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留涛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浅谈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何留涛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提到环境污染,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城市,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做出了概述;其次,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农村;环境;治理
(一)农村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可持续发展要求鼓励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促使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必然选择。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现农村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而现今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这一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村容整洁”将无从谈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农村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环境是难点。不把这块短板补上,城市再怎么现代化,都是漏洞的,相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结合农村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实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找准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以城市环境保护带动农村环境保护,消除城乡环境保护二元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工作重心一直都在城市。而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以及相关监管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农村环境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脏、乱、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堪重负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来源。生活垃圾主要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塑料袋、废旧日常用品、废纸、煤渣、废旧衣物、废旧电池等。这些垃圾主要来源于农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在很多农民都不再用菜篮子买菜,都用塑料袋,一些废旧衣物到处乱扔,平时产生的煤渣随意乱倒,没有一个固定的垃圾堆放场所,所以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
(二)日益严峻的水污染。
1.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主要是工业生产工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工业废水的毒性和污染危害较严重,且在水中不容易净化。随着乡镇、村工业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冶金、建材、化工及造纸等污染严重的企业落户农村,大量污水直接排入,给农村河流造成严重污染。
2.生活污水污染。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洗涤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
3.农业退水污染。
农业退水是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中的污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污染。
(三)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
1.工业废气污染。
由于城市环境监督体系相对比较严格,一些需要排放废气的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在农村,限于经济、技术等原因,一些小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太少,废气随意排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大企业虽然进行了治理,基本做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废气排放也处在高增长态势。
2.焚烧秸秆导致大气污染。
秸秆露天焚烧是农村大气环境污染主要因素。秸秆焚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有害气体,同时秸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炭黑,循环到大气环境中,还会加剧温室效应,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一)环保意识淡薄。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偷偷排放废水、废气。此外群众环保意识不强也是重要原因。
(二)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 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 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由于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三)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到位。
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和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就会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使制定好的环境规划成为一篇空文。
(四)农民不科学的生活习惯。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环保意识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农村环境污染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五)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其他多部法律文件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概括性强,实践中难以操作。如针对有关畜禽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环境,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方面面。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重在农民参与,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及时听取当地农民的意见。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形成共同推进农村环保的良好氛围。
(二)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下,构建适合我国新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
(三)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应该逐步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可以在重点村镇试行“政府支持一点, 集体筹措一点, 个人拿一点”的办法,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拓宽投融资渠道。还可以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多渠道加大环保投入。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实现农村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李建新,邓一鸣,吴家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国家环境总局.中国环境报社主办出版.《中国环境报》. 2011-4-11
[3]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中国环境报》. 2007-5-11
[4]国家环境总局.中国环境报社主办出版.《中国环境报》. 2011-4-13
[5]顾兆农.话说新农村:农村的垃圾应该放到哪儿? 《人民日报》.2007-04-29 第09版.
X321
:A
:1671-864X(2015)07-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