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现主义艺术创作

2015-01-17 00:23张娜高亮赵晨
设计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艺术家绘画

张娜 高亮 赵晨

摘要:

表现主义主要表现自我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是丰富的、强烈的、大过于一切形式与内容,表达了一些关于生活、线条、情感的传达方面的理解。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入手,通过与传统绘画艺术比较,可以概括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进一步分析表现主义艺术的出现对传统美学带来的挑战,并能够从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的角度来诠释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现象和美学价值。表现主义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与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领域。

关键词:

表现主义 意向 体验 线条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5-0134-02

一 表现主义的定义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画家创作的动机是出于画家个人的“内在需求”,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艺术意志”表现主义的原理是渴望以主观视象来描绘外部世界,反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用照相机式的眼睛将焦点聚与外部细节上。

表现主义艺术的交融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象与抽象的交融,从画面形态看,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既不属于抽象绘画也不同于再现性绘画,而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从其实现的方式看,在表现主义绘画艺术作品中,艺术家要么通过对物象的简化、提炼、改造,使其抽象化,要么对生活中形式感受直接物化为形象,从而在艺术实践中实现了具象与抽象的交融,二是外部世界与内心精神世界的交融。表现主义代表了人类的内部的眼睛,要对世界作出全新的完全独特的解释,认为可观察到的是当代物质和机械的社会不代表真正的世界,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歪曲了人性,将人沦为机器似的动物,使世界充满了痛苦和绝望。所以表现主义艺术家要求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改造外部现实,直至将其改变到与人的精神本质相一致,此时这个世界对人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寻找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表现主义应该主要表现自我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是丰富的、强烈的、大过于一切形式与内容,是对画面的一种自我宣泄,是精神的传达,是灵魂的碰触,是一个个对着画面的呐喊,把内心最本质的东西展露出来,也许它不是光鲜亮丽,但在敲击你心扉时你不得不承认它是如此强烈。

二 艺术创作过程

1 创作前的情感体验

艺术家的情感体验比一般人更加丰富,更加敏锐,他是富有感受的,易受刺激的,永远积极活动的,所以只要与外界稍微接触—下,就会迸发出火花来,因此艺术家往往比常人享受更多的快乐,承担更多的痛苦。

丰富的生活体验才可能真正充实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意识与生活阅历。如弗洛伊德所言的审美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丰富的人生阅历便是一幅最美的艺术品,还有什么作品,值得用一生来经营的?贾柯梅蒂就说:我只在乎生活,只想把触动我和使我感兴趣的事物变成作品

我们描绘的东西也需是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受。这样画面传达出来的情感才至诚至纯。若丢开这些东西,单从形式、元素、色彩上来研究,那么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路也会越走越窄。唯有渊源不断的取之于生活中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心靈,绘画才会变得得心应手。

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片精神生活的天地,这天地无边无际,属于每一个保持童真的人,人在现实中不能跨出的一步决不等于在精神领域也不能跨出。我们应该始终有一颗童心热爱生活,由于童心,我们对生活的爱没有因为谙于世故而含有杂质、老于世故、屈从世故是成熟判然有别,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往往远离深广而又纯真的生活情感,而只是以实际的利害关系不断地去充实自己的人生经验。

2 内心意象的形成

意象对于所有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意象被认为是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形象,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形象叫记忆表象,由记忆表象或现在的知觉形象改造的新形象叫想象表象。

艺术家敏锐的感受所获得的某种“意外的印象”或者说正是这种与“艺术家气质”相一致的感受力使得艺术家在生活中一旦心灵受到触动,自然与其创作欲望相结合,就能迅速地把握其形象并直探其意蕴,继之孕育成典型的艺术形象,艺术家必须忠于自己对现实的敏锐而独特的感受。

梵高说:“真正的画家是那些人,他们画各种东西,不是照它们的样子,枯燥地剖析着,而是照他自己感觉到的那样。寻找大自然所体现,存在与我们有意识的控制之外或之下的那种精神状态的形象。自我种种不满的欲望:自我的冲突和恐惧、饥饿感以及几乎尚未形成的精神渴望。

正是因为人类总是受到压抑,艺术家敏锐而脆弱的神经而对于情感体验后在脑中形成的某种记忆,某种情愫,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发泄出来。

