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雨
(吉林省榆树市太安乡么乡村小学,吉林 榆树 13040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有效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呢?
要突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确认他们在学习中的认知、发展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感知,以及思维、判断,才能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别人是不能越俎代庖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钱梦龙老师提倡的“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观念,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坚持“少讲多思”原则,实施开放性教学:凡是需要读的就让学生去读,凡是需要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凡是需要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需要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需要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需要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即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思考和练习时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我潜在学习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忽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创设一定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有效地结合学生的思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法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如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教师释题后感叹:“有人把沉在河底的铁牛捞上来,真了不起啊!”这时,学生便开始想象:他是谁?他用什么方法捞铁牛呢?接着学生开始设想:“一定是一个大力士把铁牛捞上来的。”“他一定很聪明,用的是巧力。”....五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书:“同学们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书上是不是这样讲的呢?大家一起学习课文”。这样,学生通过“水的浮力”与“大力士”、“人的巧力”对比认识深化过程,从而懂得了古代人用水浮力捞铁牛的技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小学生生性好动,求知欲强,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对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疑问是学生积级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诱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教学中遇到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它借到了没有”等问题。这时,老师没有立即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出示挂图,打开录音机,启发学生边认真听课文配乐朗诵,边仔细看图,自己寻找答案。学生看图画、读课文后,又问“小壁虎为什么爬在墙上不会掉下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疼吗?”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一一化整为零。学生通过看、听、读、想,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掌握了一些课外知识,大大提高了多向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另一表现形式,也是新课程、新教法所提倡的一种参与式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所以探究性学习,更应该把个体的独立思考和集体的讨论学习结合起来。探究性学习初期,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不受旁人的影响,不受现成结论的束缚,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展现他们的个性。因而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客观正确。但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是不够的,一则思考单一,二则有时难免会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因此独立思考必须和集体讨论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智启悟,可以解决独立思考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讨论欲望,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和探究欲望,使其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得益彰,达到思维训练的真正功效。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式。”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探究教学论》) 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把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点拨结合起来。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形成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身对知识、技能进行内化,亲身体验感悟。所以,教师要把学生自读、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只需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达到顿悟的满足、获得启智的惊喜、审美情趣的享受,最终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能。
探究性学习应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营造一个合作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任其畅谈雄辩,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写。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一展风采,满足他们的交流欲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潜力,使他们磨砺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学生在“观察”中发问,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魅力中国2015年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