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专权总理震怒
国务院部委中一个处长到底有多牛,一条新闻就是答案: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曾在一个会上说,中国严格意义上是“处长治国”,投资环境的主要症结在处级及其以下。99%的企业家都要和具体的办事人员打交道,各处处长、副处长直到科员,这部分人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具体的投资环境。
据《中国青年报》披露:某省一个富豪在接受采访时感叹的说,老板再大,政府部门中一个处长都能把你搞死。
尽管处长离总理很远,但在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针对国务院文件运转流程梗塞问题严肃地说:“要坚决打破原来的规矩,不能让文件再在处长、司长那里一层一层地‘画圈’了!”而前总理朱镕基曾严厉斥责:“有些部门,处长在那里做主,地方省长、市长来看他,他对人家眼皮都不抬一下。国家计委就存在这种现象,地方有很强烈的反映。一个小姑娘坐在那里,地方的同志跑到她跟前去汇报,不但不让人家坐,而且连眼皮都不抬。变成‘处长专政’,那还得了?”
国家发改委民航处原处长匡新被尊称匡爷,曾有一位副省长去找他,他让人在外面等着,自己在电脑上玩游戏;还有一位副省长被他呵斥之后,依然唯唯诺诺。他们不敢惹匡爷,只因各地机场建设规划、航空公司购买飞机都须经民航处审批。2009年11月,匡爷被铐进牢房。
官位不高的处长们之所以这么“牛”,一是处长们精通政策,而一把手“走马灯”换个不停,他们却长期不大挪位,一个位子上做长了,门道也就多了。缺乏对他们监督造成处长成为部门内部的“实权派”。二是目前的“现官不如现管”“官大不如管大”制度,让“现管们”手中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上级领导过于宏观的指示,政策的模糊性和解释的可筛选性,行政审批的非标准化或标准要求不高,以及行政审批和答复的无时间限制等等,给处长们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而“欺上瞒下”的技巧更使他们“游刃有余”“取财有道”。
“处长治国”现象之所以成为一种上至总理、下至民企都“吐槽”的“机关病”,就在于它折射出体制上的漏洞。一些部门的“权利”很大,但实际上却分解、掌握在几个关键处室中,具体权利又落到了几个人手里,一个处长的一句话就可能涉及成千上万元的资金、项目。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大的问题,他们的意见就基本会被采纳。权利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了。
“处长治国”现象之所以积重难返,其中既有体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而在没有好处不办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表象下,问题的实质则是国家权利部门化、部门权利利益化和部门利益个人化。
(摘自: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