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渭,193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1989年中共中央党校第12期经济研究班结业。曾任国家计量局工业计量处处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司副司长、认证办公室副主任、标准化司副司长、司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先后担任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质量测试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暨企业分会)、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节能分会、中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等组织常务理事、理事、主任委员、顾问等职务。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进入国家科委《中国科技名人名录》数据库。编写或参与编撰了《中国大百科——质量、计量、标准化篇》、《中国标准化通典——企业卷》、《国际服务标准实施指南》、《能源计量管理和计量器具配备》等多部标准化和计量专业著作。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明确了我国以经济强国到质量强国的宏伟目标和要求。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北京)质量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指出了坚持走质量兴邦之路国家战略。怎样才能使质量兴国的战略变为我国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五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也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方向、路径和具体要求,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和质量工作的指导方针。
质量强国首先要扎实地打好质量基础。什么是质量强国的基础?早在2005年时,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WTO)就共同指出: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质量强国的基石(简称为NQI)。美国国会制定的《质量促进法》,就将标准、计量作为国家的全球战略措施。
德国在“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推动出口”的国策和《工业4.0计划》中都将标准列入核心战略。标准化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已从一般的技术问题,提高到了经济战略问题,质量战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市場开拓,新产品开发与销售,产品质量的保证,企业的竞争力、盈利和经营成功密切相关,因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中,一个企业、国家的产品要想在全球市场上被认可,就必须是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正如柯达公司原总经理乔治.费雪所说的:“在未来,标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界必须明白,标准化是一个经济战略问题,它对新产品开发与质量有直接影响,标准方面的领导地位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直接关联”。为此,美国的惠普公司、美国技术公司、宝丽来公司、福特公司和IBM公司等纷纷建立了标准化战略管理组织;韩国总理亲自担任国家标准理事会理事长,日本首相亲自主持制定日本国际标准化战略。标准作为国家经济和质量的基础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实现打好质量强国的标准化基础,发挥经济提质增效中标准化战略作用,窃以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深化改革: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并没有完全摆脱适应计划经济的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工作体系桎梏的影响,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我国标准化工作体系,成为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力量、有政府指导、与国际标准化战略相协调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下,完善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适时修订,以《标准化法》为依据,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强化标准化工作检查和执法,使标准化成为质量的“硬约束”。
三、以国家统一的强制性标准为基础,建立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有组织地统一全面清理、调整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严格划分强制性标准的法律属性,凡涉及公众利益的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的标准,要依法建立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
四、依法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需要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概念和事物做的统一规定”,没有统一的管理是无法做到的,应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授权下,由政府组织或工人机构组织统一管理和协调。作为质量强国的基石,还要应用系统工程和方法,协调好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之间相互关系,构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起着基础作用。
五、努力减少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行政化色彩,使推荐性标准真正成为企业乐于自愿采用的公益性标准,鼓励学会、协会等社团制定联盟或团体标准,在社团范围内使用,实现技术和管理自律。企业是实施标准的主体,通过指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以做到标准的有效实施。建立企业产品标准的自我声明制度。
六、大力推动我国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努力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在引进国外智力的同时,积极培育国际化标准人才,放竟外资企业和外国专家参与中国标准的制定,在有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推动我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