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伟
(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2.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3.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龙山金锑矿通风系统方案优化
何 伟1,2,3
(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2.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3.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结合龙山金锑矿通风系统现状,分析了该矿目前通风系统存在问题。根据其多条矿脉赋存情况,将通风系统划分为主通风分区、北部通风分区和西部通风分区。在分区通风系统的基础上,对压入式和抽出式2种通风形式下的通风工程量、风量利用率、管理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系统方案。
分区通风 压入式 抽出式
湖南省龙山金锑矿始采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a的开采历史。经多期改扩建工程后,单个矿块生产能力可超过1 000 t/月,矿山设计出矿能力为18万t/a,实际出矿能力为24万t/a。矿山1#、2#矿脉及其下盘的4#矿脉已探采到430 m中段,为矿山的主要采矿矿脉。6#、7#、8#、11#、12#等矿脉开拓、探采到790 m中段。矿井原为留矿法开采,因矿岩不稳固,采下的矿石积存在采场中无法放出,现改用上向分层干式充填法,采用电耙出矿和辅助充填。从中段脉外运输大巷每隔50 m施工一条穿脉,不开采之前见矿即停,做采矿准备时才施工沿脉,与前后穿脉对穿后扩刷和砌混凝土拱,施工下盘中央充填井(距矿体3 m以上),通上中段后即可开始采矿。采矿回收率93%、贫化率15%、采掘比95 m/kt。
2007年矿山建立了机械通风系统,只服务1#、2#及其下盘的4#矿脉630 m中段以下,其他矿体没有任何通风工程。由于在630 m中段以上各平硐之间的高差和井内外的温差,在上、下平硐及其井内斜井、上山、空区之间构成了良好的自然通风回路。1#、2#及其下盘的4#矿脉进入630 m中段以下采掘作业后,原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不复存在。 矿井通风系统为两翼对角抽出式,中央以副井和1#主井进风,经中段车场流向各作业点,清洗作业面后,经采场充填井和中段溜井流向上中段平巷,最后集中到东、西两翼回风井,在630 m中段东、西两翼主力风机作用下上排至930 m中段,再经平窿或空区排出地表。
630 m中段风机开机后,下部区域新鲜风流从副井(主、副井470 m中段联络道贯通后主井也进风)进入,流向下部各中段(590,550,510,470 m),通过采场天井、中段空溜井流向上中段后集中到东西两翼回风井,在630 m中段风机作用下排向670 m 中段。西风井的污风全部从670 m中段溢出,东风井的污风绝大部分从670 m中段溢出,少量污风继续上行,一部分通过上部自然风流的作用扩散到窿外,一部分回流至下部区域,其比例大小受矿井自然风流的影响,冬、夏时出地表比例最大,春夏、秋冬交替之时最小,有时完全不出地表。此时,下部上排的污风在670~470 m中段循环流动。
(1)对机械通风系统认识不够。井下 630 m 中段以上为平窿开拓,自然通风条件好,矿山在近百年开采过程中,尽管上世纪90年代在790 m中段建立了机械通风系统,因其作用不大而废弃。630 m 中段以下为盲斜井开拓,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必须采用机械通风。2007年在630 m中段建立起下部区域的机械通风系统,因专业管理水平有限,考虑通风问题不够周全,造成一些长距离、边远迎头施工困难,达不到通风需求。
(2)通风系统无人监管,风机运行时间不合理[1]。矿区机械通风系统完全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整个系统没有一个通风构造物,风流并没有按设计路线流动,风井所有格筛上都有垮落物或杂物,上部风井被安装斗口用于储存充填废石,风井790 m以上没有与地表贯通,上行的污风在自然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污染上部区域。630 m中段以下生产为三班运转,主扇仅开一班,630 m中段2台风机虽规定每天10:30后开机,实际上开机与否无人过问,以至风机硐室中风门损坏、垮塌无人报告。
