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说

2015-01-17 12:58
设计 2015年10期
关键词:珠宝动画设计师

“文化产业的建立,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很认真地来对待,要抓紧来做。目前我们还是举步维艰。但我仍然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中国动画一定会再度重振起来的,动画不会灭亡。特别是随着新的科技的迅速发展,动画的技术也在很快地发展着,现在的动画手段和技术比起几十年前不知要好上多少。如果在艺术上还像以前那样不断地坚持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的成果,不断有新的追求、新的探索、新的实验和创新,我相信,到了市场真正的规范建立起来之后,中国动画一定会再度崛起的。”

——4月6日,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动画家马克宣因病逝世。他是《大闹天官》《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的动画制作,他是《三个和尚》《哪吒闹海》的首席动画设计、美术设计。他参与和执导的多部水墨动画片早已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1981年,《三个和尚》捧得第32届西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1988年,由他与特伟、阎善春合作执导的《山水情》,先后斩获国内外多个重要奖项,并入选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动画的世纪100部代表作品”。他深信,“只要在艺术上还像以前那样不断坚持突破,不断有新的追求、新的探索、新的实验和创新,中国动画一定会再度崛起。”

“‘个性在21世纪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在上一个世纪,个性可能是重要的,但现在比个性更重要的是想法——对社会的洞察、对事物认识的程度和认识的精度。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想法,可以强调个人,但设计最重要的是,怎么样让想法融入社会中去。我做过很多大奖赛的评委,在评审的过程中,我发现,某位设计师可以依靠某一点突出的个性创作出作品,但其实把各种各样的个性罗列在一起的时候,那点个性就不是最强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对社会的理解和洞察转化为想法,设计更能展现出来。因此,在今天,一个能够转化成视觉形象的想法比个性来得重要。”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原研哉曾经提出“消解个性”的设计理念,以上是他对设计中的“个性”的理解。

“我们做古法铸剑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器物的一次致敬,更多是想通过我们的实践,把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大家,并把这种记忆传递给大家。我用钱穆先生的一句话来总结:‘让我们怀抱温情与敬意,去体会本国历史中的精神价值。”

——从2009年开始复制刀剑,至2010年底完成,四川人龚剑和李永开投资了数百万,共完成十七把古刀剑的复制。龚剑和李永开,一个毕业于美术学院,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制和研究;一个专业涉猎广泛,长期浸淫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着长达近十年的收藏古刀剑的经历。两人的共同点是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现代工艺使得原本瑰丽多奇的刀剑千人一面,充满匠气。”龚剑说,他们做这件事之初,即决定杜绝工厂化的产品,所有的刀剑全部采用古法锻造。

“实际上,现在主要的经济体都面临中产失落问题。所谓1%和99%的不公平问题,不再是赤贫无产阶级和脑满肠肥的富人之间的矛盾,而是部分传统富人、新科技和金融以及演艺等领域新贵与普通且没有一技之长的白领等群体的冲突,大学生普遍的不满在于原有高等教育收入溢价的失去。……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主流社会对此高度关切,在拓宽年轻人成长空间、创造更多公平机会、激发年轻人对主流价值的认同等方面下功夫。二是需要成熟活跃的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化解焦虑。三是需要社会精英的清醒,以及与年轻人的充分沟通。社会既要有灵活而充分的理解、沟通和倾听的渠道,也要有对主流价值的坚定持守。中国的发展还远未到顶,年轻人的上升也还有巨大空间,这其实是我们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的现实优势。”

——以研究大众文化而著称的北大知名教授张颐武在日常与学生交流中发现今天的多数年轻人在衣食得以保障之后,面临着幸福感的低迷和成长发展面临瓶颈的焦虑。这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走过的弯路。以上文字截选自他的《年轻人,是什么让你如此焦虑?》一文。

“我们的设计方法最好的描述莫过于受概念的驱使。我们不喜欢随意地做形式上的选择,因此总是从一个清晰的概念开始设计。不过当我们将一个概念转换为可视化的实物的时候又有点儿过于透明化,就不那么吸引人了。所以,我们比较喜欢在执行概念的时候加入一点儿无法预测的成份。”

——SULKI CHOI与MIN CHOI是两位在韩国首尔生活和工作的平面设计师。SULKI曾在韩国中央大学学习传播设计,而MIN则毕业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两个人在耶鲁大学获得了平面设计专业的MFA硕士学位。2003年两人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艾克学院一同做研究员,直到2005年他们共同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以上是他们在描述自己的设计方法。

“我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女人为什么买珠宝?珠宝给女人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女人戴珠宝,最根本的原因是珠宝让她们很快乐,这是珠宝最根本的价值甚至是唯一的价值所在。没有人会在悲伤的时候购买珠宝。因为珠宝总是让人联想起快乐的时光、值得纪念的事件和场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珠宝作为配饰,它最初是作为人的“幸运物”、“护身符”而出现的。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将某些石头、珍贵的动物骨作为驱病、辟邪、召唤好运的象征性物件进行佩戴了。真正的珠宝,意义并不在于其物质价值,而是能够帮助人和世界沟通。”

