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李晓燕
摘要:声乐从产生到现在,都体现着其不同的功能作用。周代是声乐艺术繁荣的时代,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乐类型,有用于劳动的歌曲,用于表达意见的歌曲,用来讽刺的歌曲,用来送别的歌曲和用于乞讨的歌曲等。本文试从周代不同的声乐类型为例分析并阐述声乐在古代社会的功能导向性以及声乐艺术在古代社会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周代 声乐 功能导向
声乐艺术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起源于什么?自古以来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讨论。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音乐。其实,音乐的最早形态就是声乐。因为,声乐艺术是用艺术歌唱的方式来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善美情感的,是人类在劳动创作的过程中谱写出来的美丽篇章,有着美和多样性的特点。
周代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在文化上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的发展到其衰微的过程。春秋末期,“礼崩乐坏”,“无物而不在礼”的一元文化,被生动、活泼的多元文化所代替,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声乐在这个时期也彰显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周代以前,声乐就有了其源头。
远古时期,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人们必须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便产生了音乐,即所谓的劳动之歌。可见,音乐与劳动是不可分割的。《淮南子》有记载:“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论,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善矣。”这段话说明,音乐的功能是有利于人们团结力量共同完成合作任务的。这是有载于周代的较早的劳动号子雏形。周代的劳动之歌体现了声乐功能的团结合作意识,对劳动起到了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为人们的劳动增添了乐趣,减少了苦力。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是整个周代社会的诗意表达,展示了全社会的情感世界,当然也包括声乐。我们说诗歌,有诗就有歌。诗经中不乏一些好的诗歌,其中的精华就是《国风》。国风中的《陈风》10首,描写的是周代陈国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周代陈地的社会生活和礼俗。这些歌谣是带有讽刺意味的民歌,揭露了周代陈国当权者腐朽的政治。国风中的讽刺诗数量众多,内容广泛,包括讽刺贵族的性丑闻、残酷的经济剥削和野蛮的活人殉葬等。《诗经》中《陈风》——墓门,讽刺了陈国国君桓公之弟恶劣的品行,揭露了他人性的恶以及人们想像斩荆棘一样把他除掉的愿望。另一首带有讽刺意味的歌谣是《株林》,讽刺了陈灵公君臣淫乱之事。在中国古代发展的历程中,老百姓在统治阶级面前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只能忍受不能反抗。为了表达他们心中的不满,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他们就只能借助歌曲来讽刺统治阶级的言行举止,以期发泄内心的愤恨。此时,声乐充当了百姓传递心声的桥梁,把他们心中想要表达却又不能表达的情感寄予其中。这就体现了声乐功能的话语代表权,为声乐的感情表达插上了思想的翅膀。
我们常说,艺术是无价的,是不可买卖的。但是当生活遭遇困境时,艺术的价值也可以是“有价”的。声乐艺术也是如此。“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载自:《列子·汤问》。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艺术被“出卖”的形式,即韩娥“乞讨”唱歌。当然,此处的“乞讨”并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纯粹的乞讨,而是在艺术庇护下的带有艺术内涵与声乐价值的一种抒发感情与生活情境的方式;韩娥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即来于此典故。韩娥高超的声乐技艺,对当时人们学习声乐有很大的效仿意义,这也预示着后来我国声乐演唱水平的高技艺和高水平。这里声乐的功能已经不单单是人们情感的表达了,此时的声乐演唱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声乐的功能导向可以是用来“谋生”的一种技艺。
除了以上的几种声乐类型以外,周代还有用于表达意见时,送别时的声乐歌曲。无论是表达意见还是送别的歌曲,都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时的一种慰藉。歌曲,就像是一个人类内心深处的朋友,总在不同的时刻以不同的音调,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书写着歌唱者内心的情感独白,宣泄着歌唱者内心的情绪。周代的音乐在音高、调性、移宫换调方面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概念,在歌唱中除五声音阶外,也常加用偏音变徽、变宫而形成六声或七声音阶,从而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增强了声乐功能的导向性,这些功能导向作用可以从声乐作品的曲调高低,旋律的走向方面得以印证。此外,声乐还有娱乐功能;《韶乐》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其音乐艺术魅力的表现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当然,声乐还有教育功能、意识功能、社会功能和治疗功能等。由于歌唱在周代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流行,当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唱家,有韩娥、秦青、薛潭、王豹、绵驹等。《列子·汤问》有载:“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此描写秦青高超的歌唱技艺,其歌声高昂、激越,直上云霄。歌声振动了林木,使森林发出嗡嗡的回响;歌声遏止住了天上飘荡的白云,使它们也停了下来,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响遏行云”。他们高超的技艺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还是被我们所叹服。
声乐艺术,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歌曲,都是紧紧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围绕着我们的情感的。在歌曲中我们体会着喜、怒、哀、乐等等各种情绪,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有了一定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点,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审美思想。周代声乐艺术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民族声乐艺术趋于完善和成熟。周代声乐的发展是当代声乐艺术发展的沃土,其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可汲取的养料,继承了传统民族声乐的精华,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从周代声乐类型的分类我们了解到,声乐在人们的生活劳动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使人们自动调节自身的情绪,调解内心的情绪波动,调剂生活烦恼得到美的享受。声乐,“悟理于情,情理相溶”,从而改变人的世界观、道德观,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声乐通过情感来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品德和时尚的变化。声乐对充当了一个医者,它调节了人体各大生理系统,连接了人体的律动、心脉、血气、筋络等等器官,刺激人们的心理和大脑,从而给人一个健康的生活空间。周代是一个民间歌唱家和声乐作品大量盛产的时代,无论是歌唱家的歌唱技艺还是声乐作品的创作,都展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特征,突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播、流变及创新提供了范本,迎接声乐艺术的必是一个百花争艳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静.谈声乐的社会功能[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02).
[2]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3]孙继楠,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赵敏俐.略论诗经乐歌的生产、消费与配乐问题[J].北方论丛,2005,(01).
[5]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