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璜 十三年的中国生态义工

2015-01-17 16:52梁伟晟立
中华儿女 2014年24期
关键词:阿尔伯桑树王家

梁伟+晟立

2000年,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云南省,接受了第一笔来自海外华人在金沙江生态建设方面的捐款。这笔50万美元的捐款将用于金沙江流域鹤庆县、水富县营造近千公顷的森林,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减少水土流失。

十三年来,这样的项目做了14个点,所有经费全部来自五个海外华裔家庭,总投入1600万,这些海外赤子为的就是为祖国的那一片净土尽一份绵力。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阿尔伯塔大学教授王家璜就是这个项目的执行者。想当初,仅仅也只是为了对好友的一句承诺,或许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做了十三年的中国生态义工,而这样的生活会伴随他未来生活的每一天。

在2006年,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时,他说:“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为了帮一位老友圆梦,圆一个还长江两岸青山绿水的梦。我为自己的团队感到骄傲。”

十年的承诺

让王家璜兑现承诺的人,是他的发小赵蜀刚。二人出生在重庆,而后一起在台湾求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王家璜在加拿大成为动物生理学专家,赵蜀刚则是美籍华人火箭专家。

1998年,赵蜀刚携全家回国,在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坐船游览。从武汉出发到重庆,溯水而上。“爸爸,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黄河吗?”儿子的一句话让他感到心痛,因为童年记忆中的美丽的长江已经面目全非,江水混浊不堪,两边的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在那一刻,赵蜀刚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将毕生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为长江两岸植被的恢复做贡献,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他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唤醒大家环境保护的意识并参与进来。

恰逢第二年冬天,王家璜到美国度假,拜访赵蜀刚。赵蜀刚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希望老朋友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愿望。“可以说,我当时非常的感动,他拿出了自己当时所有的积蓄50万美金用来保护长江的环境。他的夫人也很支持,孩子已经可以自食其力。我们有了一个十年承诺,我愿意帮助他完成这个梦想。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项漫长的工程。”王家璜说。

王家璜回到学校后,以自己“校长国际事务顾问”的身份向所在大学的校长汇报了这件事。出乎他的意料,校长对此很感兴趣:“这个理念很好,长江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而生态保护是全人类的事情。大学应该对社会做出贡献,如果你愿意做这个事情,我会尽力支持你,帮你寻找环保方面的专家。”

当年,王家璜同阿尔伯塔大学发起成立益客(ECO)基金会,旨在促进加拿大与中国在生态恢复方面的国际合作,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投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益客生态基金由赵蜀刚、王家璜和曾宪章博士共同组建,由旅居北美和东南亚的华侨出资。

幸运的是,当时中国政府推出“退耕还林”新举措:长江上游坡度25度以上的地方不许种庄稼。对此,王家璜认为:“长江两岸树木砍伐严重,造成水土流失,泥沙从上游下来直接落到长江三峡大坝里。从上游到宜昌1年的水土流失量达11亿吨,大坝难以承受,所以必须退耕还林。”

时任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江泽慧是“退耕还林”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她在得知这些海外华人的公益之举后非常兴奋,很快便安排与赵蜀刚和王家璜见面。双方商定由国家林业局林科院全力协助此事。

2000年1月,由王家璜具体操作,阿尔伯塔大学与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合作,长江上游生态恢复与造林绿化项目正式启动。

改变命运的人

因为赵蜀刚和王家璜的故乡都在重庆,他们原本想选择的地方是四川。

王家璜说:“一开始理所当然地是想把钱用在四川的,但长江从青藏高原流下,海拔4000多米,到了四川宜宾市只有150米,这150米足以使长江水流经3000千米至入海口,可想而知上游3500米落差形成的冲击力有多大?所以在四川治理行不通,经过多方论证,我们决定在长江上游的云南选址。”

云南地处长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江河流域防护林建设在我国生态建设和国土整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在云南林业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考察挑选,王家璜决定将50万美金的捐赠用作建设云南鹤庆县和水富县两个试验基地,中国林科院和云南省林科院分别给予这两个基地技术方面的支持。