情感的体验通过绘画发泄出时进入一种癫狂状态,所体现的也许主要是艺术家一种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甚至放浪形骸不拘礼俗的身心状态,它驱使艺术家进入_种创造之境。艺术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然而表达出这种感觉来,人体内的激情十分强烈,人类很难将它抑制住,它们必定会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并采用公开的形式发泄出来。

3 创作中状态以及表现

①创作状态的体现

表现主义画家们只想顺从他们的本能来创作,摆脱一切理论上的固定化,他们想对现象世界完全原始地,像第一次或者像用儿童的眼睛来看,象征性的深义和对于内心势力被动态度被一种生气勃勃积极的活力意识排斥在一旁。在发泄的过程中,艺术家达到了癫狂状态,精力高度集中,所有细枝末节都隐埋在整个精神的情绪上,小心谨慎并能更加直接,更加有力地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巴尔说:“如果印象主义把眼睛当耳朵,表现主义则把眼睛当嘴巴”表现主义者认为“真实”主要存在于主观领域,就必然寻求以新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出被扭曲的心灵:歪曲的线条,夸张的形状,反常的色彩,机械运动式的动作,电报式精炼语言……将观者从外部表象拉开,进入心灵世界,一切事物常常是通过主角的眼光被表现出来,他的眼光可以对事物作强烈变形和主观解释。

“历史的发展,并没有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任何慰藉,反而给人带来的是生存的困惑,人与人之间的离异,人与自我的离异。无数活生生的个性被这个时代吞没了,他们被迫放弃了信仰。同时也放逐了自己。然而,总有些人不愿被这个时代的旋流卷走,他们在旋流中否弃虚假的信念,寻求着真实的灵魂。”蒙克的《呐喊》如同浩瀚长空中的一声惊雷,惊醒了那些企图将乡村田园美景视作永恒精神归宿的人的美梦。他们用星星表示希望,用落日的余辉表现一个灵魂的渴望,用生命和鲜血涂写画布。他们敏感的神经下丰富、跌宕起伏的内心世界是他们源源不竭的内容源泉。他们描绘所真实感受到的一切传统的绘画再现手法被抛弃了,代之以新的表现方法。随后色彩有了新的定义,而线条也有了生命力,绘画艺术感受到了这些,张开嘴巴唱出了动人的歌谣。

②创作中的表现力

对表现主义来说,所有手段的价值在于是否有表现力,而不管它是一根线条,一个完整的结构,一幅绘画还是一块木板条。采用种种不同的手段用内省的方式对环境提出主观的解释:现实被变形,增强它对更深层意义的暗示力量。

创作时应该主要服务于自己感受的传达,创作时降低技术的味道,其画面生机主要是一種情绪的贯注。你在画的时候有没有过技术层面的算计?只要你动了技术上的心思,那么你就是个演员,你表达在作品中的东西,只能是个舞台效果,而与你内心的真实无关,如八大借笔墨表现自己的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故八大笔下的花乌形象夸张变形。

贾柯梅蒂总是直接拿起手边的材料就走向一件作品,从不让任何美的形式在其中左右自己。所以美的形式,美的标准都是前人规定的如果你永远以这一标准来衡量一切,也就意味着停止了创造,正如小孩拿起笔开始作画时,并不会事先先排好布局、形式、色彩,以及一切细节,而只能率真的、直接的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情绪的贯注表达出来,这样的东西接近真实、本质、快乐、才会使人有所感触。唯有“置率”才有价值。贾柯梅蒂说“抓住并揭露真实”而画面的“完成”意味着不能再改进,恰恰是“失败”而不是成功能带他前行,守住唯一的险道向着远方微弱的亮点推进再推进,就能抓住并揭露真实,他让自己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无论最终是得到还是失去,都是我的愉悦。

梵高,很少有艺术家比这位爱烦躁、不耐烦的荷兰人更为自我表现的需要所驱使,它是这样一个大脑的产物,这个大脑完全迷恋于表现自己,暴露心灵的激情,他以一种不安稳的欢乐抗衡世界,他能在一个向日葵花中找到比高更还要多的宣泄的感情。梵高说:如果人们所要说出的,仅仅是清楚的说了出来,这对我往往好像不够的,用较多的花哨说出来,对于耳朵更舒服些,我并不反对,但真理并不由此美丽多少,因真理本身是美的。我的最大的希望是画出那种不准确,这样的变形来,在画面里是某些无尽的东西。