——奥马尔托雷斯( OMAR TORRES)是建筑师出身的当代知名珠寶设计师,他对于珠宝有着别样的视角,如今是ENZO的首席创意总监。以上是他对珠宝之于女人的看法,他还说:“我希望自己设计的珠宝不只跟钻石、黄金或稀有宝石有关,而是超越了金钱,去寻找更深层次的东西。有些人戴了塑料的珠宝但是却很美。能让女人充分表达出她的情感与自我的珠宝,就是最美的。”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无论在铜器、玉石、器物的装饰艺术、水墨绘画、刺绣织品,都早已孕育出丰富的宝藏,唯有在首饰、珠宝这块园地上,自中国历代至今,似乎就少了一笔,并未将珠宝视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这么广大的文化遗产没有将其应用发挥,实在是太可惜了。……我不希望珠宝给人是有距离的感受,珠宝应该是博物馆的经典,传达着文化精髓。”

——“朱的宝饰”创办人林芳朱是一个擅长以珠宝说故事、诉说东方文化之美的珠宝设计师,2009年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一位品牌授权的珠宝设计师。她致力于推广博物馆珠宝艺术,将珠宝艺术化,并发想出“国宝戴上街”的概念,利用米粒珠、翡翠、珊瑚等多媒材宝石的复合式混搭、结合现代金工镶饰,为古董珠宝创造新生命,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对她来说,故宫里丰富的收藏,总让她沉醉其中,文物古董上的意象、纹饰,也让她获得源源不绝的灵感,以其独特巧思,及材质运用的技巧,创造出了一件件饶富风味、值得细细品尝的珠宝。

“我一直认为每件设计都必须有新意,同时也离不开完美的制作——不管是巨大的铝制胸衣,还是钻石耳环。设计与制作要如同夫妻般亲密无间。时尚配饰和高级珠宝,设计方式一样,制作方式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材料。做时尚配饰,会用到各种不同的材料,以创造不寻常的廓形。……我为我设计的先锋性感到自豪,即使所用的是钻石这类传统材料,通过设计加工,我也能让它们焕发出不同于传统的魅力。……我爱钻石的古老——最年轻的钻石都在岩浆中孕育了9亿年。运用这种材料,将它转化为可佩戴、可收藏的东西,是对历史的一种拥有。我想这就是钻石出类拔萃的原因。”

——肖恩利尼(SHAUN LEANE)16岁在英国开始珠宝制作学徒生涯,曾荣获英国年度珠宝设计师头衔(UKJEWELLERY DESIGNER OF THE YEAR),作为《ELLE》杂志2006年首推的伦敦新锐设计师,是连续4届“英国年度最佳设计师”大奖的得主。SHAUNLEANE是他的1999年创立的同名品牌,一贯鲜明黑色浪漫的情节,野性与高贵融合的风格,使他成为r亚历山大麦昆的御用配饰。

“珠宝与女人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耐人寻味的,闻香识女人,其实从一件珠宝也能看出一个女人的个性。我是一个比较浪漫且感性的人,這会影响到我的创作。通常我的作品会偏向细腻、唯美的风格,并且每一件作品都不乏女人珍贵而细腻的感性因素,每一次灵感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浪漫而感性的故事。比如,看见星空,我会幻想月亮与宇宙邂逅的浪漫爱情;看见泛着涟漪的水面,我会想象那些波光粼粼的光影是凌波仙子翩翩而来……正是这些故事才赋予珠宝生命,而具有生命的珠宝才最能打动女人那颗柔软的心。”

——意大利著名珠宝设计师皮娅马里亚尼(PIA MARIANI)1980年从米兰布莱拉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毕业,1985年开始设计珠宝和腕表。入行20年来,她多次参与意大利、日本、中国等国家多个顶级品牌的珠宝首饰设计,并在米兰的时尚中心开设了自己的专门店。以上是她在形容珠宝与女人的关系。

“我的珠宝设计和制作是一个相当耗费人力的过程,但我非常享受其中的乐趣。我们的作品与许多大批量生产的现代珠宝不同的是,所有的珠宝全都采用手工制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珠宝制作种采用蜡雕的技术,它是一种沿袭自19世纪的蜡雕制作工艺。由于它的高难度,蜡雕已经成为几近失传的技术。在着手制作真正的珠宝之前,我会手工雕刻出一比一的蜡模,这样我们就可以立体观察它的每一个角度,这是二维效果图完全无法比拟的。”

——CINDY CHAO(赵心绮)是首位进军纽约佳士得的台湾设计师。自2004年创立同名顶级定制珠宝品牌CINDY CHAO THE ART JEWEL以来,她一年只制作36件大师系列珠宝。在CINDY CHAO看来,完美绝不仅是对技术的极限超越,除了惊艳外表,更重要的是把一块生来冰冷的石头巧手打造成有隋感的珠宝艺术。诚如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它们也是一种深情的表达,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它的精神与灵魂。

猜你喜欢
珠宝动画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丢珠宝的人
我是小小设计师
做个动画给你看
设计师访谈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我的珠宝之途(之十三)
推荐一个设计师
珠宝被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