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子健 (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
一些优质的寄宿制学校,往往把教师公寓设在学生宿舍中,与教师家庭相邻的就是学生的居室。当然,与教师公寓和学生宿舍同处一幢楼的,还有专供教师晚上值班的教师办公室。这样的办公室一般面积较大,布置得也充满家庭气息。此外,每幢宿舍楼内还有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交流空间,配有便于师生交流的各式桌椅。
我曾与一些校长和教师探讨这样做的原因,还与学生进行了交谈。我校从美国圣乔治学校聘请的中学部执行校长托尼说,寄宿学校应推崇全人教育理念,尽量让教师与学生多接触,是寄宿学校发展全人教育的优势。在宿舍里,当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保持宿舍干净整洁等问题上有困难时,教师可以有很多机会与学生沟通,给予指导,告诉他们如何做一个对集体有责任感的人。
一些寄宿制学校的宿舍楼,只要一跨进门,就会感到这并不是想象中管理严格的标准化宿舍,而是一个大家庭。最近,我在美国米尔顿学校参加了一次师生晚餐会,感受颇多。他们每幢宿舍楼的学生都是跨年级居住,活动也丰富多彩,这有利于不同年龄学生之间的沟通。该校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学生在宿舍楼内用餐,教师全家与学生济济一堂,围坐在餐桌旁。虽然增加了餐厅工作人员把食品送到宿舍楼的工作量,但是,我与这些师生用餐时的感觉就像是融入了一个大家庭。
在那次晚餐后的座谈中,两位已在宿舍中生活了19年的教师夫妇坐在沙发上,几十位各个年级的女孩子或坐在沙发上,或坐在地毯上,大家七嘴八舌夸起了老师对她们的关心和帮助,老师也夸奖她们互相友爱。从她们的欢声笑语中,我再次感受到“寄宿制”的真正内涵,尤其当这对教师夫妇谈起许多已经工作的学生特地从世界各地来看望他们时,他们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
“寄宿制”的真正内涵,应该是让学生在他们最需要懂得关爱、尊重、互助时,充分享受家庭所给予的友情、温情及亲情。同时,“寄宿制”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培养独立生活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人类社会中,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我们把“寄宿制”的制度管理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给孩子以家庭生活的体验及感受,那么无疑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可弥补的缺憾。可能有人会说,把教师家庭安在学生宿舍中,让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新的“家”,他们之间毕竟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怎么可能成为家庭呢?
虽然上述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从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家庭教育都会给孩子以正确的成人教育的。而寄宿制学校可以发挥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的作用,何况能入住宿舍的教师家庭也是经学校精心挑选,并对教师本人及其子女都有着具体要求的。当教师家庭的成员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并且与单纯可爱的学生生活在一起时,他们之间不仅会产生深厚的情谊,而且会发挥真正家庭教育的作用。我在考察寄宿制学校时,无论是白天的课堂教学,还是下午的艺体活动,都被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所感染。
我们经常谈起学生“成长的烦恼”,这其中既有身体发育所带来的不适应,也有心理发展造成的不理解,这样的问题在白天会产生,在夜深人静时更会涌上学生的心头。这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向自己信得过、可依赖的同伴与长者倾诉。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不少寄宿制学校不也有教师与行政员工值班,难道就不能与他们交流吗?当然,这也是一种途径。但是,与每天24小时与学生为邻的教师家庭的寄宿制相比,无论从环境氛围,还是教师家庭成员对大家庭中每个学生的了解,以及共同生活产生的亲人般的感情相比,单纯的教工值班方式的寄宿制是完全做不到的。
事实上,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能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让学校的每一寸地方都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就必须重视学生们除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外所有的空间和时间,包括对饮食、休闲与睡眠的精心安排。
究竟把学生宿舍设计成什么风格,究竟对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怎样定位,这绝不是一件小事。因为中学岁月对每个人的一生太重要了。正如托尼校长所说,教师与教师家庭与学生为邻,可以为学生树立行为上的榜样,甚至成为教师家庭中的一分子,在这种氛围下,到处充满着友善、温馨、健康的文化。很多时候,教师会准备食物,邀请学生到自己的家里用餐。最理想的学生宿舍的理念是:宿舍不仅是一幢建筑,而且是让学生感到安全快乐的“家”。
当然,要实现这种改变,硬件是容易做到的,关键在于校长理念与教师观念的转变,因为这无疑会给那些教师家庭带来新的挑战。试想,当教师家庭每天与学生生活在一起时,教师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且,从教育的时间与任务上,虽然也安排专职值班教师轮值,但毕竟教师家庭中的教师还是会承担比不住校教师更多的教育任务,而且还要做好随时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所以,教师的师德修养与教育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延伸文章
寄宿是个坏制度吗?文 / 万 玮(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
美国最佳百分百寄宿制高中的启示文/ 周一妍
一名鼎石寄宿生眼中的一天文/ Beijing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