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课课程组授课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01-17 00:23邓焱吴祝元
设计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院院校专业

邓焱 吴祝元

摘要:

探究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课课程组授课模式。通过对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国内高校授课模式的解析,设计类专业从办学定位、培养要求等因成长背景,区域,办学层次均有所区别,独立学院需探寻适应自身的授课模式。课程组授课模式契合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特色情况,多层次新形式授课,逐使教学相长,有效推进独立学院设计类教学发展。

关键词:

设计 授课 课程组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5-0138-02

独立学院是依托本科母体院校建设,政府或企业投资,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不断变革,以及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独立学院成长迅速。独立学院骨子里带着的商业气息,促使招生规模成倍增长,追逐短期经济效益。设计类专业的招考体制,以及相对宽松的就业环境,备受独立学院青睐,每年招生以数十万计。独立学院因成长背景、所处区域等原因,设计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要求等与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均有所区别。因此需对独立学院设计教育中存在的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实践。

一 现状分析

1 设计教育现状

根据中央美院课题组的报告,截至至2012年11月为止,全国设置设计类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为1917所,其中广东省设置设计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为117所,其中本科院校46所,招生约19756名,平均每校容纳新入学设计专业学生为429人。如果和欧美等地设计高度发达国家的专业人数和教育规模相比的话,这是一个高得惊人的数字。

这1917所设计高校中,独立学院已占12.5%,而艺术类高校仅28所,占总体规模约1.5%,成为绝对的少数。以艺术院校为主角的高等设计教育时代已成为历史翻过去的一页,由于设计教育院校类型的变化,设计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和拓展,独立学院有可能转成新形式下设计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各高校视师资情况,对录取学生的编班授课情况也大相径庭,一般在30-50人之间。在现实层面上,当下设计教育规模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短时期内不可能迅速缩减;而事实上就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经济的初级程度与品质提升的现实要求,也潜在地包含着对大批量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而中国高等设计教育现实最令人担忧之处,其实正是“人”的条件严重不符。按照较为理想的设计教育模式,20人组成一班,是教师在有效教学时间达到最佳效果的适当比例。

2 正负影响

二十几年间,各大院校挖潜扩大招生人数,无疑使我国受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数大幅度提高,也使全民的艺术素质和美育水平相应提高,特别是设计专业的人数扩增,对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对高等艺术教育资源的挖掘,学科发展,入学难问题等方面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扩招的负面问题主要是生源整体水平下滑和教育质量问题。学生急剧增长,各高校的师生比、师资水平、教育资源配置是否符合高等艺术教育的规律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教育质量下滑,特别是新兴开办设计学科的院校,除了硬件设施条件外,软件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均有待评估。招生速增,师资队伍也快速壮大,大多新进教师都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未经社会检验所学,就直接进入高校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采用工业化模式培养学生,质量堪忧。

二 国内高校授课模式解析

包豪斯的授课模式,对现代设计教育贡献极大,一直以来都被世界设计教育界加以推广,并且为后人反复研究和学习。目前国外大多数设计院校通行的教学理念,大都是从其演化发展而来。在此不做介绍,以下主要对“学院派”教学、班级制下传统授课模式、工作营授课模式进行解析。

1 学院派模式——以中央美院、广州美院为例

这些学院是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性院校,曾主宰艺术教育一个时代。一直以来以精英教育为主,底子深厚,师资条件,教学条件都是一流,且招生人数少,专挑尖子。时至今日,这些学校的教学思想已转变为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近些年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教学上深度改革,逐渐形成其鲜明特色。

中央美院设计专业搭建基础、专业、导师工作室三大平台,“厚基础、宽口径”,综合各学科知识,展示学生个人想像力、创造力,强调学生个性锻炼。在专业教学上开拓特色,如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积极探讨以建筑为主体与外部环境、室内设计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的具体特色转变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形象化、概念性教学,直觉把握能力的培养,问题命题式教学,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纵横交互式教学,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上坚持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课程相关艺术、文化领域的学科,鉴于每门课程涉及面较广,组织教师和各方面专家共同完成课程,以阐释不同的角度对设计的理解。

广州美院设计专业实行“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即以工作室为依托,融入实际或虚拟课题,在实践教学中注重与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组件工作室教学团队,教师知识背景不同,精泛结合,工作室师生比控制在1:15内。将毕业设计结合工作室教学,开设选修课,扩充知识面,鼓励各工作室间加强交流,联合教学。工作室方向紧密联系地域产业特色,聘用校外实训导师,借助企业科研设施服务教学。将课题引入工作室教学,科学选题,循序渐进。

2 大学班级制下传统授课模式

设计教育进入综合大学后,受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发生了根本改变,实行一种平均化和共同性大班式教学,学生大都活动于自己的教室中,形成了一个孤立的群体,综合大学的优势并未与设计教学优化融合,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授课过程大致是流水线、一对几十传统授课方式,教师一直力不从心,局限性極大,不同教师的观点差别很大,学生迎合教师,是对学生个性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极大摧残。