(3)风井规格小、局部风阻大。从矿山资料来看,矿体已下延到了-100 m水平,从地表到下部垂直高差约1 200 m,考虑平巷增加的风井长度,预计风井全长为1 200~1 400 m,现风井断面为2.8 m2,太小达不到系统通风要求;上、下两段风井贯通后,其连接处没按要求做成流线型,产生涡流,增大了局部风阻。
(4)潜在地热危害。该矿270 m以下为深井开采,经测定,470 m中段(东、西两端)空气温度为25 ℃,按正常地热增温率3 ℃/100 m,预计270 m中段将达31 ℃,现副井已下掘到310 m水平,地温问题已凸显。
根据矿山基本条件、矿体赋存情况,制定了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方案一为分区抽出式通风,方案二为分区压入式通风。
3.1 分区抽出式通风
3.1.1 分区设立和风量分配
根据各矿体赋存情况,通风分区划分如下:①主通风分区(一通风分区),为1#、2#矿脉及其下盘的4#矿脉,采取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分区设计风量37 m3/s,东、西两风井各承担50%的排风量;②西部通风分区(二通风分区),为5#、18#、17#、23#、6#、7#矿脉,采取中央抽出式通风系统,分区风量30 m3/s;③北部通风分区(三通风分区),为20#、10#、11#、12#、8#矿脉,采取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分区风量为25 m3/s,其中8#矿脉风量为15 m3/s。
以上各通风分区风量是根据本分区服务矿体的储量比分配的。
3.1.2 主通风分区(一通风分区)
该分区为矿山生产、作业重心,区域通风系统雏形已初步形成,本方案要求对原有工程全部利用,对工程不到位或不当的实施改造。分区风井断面为2.8 m2,计算风井经济断面为4 m2,为考虑系统增容余量,设计风井断面为4.5 m2。
经计算,主通风分区困难时期通风阻力见表1。现安装的2台K40-6-№15风机,电机37 kW,能满足270 m中段以上的通风要求。
表1 主通风分区困难时期通风阻力计算
区域的新鲜风源:630 m中段以上以平硐群和空区进风,630 m以下副井和1#主井进风,本通风分区同时还为其他两通风分区提供新鲜风源。工程预计:510~790 m风井扩刷580 m,790 m以上风井上掘200 m,510~310 m风井下延400 m,风井断面为4.5 m2。
3.1.3 西部通风分区(二通风分区)
贯通790 m中段18#矿脉的沿脉与6#矿脉沿脉,待630 m探矿坑道到位后施工630~790 m、790~900 m 地井,构成630~900 m中段的通风回路,当本通风分区探矿情况明了,选择适当地点(6#矿脉的下盘823~825线)设计施工630~900 m中段通风井,风机(K45-4-№13,90 kW)先期安装在790 m中段,后期安装在630 m中段。待630~470 m、470~270 m(6#、7#、18#、17#、23#各1条)地井到位后将风井下延到310 m中段。
区域新鲜风源:630 m以上(含630 m)以630,790 m主穿脉,礼坪工区的平硐和5#矿脉730 m平窿进风,630 m以下以470,270 m主穿脉、5#矿脉和本区域的630~470 m ,470~270 m地井进风。
通风工程预计:900~630 m为280 m,630~310 m 为320 m,风井断面为5.5 m2。
3.1.4 北部通风分区(三通风分区)
待630 m主穿脉施工到位后,从630 m上掘地井,分别通8#矿脉790 m中段和11#矿脉的830 m平窿,构成630~830 m中段通风回路。在8#矿脉北翼施工790~630 m风井、11#矿脉北翼施工830~630 m 风井,当8#矿脉与10#、11#、12#矿脉地井(630~470 m ,470~270 m)下掘后,风井随之而下延。
风机(K45-4-№12,75 kW)先期安装在830 m平窿,后期将风机下移至630 m,有2个方案:一是在630 m的8#、11#矿脉风井各安装1台风机向上排风;二是在630 m施工8#、11#矿脉专用回风道600 m,将830 m风机下移630 m中段。
区域新鲜风源:630 m以上(含630 m)以630,790 m主穿脉,礼坪工区的平硐及10#、11#、12#矿体830 m以上平窿(970,1 030 m)进风,630 m以下以470,270 m的主穿脉、20#矿脉和本区域的630~470 m ,470~270 m地井进风。
通风工程预计:8#矿脉790~310 m风井共计480 m,10#、11#、12#矿脉830~310 m风井共计520 m,断面均为4 m2。
