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三三制”作文合作评改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2015-01-17 15:29余大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评语分组评价

余大林

在一般教育模式下,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写,学生作文教师改,并且还要“精批细改”,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通例。然而现实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批改作文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沉重负担,因为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基本上都是七八十人,一个语文教师改两个班的作文,全收全改需要多少时间?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只练不改,学生提不起精神,达不到训练目的。这样的现实,很难想象作文教学会有较好的效果。面对教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能力,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

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在这些新的写作观念的指导下,近几年,在作文评改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发现“三三制”作文评改给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一、“三三制”作文评改方法

“三三制”,即三个学生为一个评改小组,每人评改三篇作文的作文评改形式。作文写好后分组收起,再随机分发给每个学生,同桌三人交换评改,因而每个学生的作文都会得到三份评语。确立这一模式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学生座位多为三人一排,便于商讨交流;二是评改三份作文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也乐于接受;三个人评改一篇作文,基本上都能评价到位,作者也能从中看到自己作文的得与失,有利于促进作文写作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在进行“三三制”作文评改探索时,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作文写完之后由科代表分组收起,随机分组下发,学生依据要求从某一个角度对作文进行评价,学生当天评改完毕,然后再收交上来;第二步是教师将学生评价了的作文进行总览,必要时再写出自己的评价,并做好记录,在第二天至少第三天讲评作文,作写后指导与评改总结。

第一步,学生按照评改要求评改作文。向学生提出如下四种评价模式:

1.对作文文本的评改。我按照由浅入深设计了四个层次,有明确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操作。

2.对作者写作态度、情感表现、价值取向的评改。

3.评改者创造性评改。针对所评改作文的不足,评改者在旁边或后面另写一段或几段文字,来充实或替换原文内容。

4.评改者启发感悟类评改。针对原作的全篇或某一方面,评改者写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或所触发的感想。

第二步,讲评作文时,师生共同对本次作文及评改进行总结性评价。

作文评改完成后,再次将作文收交上来,各评改小组列出推荐的优秀作文和特色作文。教师总览学生作文及评语,作好记录,必要时复印学生的作文及评语,为上作文评讲课做准备。评讲课上主角是学生,然后由教师进行写后指导总结,一般点到即可。

二、关于“三三制”作文评改试验的几点思考

1.评改作文不应盲目因循高考,要切中学生实际。

目前,很多教师改作文都是依据《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作文评分标准来评价学生作文的,并且美其名曰“紧扣高考要求”。殊不知,高考考试大纲中的作文评分标准是一种选拔性标准,旨在树立一个标高,作文符合某个标准就得某类分数。这既显示出改卷的公正性,又使得改卷教师容易操作。但是学生平时写作文并不是仅仅让教师给出一个公正的分数,还包含着诸多的诉求。

2.评改作文不应过多挑错,要多鼓励和促进。

教师因为见到的作文类型多,鉴赏评判能力高,对学生作文,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洞若观火,多喜欢用红笔划出学生作文的毛病所在,并且不经意间就会把“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思路不清”、“中心不明”等评语写上。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竟然老是这个样子,哪有不害怕作文的道理?哪还有信心把作文写好?因此,评改中要做到多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3. 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要做作文写作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三三制”作文评改不光是让学生去批改作文,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促进。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参考者和促进者。

4.评改作文必须注重实效性,不能拖很长时间。

缩短写作和评改时间,趁热打铁,让学生保持写作热情,这是进行“三三制”作文评改取得成功的关键,始终保持新鲜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不二法门。实践证明,在“三三制”作文评改中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全得益于作文的写作评改的周期短。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语分组评价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