3 工作营授课模式——以清华美院、湖南大学为例

工作营是一种以头脑风暴为特征的创新研修方式,国外教学培训中用得相当普遍,我国高校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其中以清华美院和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开展的比较成功,能够得以借鉴。

在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现有教学中,基本上还停留在书本、概念的层面,对于建筑及室内材料的应用以及表现力的挖掘相对薄弱,对于新型材料的认知与掌握程度的欠缺更成为制约设计水平提高的瓶颈。

清华美院装饰材料创作营模式,联合国内外建筑装饰材料企业,组建由专业教师和国内优秀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师组成的团队,分小组分阶段分材料制定创作主题。创作营期间,营员与带队老师分别前往上海、广州等地材料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学习,借由体验不同特性的材料,相互交流与启发,探讨不同的创意空间,激发新的设计思路。之后,营员们七天集中亲自动手,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完成了不同主题的六件设计作品。在装饰材料的研究与推广领域,创作营不仅探索和拓展了专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对于国内企业自主品牌的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每学期联合一个国内外优秀建筑事务所或院校举办各类与数字建筑设计相关的国际化工作营。如与扎哈·哈巡德建筑事务所开创的数字设计研究组暑期工作营。此工作营旨在打造一个能体验数字设计从电脑设计阶段到设计实体实际生产阶段全过程的平台。通过10天的软件培训、设计教学和4次专题讲座,老师在设计教学中也鼓励与引导学生用“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设计研究与系统发展。

三 课程组授课模式实践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综合院校、独立学院无论是定位、师资队伍、授课模式、招生层次、编班情况均有较大的差异化。要做到因材施教,需对学校整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笔者从2009年开始构思课程组授课模式,到2010年立为校级科研项目,2013年立为广东省质量工程教改项目,历时5年,从构思、探索、实践、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授课模式。

课程组授课,即同一门课程多名教师组合授课的方式,教师团队包含本校主体授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教师、实验教师多方位、多层次成员。

整个课程以确立推动学生个性意识发展和加强主动思考能力;突破传统同一门课程在同一个班级由单一教师以被动为主的授课模式,以讲授、讨论、评析等多种授课方式确立灵活的以实践为主体的授课模式;以团队形式实现多元化、开放性方式来引导学生,确立学生的个性,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方式确立理解的丰富性、答案的非绝对权威性和实践的针对性。

以《住宅空间设计》为例,首先成立《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组,由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和实验教师,以及邀请的企业实践教师组成,采取组长负责制。整个课程授课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外)、集中教学(课堂)、分散教学(课堂与课外)、企业实践四大块。

课程开始前,课程组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对《住宅空间设计》课程通过讨论研究,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在课程授课开始前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或资料等于住宅空间设计相关的书籍以及国内外主要关于住宅空间设计研究的网站等,一般提前不少于一周,提供《住宅空间设计》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为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做好提前准备,因此课程面对的是二年级学生,课程组在第一次授课前必须对学生课程预习及课程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测试。

集中授课阶段,课程组组织教师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团队形式进行对课堂教学。研究授课内容知识点分段,细分层次,课题组多位教师同时参与讲座论坛式授课,课堂授课分基础理论、学术前言、重大实践问题、学生提问、实践问题反馈五大块。其实设计本没有唯一性,也绝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但是师生间的探讨已经将学问做的很深,不再仅仅停留在一个小小的课堂授课,还将师生的感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原本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对教师没有了抵触心理。

经过前面的集中授课,每个课题都有课程组教师按各自责任班级进行课程实践教学部分。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践技能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部分的教学就会开展顺利,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进入_个良性的循环。

待《住宅空间设计》的课题全部完成后,将学生作业进行集体讲评、展示、总结。这个阶段往往被忽略,笔者当了多年学生,也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总体的体会是,每个课程后学生普遍会拖延交作业的时间,最后导致教师无法和学生评析作业,学生最后看到的只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从何而来?为什么是这个分数?作业本身有哪些优点和问题就不得而知啦。对教学大打折扣,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下一个课程学习的开展。没有问题,没有目的,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缘由。另外学生作业评分,必须做到由课程组教师集体评分,其中以班级负责教师为主体,其他教师评分占一定比分的形式进行。

四 结论

设计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社会需求,紧抓机遇发展,值得我们从方法、内容、模式等多方面去实践探究。经过五年探索与实践,结合当前设计教育现状以及国内授课模式,根据独立学院学生数量众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年轻化,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试图寻找和构建契合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的授课模式。课程组授课模式非常有利于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推动教师间教学的直接交流;让教师的教与学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课程组授课模式还利于精品课程建设、授课团队的建立,逐使课程质量快速提升;能有效把握整个教学进度,加强教学管理。课程组团队授课,多元、开放,理解丰富、答案非绝对权威以及实践针对性,利于提高学生學习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个性。此文抛砖引玉,期望共同推进独立学院设计类教学发展。

猜你喜欢
学院院校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