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2015-01-16 04:03邵玉霞
魅力中国 2015年52期

邵玉霞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中学,吉林 集安 134213)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而且存在叛逆心理。他们对世界没有形成有效的认识,而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所以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课程不仅需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更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的烦恼和问题。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在不断的题海战术中获得死记硬背的知识;新课程改革之后,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从源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加深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思想品德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三观”,使他们更好地感悟思想品德课程的真谛,体会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初中生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老师要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引导,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外,老师要在课堂上将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尽可能地联系起来,运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思想品德课堂的魅力。

二、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实践

(一)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供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充分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和积极性,学会容纳一些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深入孩子的内心,感悟和学生交往的乐趣。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学生畅所欲言的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思想品德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再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更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初中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一代公民。

教学目标不应限定在知识的传递上,应该从一维转向多维,不仅要包括理论性的知识,更要包含技能、意识、情感价值态度等,不是将所有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移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1.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验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学会与父母沟通》时,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形式,让学生说说他们平时是如何跟自己的父母沟通的,以此来导入新的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这种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到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对新课的内容产生学习欲望,而且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时,应让学生在课堂中讲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控制情绪的以及良好的情绪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和坏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学生自己讲述或者听其他同学讲述亲身经历,对学生有着更直观的教育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3.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尽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例如,在讲解《感受法律的尊严》时,不仅要讲解教材上涉及的法律,还应补充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法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中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提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将思想品德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更好地观察和体验生活。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内涵、实践策略以及意义进行了论述,这些观点都是我从自己多年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观点,希望这些观点对更多的老师产生影响,从而优化更多的课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适应这种教学,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才,为祖国培养一批批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接班人。