在王家璜的记忆中,他们先是组织了一个团队,邀请阿尔伯塔大学林业土壤方面的专家来到当地考察。在与当地的专家充分论证后,决定在鹤庆推广种植桑树。因为桑树既是生态林木又是经济林木,另外,桑树的叶子可以用于养蚕,蚕4个月后吐丝,蚕茧和生丝可以卖掉,能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助农民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益客基金会出资25万美元从浙江省购买了1000亩的桑树苗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王家璜带着专家亲自到农户家里用事实讲道理,当地农民没有种过桑树,要让他们树立信心,教他们怎样种树、养蚕。

因为有着专家手把手的指导,试验地的农户第一年收入平均增加了40%。第二年因为桑树将土壤保持住,大雨期间,水土流失很少。原来的泥塘成了一个湖,湖里还可以养鱼,又给农民带来了实际好处。鹤庆的其他农户纷纷效仿,王家璜又帮助他们贷款购买桑树苗。仅仅过了四年,桑树种植在鹤庆已经达到了四万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8倍。

过去,倘若碰上好年头,农民一亩地能挣200块钱,而没过几年,当地人家庭年收入已经可以达到2万元,鹤庆上万的农民从中受益,生活有了极大的改观。而且桑树每年只需保养两次,农民劳动量减少了很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形成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当然,任何成功的方式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硬搬硬套,水富县的气温和土壤就不适合种植桑树,却很适合种植四季常绿的竹子,基金会又用25万美元购买了竹子种苗送到水富。种毛竹,每年可以卖3至4次竹笋,农民同样增加了收入,而如今金沙江边有了大片大片的竹林,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endprint

2005年底,王家璜陪同赵蜀刚夫妇到鹤庆考察,当地的农民对他们非常感激,称呼他们为“改变命运的人”。王家璜当时笑着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老王总算可以向老赵交待了,这是对朋友的责任,他一生的心血没有被老王挥霍掉!”

“友谊奖”获得者

这些年来,王家璜不仅仅自己在做,也带动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场事业中来,有捐款的,有来做义工的。

而他自己每两个月回国内一次,一呆就是数天,一方面检查益客基金项目的进度,一方面推动双方的学术交流,解决研究与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他奔波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各级林科院、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农民家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笑着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成员有政府官员,也有科学家和具体工作人员。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让很多人感动。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十多年来, 益客基金会在中国启动了14个生态保护项目,每一个都有收获。王家璜推动了我国与加拿大在林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006年,王家璜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这个奖是为表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是中国政府授予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

王家璜说:“我是研究生物的,不是林业方面的专家,能够由国家林业局推荐获得‘友谊奖让我很惶恐。这个项目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我是代表我们的团队领这个奖。我们的经验很宝贵,生态保护应该由专家参与项目的制定,在实施中要由当地农民或社区参与,要让他们有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模式是可以被复制的。”

的确,他不是林业专家,而是动物生理学专家。

大学时,王家璜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专业领域是动物学。大学毕业后.王家璜到美国继续求学并取得休斯顿莱斯大学动物生理学硕士学位、康奈尔大学动物生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他在俄勒冈大学开始其教学生涯。由于所从事研究是关于动物冬眠抗寒的,遂决定到气候更为寒冷的加拿大。自1970年起,他到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书,2005退休前是阿尔伯塔大学教授和校长国际事务顾问。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他一直从事动物与人类关系领域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于对人类脂肪代谢、人类抗寒能力提高、冬眠、降温和草药对人的学习、记忆 老化、锻炼以及肥胖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他曾获得5项专利,出版5部学术著作。在其学术生涯中,曾获多项教学奖以及十余项其它重要科技奖项,并获得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的称号,成为在加拿大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裔人士。

就是这样一位专家在退休之前还能重新学习,在生态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他说自己是为老友圆梦,何尝不是在为自己圆梦。当初十年的承诺,期限早就过了,好友赵蜀刚三年前因为身体原因不幸离世,但是这项事业,王家璜从未放弃,一直都在坚持。

“这本来是一个人的梦想,老朋友的心愿,10多年的时间,不曾想到变成这么多人受益的事情。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曾经我做这件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老赵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另一方面是被他的义举所感动,而且刚好又可以帮他,就义无反顾地做了。而现在我越做越起劲,已经成为我今后的主要工作。我们的工作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我会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 张小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尔伯桑树王家
桑树下的快乐
My Favorite Photo
王家新的诗
我的小桑树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良 心
也无风雨也无晴
良心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
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