3.1.5 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预计工程量为2 320 m,扩刷580 m,安装风机2台。估算投资:溜井单价为1 773元/m,扩刷1 000元/m, K45-4-№13(90 kW)风机25万元/台,K45-4-№12(75 kW)风机20万元/台,安装风机 5万元/台,合计价为534.336万元(其中主通风分区为178.564万元)。
3.2 分区压入式通风
通风分区划分方式与第一方案相同。
3.2.1 主通风分区(一通风分区)
主通风分区通风方式与第一方案相同,北部、西部分区采用压入式通风。为保证井下进风量,在主通风分区副井旁设计施工一条专用进风井(可兼作为人行、管道井)。
3.2.2 西部通风分区(二通风分区)
在630 m以上,待630 m探矿坑道到位后,施工630~790 m,790~900 m地井,构成630~900 m中段通风回路,风机安装在630 m通往23#、17#、18#的主穿脉旁;470 m以上,待探矿坑道到位后施工470~630 m地井,构成该中段通风回路,风机下移至470 m通往23#、17#、18#的主穿脉旁;270 m以上,待270 m探矿坑道到位后施工270~470 m地井,构成该中段通风回路,风机下移至270 m通往23#、17#、18#的主穿脉旁。
区域新鲜风源:主通风分区和5#矿脉区域进风,风流通过各矿体地井进风,污风沿空区上行至900 m中段,出风为礼坪工区的平硐。本分区通风工程预计:风机硐室90 m,安装K45-4-№13风机1台。
3.2.3 北部通风分区(三通风分区)
630 m以上,待630 m探矿坑道到位后施工630~790 m ,790~830 m地井,构成630~830 m中段的通风回路,风机安装在630 m通往8#、10#、11#、12#的主穿脉旁;470 m以上,待470 m探矿坑道到位后施工470~630 m地井,构成该中段通风回路,风机下移至在470 m通往8#、10#、11#、12#的主穿脉旁;270 m以上,待270 m探矿坑道到位后施工270~470 m地井,构成该中段通风回路,风机下移至270 m中段通往8#、10#、11#、12#的主穿脉旁。
区域新鲜风源:主通风分区和20#矿脉区域,风流通过各矿体地井进风,污风沿空区上行至830 m平窿出地表。本区通风工程预计:风机硐室90 m,安装K45-4-№12风机1台。
预计工程量:进尺1 500 m,扩刷580 m,钻孔300 m,新购风机2台,安装6台次。
投资估算:地井单价2 000元/m,平巷833元/m,K45-4-№13(90 kW)风机25万元/台,K45-4-№12(75 kW)风机20万元/台,安装风机5万元/台次,合计472.588万元。
3.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确定
方案一工程量大,管理简单,风量利用率高,通风效果好;方案二工程量小,但系统运行后风流管理复杂,通风效果差,且各自矿体开拓、提升地井均作为本矿体的出风井。综合比较后,采用方案一作为该矿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改造后的主通风分区系统见图1。
(1)根据龙山金锑矿井下通风系统现状,从通风系统管理、风机运行制度、风井规格以及地热角度,分析了目前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该矿多条矿脉赋存情况,将通风系统划分为主通风分区、北部通风分区和西部通风分区3个通风区域。
(2)根据通风分区风机布置形式,对压入式和抽出式两种不同通风形式下的通风工程量、风量利用率、管理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分区抽出式通风系统方案,通风效率高,能耗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 王孝东,胡乃联,戴晓江,等.复杂多采区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研究[J].金属矿山,2012(10):120-126.
[2] 袁梅芳,袁永忠,刘伟强,等.峪耳崖金矿冬季竖井防冻通风系统的研究[J].金属矿山,2012(11):129-131.
图1 主通风分区通风系统示意
2015-05-10)
何 伟(1983—),男,工程师,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路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