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知识的有效渗透

2015-01-16 04:03李新辉
魅力中国 2015年52期

李新辉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十六中学,吉林 德惠 130300)

引言

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育人,大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的作用和价值,善于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传达给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与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知识: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德育知识

数学教材中不仅体现了具体的数学知识,也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例如数学公式与定理、法则与推理过程等等,以及数学家的众多方面,都包含着严谨细致、理性坚韧、审美等道德价值和道德因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挖掘数学教育内容,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创设栩栩如生的教学情境,讲解数据,收集整理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应用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哪个福娃最受欢迎的报道进行去引导,在和谐氛围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入新课程“统计调查”。教师也可以在数学例题讲解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抛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已知一块草坪长八米,宽六米,现被人们踩出一条路,你们分析一下走斜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是什么?走斜路相比较走远路近了多少米?”当学生解答题目后,教师再次追问“童鞋们经过数学计算,我们得出如果走邪路的话,能够少走四米,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却踩坏了草坪,你们认为这样值得吗?”通过教师的提问,使日常生活中有类似行为的学生有效接受了道德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勾股定理的解题技巧,也能够增强道德认知。

二、结合数学史进行介绍,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在数学教材中有部分有关数学发展的介绍以及数学成绩、相关资料,教师可以结合文史资料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通过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感,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法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加减法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之前,我国古代先人们就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学生会感慨古代先人的聪明智慧,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有很多的科学奥秘等待你们探索去挖掘,所以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能够攀登科学高峰。”通过结合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所以教师应当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蕴藏的数学史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

三、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展开唯物教育

由于数学知识充满了矛盾与变化、运动,体现出辩证论和唯物论。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对学生展开生动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生体验事物现象本质与静止运动、绝对相对、对立统一等各项辩证关系,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来正确的分析事物,有效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数与负数这节知识点时,通过讲解相关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对立”这一观点。在学习有理数分类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统一”这一观点,各项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转化。通过普遍联系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有助于学生全面的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

四、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也是组织者。所以教师应当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背景有效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活动机会。例如学习认识三角形,这节知识点是教师先不将三角形三边的关联性告诉给学生,先让学生准备好火柴棒,通过动手摆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分析共有几种不同的摆法,为什么三角形的三边火柴棒为二根、五根、八根会组成不同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和分析,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进一步归纳总结,学生既能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也能够不断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同时学生也会立下志愿:下次一定要先探索出来,能够树立学习信心,也为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学教师应当有效掌握教材精神,把握德育教育的渗透量及加强书写教学内容与德育知识的有效融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趣味,有效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能够使数学课堂成为智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平台。所以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数学时展开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展开唯物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