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
咳嗽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症,引发的原因也很多。用中成药治疗咳嗽,需对症选择。
中医治疗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一、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
首先介绍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其应用有寒热之分。
1.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咳痰,痰稀色白量多,并伴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或有发热等。
用药:选用通宣理肺丸、蛇胆陈皮液。
功用:前者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风寒外感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后者顺气止咳,温肺化痰,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痰多等症。
2.风热咳嗽
症状:咳嗽不爽,痰黄或黄白而稠,伴身热、汗出不退、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口渴咽痛或声音嘶哑等。
用药:选用川贝枇杷糖浆、急支糖浆。
功用:前者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咳嗽及支气管炎。后者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
3.风燥咳嗽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咳甚则胸痛,伴有咽干鼻燥,或咽喉痒痛,恶风发热等。本型咳嗽多发生在秋季。
用药:选用枇杷叶糖浆。
功用: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肺热燥咳,痰少咽干。
二、治疗内伤咳嗽的中成药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并常伴脏腑功能失调症状,属邪实正虚。多见以下三种类型。
1.痰湿阻肺
症状:咳声重浊,咳嗽痰多,痰白而稀,晨起为甚,伴有胸闷脘痞、胃纳不振、神疲懒言、头身困重、大便时溏等。
用药:选用半夏糖浆、桂龙咳喘宁胶囊。
功用:前者止咳化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痰多。后者止咳化痰、降逆平喘,用于痰湿阻肺复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涩涎盛等症。
2.痰热壅肺
症状:见咳而气急,痰多色黄质稠,甚或痰中带血,伴有口鼻气粗、口苦咽干、咽痛、胸闷等。
用药:选用蛇胆川贝口服液。
功用: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3.肺肾亏虚
症状:多见于长期反复咳嗽或伴喘息者。遇冷或劳累后咳嗽发作或加重,咯痰无力,易感冒。
用药:选用金水宝胶囊。
功用: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所致的久咳虚喘,神疲乏力等。
三、咳嗽患者自选中成药几点注意
1.中医将咳嗽分为很多类型,重要的是要弄清自己的咳嗽症状如何?如咳嗽是否有痰?咳痰是什么颜色?咳嗽痰量多少?有无恶寒发热等等。
2.购药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注意事项。如孕妇慎服肺力咳、半夏露,糖尿病病人禁用急支糖浆、川贝枇杷膏,高血压病人慎用含麻黄的药物如通宣理肺丸、半夏露,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鲜竹沥。含有罂粟壳的镇咳药主要用于长时间比较剧烈的频繁干咳者,不适用于急性咳嗽,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司机、年老体弱者等群体应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3.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果自行购药服用三天无效,或者在服药期间出现咳嗽加重、发热、胸痛、咯血等现象,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可盲目更换药物或自行加大服药剂量。
4.40岁以上且长期大量吸烟者,出现刺激性呛咳,或咳嗽、咯血,应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系统检查,不要自行购药治疗。
四、缓解咳嗽食疗方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吃一些适宜的药膳,也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下面介绍几款药膳方供大家参考。
1.萝卜葱白汤
材料:萝卜一根,生姜两片15克即可,葱白6段。
做法:锅里放三碗水,下入切好的萝卜,煮熟后,将葱白、姜下锅,煮成一碗汤,带渣一次服下。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
材料:红糖30克,生姜两片(大约15克即可),红枣30克。
做法:锅中加三碗水,加入红糖,鲜姜,红枣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可痊愈。
驱风散寒。适用于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等。
3.芫荽汤
材料: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发汗透表。适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蜂蜜蒸白萝卜
材料: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发汗散寒,止咳化痰。适用于风寒咳嗽。
5.贝母蒸鲜梨
材料: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
做法: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清热化痰,散结解表。适用于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 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6.冰糖燕窝粥
材料: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7.萝卜胡椒
材料: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
做法: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下气消痰。适用于治咳嗽痰多。
8.玉米须橘皮煎
材料:玉米须、橘皮各适量
做法:玉米须、橘皮共加水煎,日服2次。
止咳化痰。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