的书法,恣肆而有节制,洒脱而不漂浮,背靠传统又颠覆传统,适应现代,但却没有陷入矫情媚俗的泥淖。一种超越世俗的脱俗,一种芙蓉出水之后亭亭玉立的洁净,一种“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浸润,如云似雾,在字里行间蜿蜒弥漫。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王定成的线条,比起别的书法家,似乎多了一些颤抖感。也就是说,他的字,仿佛是用一只颤抖的手书写的。线条上,多了一些细微的弯曲,多了一些折叠,多了一些变化。这样的书写,如蟒蛇攀墙,滋生出了一种若隐若现的动感。如是,他的书体,既肃穆如坐佛,又烂漫若摇曳之花蕾;既沉稳如石雕,又婀娜似窈窕之淑女。开阔无疆,但收束有度;奇崛耸立,但不咄咄逼人;在不变中求变化,在平常中凸显不平常,在跌宕中铺陈平坦,在迂回中宣泄流畅,在新颖里回归素朴。

由英国利物浦博物馆和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书法家王定成书法展于2015年2月在利物浦博物馆举行,众多英国市民和当地华人华侨慕名前来参观,探寻东方艺术的奥秘。图为王定成先生为当地儿童书写中英文姓名。

王定成对王羲之倾慕有加。作为中国行草的翘楚,王羲之对王定成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这从他的笔墨中可见端倪。他的书法,确实汲取了王羲之的某些精神元素,从而使自己的笔锋,与王羲之显现出了形似而神似的特征。但我知道,他追随王羲之,但却不拘泥于王羲之。博众家之长,经过数十年的修炼,固化成了自己的书体风格。这种风格,不但在其行书草书有所表现,而且覆盖了隶书等多种书体。

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一门技艺。书技和书艺,一字之差,但却天壤有别。看似简单的一幅字,它并不是线条的简单罗列与排比,而是浓缩了作者学养之厚薄,见识之远近,心胸之豁狭,人格之清浊。王定成的书法之所以透露出洁净之气与浸润之态,除了数十年的刻苦磨砺,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自身的修为。一个书法大家之大,并不等同鼓噪的声音之大,而在于其内在精神的辽远与丰富,在于其学养的丰沛与深厚,在于其做人的高洁与善良。王定成具备了作为一个大家的人格要素与修养储备,加之他铁棒磨成针一般的书写功力,我相信,他的书法,一定会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和更持久的时间里,为更广泛的人群所称道和瞩目。

王定成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学养书体王羲之
王羲之送字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诗的“别材”与学养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王羲之 兰亭序》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王羲之 丧乱贴》
论情性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