弗洛伊德与蒙克分享着同一个伟大的洞见吗?自我是一个战场,不可抵制的欲望与固定不动的社会束缚的物体在此相遇。他绘画中的人物“应该是在呼吸,有感情,能痛苦,有爱情的活人这种意欲创作出高度情绪化的作品。蒙克,不安稳感和不自在感强烈到这样一种地步,以至于艺术家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反弹回自身,把那个自我当成本来可能充满敌意的宇宙之中唯一的安全点,置意境和思想与一切之上,而且只将现实用作一种象征。

苏丁永远用他的视觉狼吞虎咽,把世界的物质转变成一种厚重的,乌贼鱼般的激动不已的油彩。很少有画家能对无拘无束的情感表现如此重视,同时却对周围的社会漠不关心。

③遵从内心的感受

独特的个性语言在表现派艺术中是总是随处可见。从风格上看,德国表现主义艺术既有浪漫和抒情的想象,又充满着客观真实的暴力;既表现粗放狂野的情感,又体现和谐典雅的意蕴,既有超现实的天真童趣,又有音乐感的韵律和震动,从手法上看,表现主义艺术家喜欢通过视觉想象的夸张、变形和扭曲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让作品呈现出一种粗犷和狂风骤雨般的气势,并使之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奔放、强烈的节奏感和颇具图像化的力量,从色彩上看,表现主义绘画注重通过浓烈的色彩和笔触来触动人的视觉,震撼人的灵魂,对此,康定斯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加以说明:色彩是琴键,眼睛就是音锤,画家便是弹钢琴的手,它有目的地敲击着琴键,引发灵魂的震颤,而灵魂就是多弦的钢琴。

在作画时,如果你一直思考着这个之前触动你的情怀的东西或者说是感觉,而不去思考这些线条,那么最后线条自己便会说话,除了表现某种情愫、感受外,那些不受束缚的、狂热的笔触也是表现主义艺术家所迷恋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压抑的太多,在绘画中更喜欢让情感自由的奔放,自由的呼吸,也许是因为有过多的感性,它们是热情的、人性的。同时在放纵略有些无意识的笔触挥洒中,你总会看到很多意外的生机,一种画面的灵气,而这是你用理性、用理智以及智慧所不能表达的。

4 艺术自由

人不但不能在自己的性情中打下人性的烙印,又仅仅成为自己职业的标识。人只有在摆脱了内外身心的一切压制时,只有在不受任何规律的需要压制时,才是自由的,自由乃是摆脱现存现实的自由,因为人只是在“一切现实的东西都失去其严肃意义”“一切必然的规律都放弃其严肃要求”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席勒认为,对现实漠不关心,重视审美假象,则是摆脱缺乏和使人生得到真正发扬的象征,在一种真正人道的文明中,人类生存将是消遣,而不是苦役,人将在表演中而不是在需要中生活,如果说审美世界是非现实的话,那么审美状态本身却是现实的,它是在现实之中的自由,从痛苦中创作出美,使人生值得一过。表现主义美学和表现主义艺术是表现主义运动的巨大潮流。表现主义美学提供了理论的依据。表现主义艺术为之提供了践履。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硝烟更刺激了表现主义的滋生,大机器的生产方式和机器辖制下的非正常人性的生活是表现主义扎根的土壤。而现代科技对人的异化、面对强大的时代环境,人所显示出来的是渺小、宗教伦理的丧失、人情的沦落。共同聚集成表现主义生长的氛围,使表现主义成长为这个时代自己独特的孩子。

徐冰说:“与标准的艺术体系保持距离的工作才有可能为艺术系统带来一些新的空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定将自己的思想倾注于艺术当中,艺术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自己的作品才会真正拥有灵魂,将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倾注到了画中,用自己的理解来解读当代。

三 结语

在创作中很多东西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往往带来很多乐趣,一步步向前探索,这种不确定性与创作前完完整整地构思好一个画面是相反的,更让人觉得轻松,绘画的乐趣也正在其中,创作成分味道也很浓,充分享受创作过程,这个创作过程又必定是不受束缚的,无规律可寻、无章法可论的。所谓被耽误了的一代绘画家们的被视为生理性病态的绘画从艺术史的垃圾篓里却复活了,成了艺术发展史中的一块瑰宝,人们重新认识到现代艺术所蕴涵的特殊的精神,并有了认真的深刻的思考。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艺术家绘画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张春旸和她的表现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