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被全世界广泛称道,得益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不务正业”搞的一个PISA测评。在这个三年一次的评比中,芬兰学生竟然连续两届获得“全球第一”的佳绩。
在绝大多数政治领导人心目中,以办好教育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一件口头上重视但行动上保守,看似下了决心却总是启动困难的事情——实在是因为教育变革投入太大,成效太慢,争议太多,“山芋好吃却烫手”。
而芬兰的幸运在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欧洲最为落后的国家,芬兰议会“别无他途”地通过决议,将“举国之力投入公共教育”确立为国家经济复苏的“第一行动”。他们认识到:“芬兰没有大片的国土,没有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劳动者素质,必须点燃整体的国民智慧。”
数十年来,芬兰向学校投入了最高比例的资金和杰出人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政策,教育水平迅速提升为“全球第一”。与此同时,这个北欧小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也一骑绝尘,实现了长达数十年时间的跨越式发展,于新世纪前夜将人均GDP拉高到全球前十,国家竞争力水平跻身全球前三。
教育第一,因此成为每一届芬兰政府的“信仰”。
2012年开始,芬兰陷入持续三年的经济停滞,教育界也出现对“芬兰道路”的自我怀疑情绪,比如本期封面报道所描述的,罗素高中不分年级制改革成功后所衍生的困境。然而芬兰政府回应这一困境的举措,是迎难而上,以更大的投入,启动更为激进的改革。
2015年3月,英国《独立报》率先报道,芬兰正在尝试有史以来最为彻底的教育改革计划——全面推进基于主题教学的跨学科整合。芬兰人的教育改革决心是:既然已经出发,必须尽快登顶。
数十年“逆潮流”持续变革的芬兰教育,与全球教育体系相比,拥有三大闪光点:第一,不推崇标准化教学,所有学校致力于量身定做的教育和学习;第二,从课程、评价、流程等具体环节,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第三,以学校、教师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基础。
阅读本期专辑您可以看见,当今全球最为浪漫的教育理想,在这里已经成为共识和现实。所以芬兰的学校才大面积呈现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情景:有创意的课程、自主能动的教师、鼓舞人心的教育领导以及杰出的教育表现;芬兰教育才能面向全世界一枝独秀,成为这个国家最为成功的“出口品牌”。
当然,本期专辑的使命还包括:在中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中国教育亟待深度变革、中国社会急需治理创新的日子,我们能向芬兰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