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盛姗
摘要:当使用Pro Tools完成缩混之后,我们需要把作品导出成为一个立体声文件,通常的做法都是选择"并轨到硬盘"。这种导出方法是不是最佳的选择呢?本文针对此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Pro Tools 操作 并轨
Pro Tools是在专业音频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音乐编辑软件之一。但是在模拟时期,当人们使用模拟设备完成缩混工作之后,我们会将这个缩混好的成品转录到一个立体声的磁带上,比如有四分之一英寸磁带和半英寸磁带,又或者是DAT上。即使是在早期刚开始使用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时候,很多人也还是喜欢将成品转录到另一套数字音频工作站上,或者是高清数字录音机上。
之后,可刻录的CD变得流行起来,使这种导出文件的方式发生了转变,人们希望用更简便的方法生成立体声文件,并且可以直接导入CD刻录软件中。Pro Tools在很早的版本中就已经使用“并轨到硬盘”作为导出立体声文件的方式了。当你使用这种方式导出时,Pro Tools会将音乐从头到尾播放一遍,并根据你选择的音频格式和导出位置将文件保存起来。这种处理过程是实时的。有一些人抱怨这种并轨的过程很浪费时间,因为需要导出的文件时长有多长,你就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在早期也确实有一些其他的音频软件可以用比这种实时处理更快的方法完成并轨,不过事实是,非实时的并轨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简单看一下Pro Tools的“并轨到硬盘”是怎样操作的。当你觉得不需要对分轨进行任何处理了,你只需要在时间线上设置好左右边界作为导出的范围,选择“并轨到硬盘”,Pro Tools会弹出并轨对话框(如图1),你需要选定文件格式以及采样率和比特率。
在并轨时你还可以有三个选择。第一是选择合并成单声道(Mono),这时左、右声道的信号会叠加到一起,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预留更充足的电平空间,因为当左、右声道叠加到中间通道时会有3个dB的电平提升。第二种将左、右声道导出成两个独立的单声道文件(Multiple Mono),命名会分别在原来的命名上加上“.L”或“.R”(比如将导出的文件命名为“分轨”,导出后会有“分轨.L”和“分轨.R”两个单声道文件),如果之后还需要把文件再导入Pro Tools中,这种选择可能是最好的。第三种则是导出立体声文件(Stereo Interleaved),也就是我们通常接触的立体声文件形式,如果接下来你需要把文件刻录到CD,就应该选择这一种方式。
如果缩混的工程文件是48bit,在并轨时,Pro Tools实际上会在后台创建一个24bit的文件,然后再将这个24bit文件转换成你选定的格式。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Convert During Bounce”这个选项,就是指在并轨的过程中完成格式的转换,这会增加电脑的数据读取量,如果想减轻cpu负担,更安全的选择可能是另外一个“Convert After Bounce”,也就是在并轨完成之后再进行格式转换,但这会让时间变得更长。
设置好文件格式,点击“Bounce”按钮之后,你还需要对文件进行命名,以及选定磁盘位置。默认的储存位置是在工程文件夹下“Audio Files”文件夹内,但是因为“Audio File”文件夹下存放着所有的音频片段,并轨文件储存在这里是不便于寻找的,所以更推荐直接储存在工程文件夹下。点击“Save”按钮之后,Pro Tools就开始并轨了,并且实时播放整段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工程会被冻结,你不能进行任何编辑操作。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并轨可能导致的问题。实际上,使用“并轨到硬盘”存在大量的潜在问题。比如说,如果工程当中使用了非常多的自动化处理,在并轨的过程中,如果电脑处理不过来,Pro Tools会简化自动化处理,而不是中断并轨过程,这就意味着最终的并轨文件可能在自动化上出现错误。又比如你的工程非常庞大,音轨数很多或者进行了很复杂的编辑,电脑也可能在并轨时报错,如果出现报错信息,可以尝试以下的一些操作:
1.将硬件缓冲大小(H/W Buffer size)调大,能够减轻电脑的运算压力。
2.关闭所有的插件窗口(拖动插件窗口都会增加处理压力)。
3.并轨前最好在时间线上选定起点和终点位置。
如果尝试了以上操作之后,“并轨到硬盘”依然不能顺利完成,那就要用其他方式来对工程进行并轨了。比如说内录,或者又叫做“并轨到轨道”,这种方式在音轨不够用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假如我们只有8轨声道,1-6轨都用来录音了,这时可以先对1-6轨的素材进行简单缩混,然后录制到7、8轨上,这样1-6轨就被释放出来又可以录新的素材了。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并轨后的文件不能再进行分离,但是为了释放出音轨,这是唯一的选择。在缩混时为了释放cpu资源,以便于能挂更多的插件,也经常“并轨到轨道”。在Pro Tools中要进行“并轨到轨道”是很简单的,只需要将需要并轨的信号都发送到一对母线上,并新建一个音频轨来接收这对母线上的信号,然后完成内录。
这种“并轨到轨道”的方式同样达到了并轨的目的,但是相比较“并轨到硬盘”,“并轨到轨道”对系统造成的压力要小得多,所以当“并轨到硬盘”出错时,推荐使用“并轨到轨道”的方法。它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在“并轨到轨道”时,工程并不会被冻结,仍然可以滚动浏览,最重要的是,可以对工程当中的一些片段进行修补。当选择“并轨到硬盘”时,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做修改,你只能再重新并轨整段音乐,也就是说要从头到尾再播放一遍。如果工程只是一段3、4分钟的歌曲,这个问题好像还不是特别严重,但如果是一个小时的音乐会录音,或是电视节目素材呢?需要重新并轨是相当痛苦的。而选择“并轨到轨道”则可以解决这种苦恼,你可以只选择修改了的片段重新进行内录,之后再将片段合并成完整的音轨即可。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在片段列表中就可以选择将合并的完整音轨导出成文件(如图2、图3),这个导出过程不需要将音乐从头到尾播放一遍,在几秒钟内就能完成。另外,用这种方法还能很方便的将文件保存成多种格式,比如16bit,44.1KHz的Wave格式,或者更适合网络传输的MP3格式。总之,比起“并轨到硬盘”,“并轨到轨道”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综上所述,当我们要将缩混好的文件导出时,很多时候,使用“并轨到轨道”的方法会是一个更优化的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